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读《论语》感悟之四 |
正文 |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大意是,孔子说:“与一个卑鄙的人一起事奉君主吗?他在没有得到时,总担心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担心失去,那他就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了。” 当没有得到的时候,拼命地去追求;一旦得到了,又时时刻刻害怕失去。在得失间焦虑地徘徊,这样的人,是孔子所鄙视并羞与之为伍的。 其实细想一下,人生无非就是一个得到和失去的过程,只收获而不失去是不可能的。从人的本原来说,先获得生命,最后还不是要失去而归于尘埃。所以,不要把得失看的过重,大可不必在得到与失去之间苦苦挣扎、徘徊,天下万事万物都有正面和反面两个极端,得失也是相对的。得到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失去的时候也不要悲观沮丧。在一方面有所收获的同时,在另一方面必有所缺失。当你得到了金钱的同时,你可能就会失去休闲的时间甚至会失去健康的身体。所以说,得失之间,需要你细细地去品味并权衡利弊。得到的时候不张狂;失去的时候不计较。 患得患失,是人生一大禁忌。自古以来,在芸芸众生中,既有超然物外者,也有患得患失者。前者是一种健康而积极的人生态度,奉行这种人生态度的人,往往容易体会到心灵的自由和满足,能够过着悠然洒脱的生活,充分享受人生的尊严与快乐。后者则是一种病态消极的处事心理,这种人往往终日在得与失的罗网里钻来钻去,无法得到内心真正的超脱自在,更无法体悟到人生真正的快乐滋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患得患失常戚戚,超然物外天地宽。” 二零一二年四月十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