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在中国北极村的那几天 |
正文 | 2015年11月15日 开启了生平御寒的最高模式,挑战极寒,透过窗子的冰花可以看出,外面的温度真的不是一般的低。在睡梦中醒来的时候,我看到了窗外的光,拉开窗帘,看了下时间,早上七点半,距离早餐时间还有半小时,简单的洗刷完毕,坐在床边,直到听见呼喊吃饭的信号,才穿了身薄衣服走到餐桌。 早餐的时候,老板娘说今天下午北极圣诞村开园,有芬兰来的正宗外国圣诞老人到场,说我们幸运能在这个季节来北极村,建议我们去看一下,水文局的黄总很是喜欢,毕竟他带着家属来的,工作和玩是要兼顾的,漠河水文站的两个工作人员也是有家属在场的,所以他们是必须去圣诞村的,现在想来,他们好似有备而来。中南院的石总也是照顾第一次来北极村的同事,瞬时对今天的工作做了简单的部署:上午,去现场把设备清点一下,看有没有少东西,做好安装前的准备工作,中午十二点半回来吃午饭,一点半出发去北极圣诞村。 上午时间过的很快,太阳很明媚,气温确实比昨天低了很多,体感明显比昨天冷。午饭过后,也不知司机在哪儿寻来一辆小巴,相比他们自己的皮卡,小巴的容量远远大于皮卡。 下午一点半,大家都穿好厚衣服,武装好自己,准时坐上了去圣诞村的小巴车,源于自己的体型有点肥胖,一行12人的游客团,把我放到了副驾驶的位置。 北极圣诞村,距离北极村大概20公里的样子,车子沿着黑龙江蜿蜒前行,车外是茫茫白雪,盛景很是壮观。 驱车四十分钟左右,进到圣诞村,宛若童话般的圣诞景区,真的为这次中国最北之行增添了不少色彩。看到了中国最北的圣诞树,在圣诞滑雪场驾驶了雪地摩托车,跟来自芬兰的圣诞老人合影留念。我说:thank you他回:谢谢~ 在圣诞村玩了大概一个多小时,天色暗下来,就驱车往回走了,毕竟道路危险,大家都是打着工作的名义来玩,出点事儿是不好交代的。 回到宾馆,晚饭还没做好,在屋里也没啥事儿做,就到洗手间冲了个热水澡,毕竟今天玩的太嗨,身上都有臭汗的味儿了。也就是这一冲,北极村之行有了健康大转折,感冒如期的劈到了我的身上。晚上喝了两杯白酒,算是驱除身体里的寒气,夜里躺在床上,晕乎乎的,很难入眠,跟朋友聊天,聊的更难入睡。当整个世界都安静的时候,我还带着耳机听着催眠的音乐~ 2015年11月16日 还没起床,就听到窗外有一帮人叽叽喳喳的叫着,拉开窗帘,才发现有那么些女游客,在等着坐爬犁,一个男士拿相机给他们照相。马爬犁,北极村里比较典型的代步工具。 打开窗子,凉气嗖一下就侵占了我的身体,冷,真的是太冷了,站在这样的环境里,整个人都在冒烟。突然感觉嗓子有点疼,身体感觉有点不舒服了。 早饭后,大家如昨天一样,穿好衣服就去干活了,这时的气温应该在零下34℃左右。在户外干一会儿,去屋里休息一会儿,这么低的气温,我们很庆幸老天爷没刮风,如果刮风,那么这条件真会更刺激的。 午饭,我们没回去吃,因为午饭时候是一天里最暖和的时候,气温大概在零下25℃。说的跟笑话一样,这里的最高气温大概在零下20℃偏左,但这是事实,温度确实刺激很多人来这边体验低温。 2015年11月17日 往脚心处贴两个暖宝宝,整个身体都会感觉暖和很多。水文局的黄总,后勤工作做的很不错,他给了我两个暖宝宝,告诉我贴哪儿好使,果然,贴在脚心处,整个身体都不冷了。 今天的气温更低,中南院的气象站,监测出来的最低温度在零下36.4℃,多么刺激的世界。 下午,我没有继续干活,因为感冒影响了我的身体,我必须吃点感冒药,休息一下。一个人在北极村里晃荡,找到了一个药店,买了消炎药和感冒药,同时还买了很多取暖用的暖宝宝,回宾馆的路上在一个蔬菜瓜果超市买了几个苹果,要照顾好自己,不能倒下的。 晚上,他们还在喝酒,啤酒喝两掺-----常温和冷藏,常温就是放在室外空气能波及到区域的酒,冷藏就是放在室内区域的酒。因为常温并不常温,比放在大冰柜储藏的还凉。 我感冒了,吃过药,已经不能再喝。不过我的食欲是没受影响的,尽管吃不出味道,但我食量一直没让降下来,因为我知道,如果吃不下去饭才真的会被病情打倒。 2015年11月18日 当工作展开以后,我们的活动区域就会受到些许的限制,在现场和宾馆之间,我们的影子都会定格在固定的时间点。 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心情也没受到健康和温度的影响,因为我清楚的知道,没有人能拯救现在的我。 2015年11月19日 这一天有点难忘,因为这一天我走到了北极村的最北点,也就是中国真正的北极点,同样,今天的气温也降到了这些天的最低点,零下38℃,这是气象台发布的气温,但是大家都能清楚的感觉到,最北点的气温肯定在零下40℃以下了。 有这样的机会去体验北极冰封,原因是中南院和我住一起的研究生,小孔同学要回学校做毕业答辩的工作。他昨天开始纠结毕业和工作之间,毕竟实习也算工作的前奏,我用我毕业这么多年的经历说服他,让他平静的看待事情。让他把情况跟中南院的领导说明,都会体谅的。 也出于此,水文局的黄总安排给小孔送行,走之前去看看中国北极点。 早上七点半去的北极点,一天中最冷的时候,往返有一个小时左右。虽然是站在中国的最北点,但却始终没有找到北。不过大家都很兴奋,因为我们站到了中国的北极点。 手机不止一次的关机,我们用体温也不止一次的把手机暖开,记录下这极寒条件下的镜头真的是很不容易。 九点时候回到了宾馆,把小孔和部分家属送走后,我们没去干活,因为去北极点时候,中南院的石总耳朵好似冻坏了,我的右手小拇指也好似冻伤了。大家都温暖一下,早上起床也比较早,也趁上午补了补觉。 下午天黑以后我们才离开的项目现场,由于司机去城里送人,我们只有徒步往返了。也不知水文局怎么安排的,也可能是司机有事儿,司机直到我们离开时候才再次回来。 晚饭时候,我的手指已经复原,没什么大碍。中南院的石总可就惨了,为了在北极点要风度,拍照时候把帽子摘了,以至于现在两只耳朵大小不一,很是逗人,也很是无奈。 2015年11月20日 送走了小孔和部分家属,开车的司机也没再回来,吃饭的人一下少了一半,以至于餐桌前很是冷清,我的感冒并没有因为冷清而得到安宁,反而更严重的样子。 一大早起来,发现留下的五个人也都感冒了,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大家都感冒了,且症状都一样,心中不禁笑了,这才是一个战壕里奋斗过的 截止今天,我的设备安装工作也算是完成了,接下来就是看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数据采集的情况了。 没有了安装的压力,时间自然就会空余很多,趁此我站在了黑龙江边,俯瞰那冰封的黑龙江,远望对岸的俄罗斯,深吸祖国边境的冷空气,大脑瞬间清醒了很多。 2015年11月21日 大帝都下大雪了,朋友圈被各种各样的雪景刷屏了,不过没多大的引力,因为我这边的雪景比任何地方的雪景都漂亮。 工作还算顺利,不过多少还是有些问题的。有问题就要冷静的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下,不允许你不冷静。 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我了解了一个新的工种-- -- --水文,监测水流、水深、水质等跟水有关系的工作。大冬天还要监测黑龙江江面的冰厚,还要破冰测水流,那么厚的冰面,大货车都能从冰面穿过,他们还要测水流,重要的是为了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他们要走到江心,玩命呢?这么冷的天气,还要这么的敬业,一刹那间我感觉自己的工作还算不错,也有几分的神圣感了。 有幸这么近距离的体验低温,当我站在黑龙江中心点,脚下踩着2米厚的刨冰时,我那兴奋的心又跳跃了起来,真刺激死我了,这趟北极村之行,该体验的一个都没落下。 2015年11月22日 工作接近尾声,今天的任务就是确认设备运行情况,把相关的材料做好,让客户签字。一切都按照原有的计划进行着。 临走之前,该留念的地方,都用手机镜头记录下来,该有的欢声笑语也都会于今晚阔别,宾馆的老板娘也很热情,告诉我们今晚吃饺子,下午让我们早些回来搭手做饭。 总是有很多的玩笑,下午时候,我们围着北极村闲逛,在一家熟食店,为冻伤耳朵的石总买了一个猪耳朵,俗话说:“吃啥补啥”,大概就是这个道理了。 9天的时间,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顺利的完成了。水文局的黄总开了两瓶大兴安岭地区的特产果酒以示庆贺,如果大家没感冒,喝几杯白酒是免不了的。 晚上做饺子的时候,大家都力所能及的干了点活。韭菜鸡蛋馅,味道终究没有妈妈馅的好吃,不过我们很知足,晚上大家的肚皮都是超量进食的。 我是有口福的,同样在这家宾馆住宿的游客,他们是要去别的餐馆吃饭的,吃饺子他们没有份,更别提是自己动手做了。看着他们那羡慕的眼神,在这极寒的北极村,我的心怎能不温暖呢? 在极寒的环境下待久了,脑子的反应真的会迟钝。 冻傻这个词真的存在,在极寒的环境里,大脑考虑的都是如何保暖,自然会忽视很多于情感有关的问题,手脚活动起来自然显的有些木讷。 感谢那些始终关注我的朋友,感谢那些陪伴我前行的人,明天我就要离开北极村了,安全的从极寒之地撤下来。 感冒已经好的差不多了,鼻子也能渐渐的嗅出味道,据说这几天我身体的病毒成功的完成了升级,以后的日子身体免疫力会很强~ (明天上午离开北极村,沿途水文局黄总安排参观胭脂沟和观音山,不一样的区域,不一样的风情,空气还是冰冷的,地面还是白茫茫的~~归程,待续!)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