标题 | 对比赏析《父亲从乡下来看我》和《父亲》两首诗歌 |
正文 | ![]() 《父亲从乡下来看我》 作者:末班车站台 从六楼望下去 父亲就像 五彩画布上一滴墨 他在那里旋转 手足无措地 找不到应该着落的位置 从六楼望下去 父亲突然变得很小 小成一个城市可以忽略的尘埃 他浮在那里 浮在门卫喝斥的声波里 我从未想过 从六楼望下去 从一个城市的窗口望下去 在庄稼地里那么高大的父亲 突然变得那么小 小成一个要人呵护的孩子 2010年6月29日 《父亲》 作者:猎人 他等候在 人来人往的站台 迎接一辆辆,徐徐到站的班车 他蹒跚地走过 村口老槐树下 那个叫天涯和孤单的村庄 他望着 寂寞的山林 黄昏下 细数归鸟,回家 一只,一双..... 点评: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描写父亲的文章,大多以赞美、讴歌父爱的伟大这样的一个框框。而末班车站台和猎人这两首与众不同,没有“高大上”的描写,反而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喜欢。 而这两首诗歌本身也都不同。下面我们就来赏析一下这两首诗首诗的内容及写作特色。 《父亲从乡下来看我》 以具体的父亲的形象和“我”来切入主题。 作者没有什么形容的笔墨,也不去渲染它,用极朴实的文字,却生动地勾画了父亲的形象。作者用白描的文字,“一上一下”“一大一小”极为传神地把当时的动人情景再现出来,我不能不佩服作者的描写技巧。这种笔墨,乍看似起笔似觉平淡,实际上却在平淡中显露新奇和真挚的感情。 从一开始的“他在那里旋转,手足无措,找不到应该着落的位置。”充分的表明了父亲进城的紧张和惧怕。读到这我的心开始疼了,我想作者的心一样会疼。一辈子用坚强的身躯来呵护我们的父亲此时却是诚惶诚恐。 而后疼痛的心却发现“他浮在那里,浮在门卫呵斥的声波里。”“在庄稼地里那么高大的父亲,突然变得那么小,小成一个要人呵护的孩子”。我想此时作者和我一样都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这是泪眼模糊中的“背影”,这是爱子敬父感情升化的“背影”。 这里,对前面具体观察作了简要概括,是蓄积力量带有深厚感情的落笔点题。这里,用视觉中的父亲的形象和触动中的泪下,表现作者的心理活动,以此烘托父亲“进城看我”行为的特殊效果。 正是因为父亲的身影太熟悉了。从视觉和空间的角度,渲染这份亲情。这一笔特别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当时作者想到的一定很多,但是一概不写,只用自己眼中的父亲形象的改变来烘托这感人的一幕。 《父亲》 猎人的这首诗歌与末班车站台的《父亲从乡下来看我》从写作手法上就完全不一样。 虽以“他”为主题,但是意象丛生。 诗歌的文本由“他”的意象延展开去,“站台”、“班车”,“槐树”、“村庄”,“山林”、“归鸟”这一组词组的运用在现实中给读者一种家、温暖的亲切感,由此联想到父亲,继而触发了诗人一系列感悟。 作者并没有具体的实写出父亲各种活动。只是通过这样的一组意象,既体现了作者的扎实的功底,也进一步体现了诗歌的魅力。 “站台”、“班车”,“槐树”、“村庄”,“山林”、“归鸟”既以具象的意象解释具象的意象,又以具象的意象解释抽象的意象(“主题思想---父亲”)。 这首诗的另一值得关注之处在于,它几乎所有的意象都是具象的,是在现实世界可以找到对应的美好事物,然而被诗人连缀在一起,总体上却给人以一种非现实化的虚幻感。而具体的意象最终指向的诗的主题---父亲。 虚实间的对比大大丰富诗人的感情,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比如:“槐树”实景、“那个叫天涯和孤单的村庄”虚景,这样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诗的主题思想。在这样的诗境下,许多的句子越品越有味。比如:“黄昏下,细数归鸟,回家,一只,一双.....”中的“细数”,一个词就把“父亲”的那种呵护关爱表达了淋漓尽致。 和《父亲从乡下来看我》相比而言,这首《父亲》的思想感情表现的比较沉郁。深沉蕴藉,感情激荡。也正是因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获得深厚浓郁的感情。 同时这首《父亲》反映了现实社会里的一些亟待解决问题。 比如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等等。我想作者也希望读者看见这首诗也去想想自己的父亲、母亲以及那些无依无靠的老人们。多一点关爱,多一份照顾,多回家看看。 纵观两首诗歌:《父亲从乡下来看我》 让人心疼。《父亲》 让人疼爱。 作者:水墨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