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故乡草莓情 |
正文 | ![]() 我的故乡是满城县南的西佃庄村,故乡的土地肥沃,人们勤劳智慧,一代一代的辛勤劳动使得小村庄富足而安宁。闭目想象故乡的田野里青纱帐似的玉米挺拔健壮,初冬的麦苗在晨曦中发着珍珠似的光芒,而那成片成片长着玛瑙似的红果子的草莓地,如绿色丝锦缠着我的梦,醉着我的情。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草莓如一个绿色的天使来到了我的家乡,刚刚尝到承包到户甜头的乡亲们干劲十足,家家户户都开始种植草莓。每年的八月初,在玉米地里间作上秧苗,第二年开春摘叶、施肥、浇水,精心侍弄,到五一前后便陆续采摘了。那时家家户户都处在忙碌中,每天根据市场和草莓成熟情况及时采收。大二八的车子两边各挂一个大筐,后座还放上箱子,运到邻近的东马草莓市场或者陶佐草莓市场去卖。因为那时年龄尚小,大人怕我们祸害草莓苗,摘不好“娇气”的果子,所以插手不多,每天看着母亲、姐姐或蹲或爬在地里忙碌。 后来,陆续采用了盖地膜,扣冷棚等先进技术,到了冬天和初春地里便是白哗哗的一片,人们更加忙碌起来。地膜分两层,一层是很薄的薄膜,草莓苗就从膜里“钻”出来,另一层再盖在草莓上。早晨揭开,傍晚再盖上。外面用竹竿、竹板做支架,再盖上厚厚的塑料布,这就是简单的拱棚。有壮劳力的人家还使用了温室技术,靠地的北、西、东侧,拍上厚厚的土墙,然后用水泥柱、竹竿等做支架,盖上塑料布,外面还盖上草帘子。20世纪90年代前后,草莓是乡亲们的“摇钱树”,他们把全部的精力和心思都用在了上面。除了精心管护一棵棵秧苗,还要早晨掀帘子、打风口、掀地膜等,到了晚上又要依次盖回。最怕的是大风和下雪的日子。见到起风就要放下一切活计赶紧往地里跑,把塑料布压得严严实实,否则极有可能被风给掫到天上。冬天下大雪的时候,就是夜里也要往地里去几趟,打着手电,拿着刮板,把棚上的雪及时刮下来,防止雪把棚压塌。 随着人们经济意识的提高,乡亲们不再满足于就近交货,而开始搭伴租车把草莓运到北京去。于是带给他们的是更加的辛苦,白天摘草莓在地里蹲蹲爬爬,累的直不起腰,吃不好饭。晚上还要挤上密不透风的大货车,前面垛满箱子,后面挤满人,大帆布一放便不见天日。许多人连晕车带累简直就是“痛不欲生”。但为了多卖钱,家里多收入一些,便都豁出去了。 在那十几年的时间里,草莓就这样在乡亲们的辛勤努力下生根、发芽、结果,为乡亲们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乡亲们用粗壮的手把甜美的草莓运到了京城,又通过京城的批发市场运到了许许多多的大中城市,使满城草莓成为了名震全国的“宠儿”。如今母亲那一辈儿的长辈们,许多人都双腿变形,落下了腿疼、腰疼的劳疾。 上大学时,一介绍自己是满城的,同学和老师都会露出羡慕惊叹的口气:满城富,满城有草莓!为此,班里许多同学都到过我家,我骄傲地带他们到地里边摘边吃,走时还满载而归。草莓富了乡亲,富了满城,成为满城一张生动的名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乡亲们致富的途径越来越多,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在故乡草莓的种植已成为过去,可是草莓仍是满城农业之宝,满城是草莓永远的故乡。全县每年草莓的种植面积保持在4万亩以上,并通过技术、品种更新,生产、加工、贮存相结合的集约开发,满城草莓已经走向了产业化生产的道路。 无论身在何方,故乡的草莓已经深深地印在脑海,草莓可爱、清纯、甘甜,草莓是乡亲们心里的宝贝!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