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雁字归时 |
正文 |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十月的天空,寂寥了南雁的阵列,只有三五鸽群或是麻雀的身影,却显得格外清静。 如同往昔,大片的落叶覆盖了路面,步行而过,清脆的声响伴随着脚印,一直在延伸,伸向那些关于深秋的故事。 科举的年代里,秋试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几度春秋,寒来暑往,学子总把自己关在茅庐之中,苦学孔孟之道,纵有秋色如画,也只在寒窗之外。唯有这三年一度的秋试,才能打开学子的柴扉。 秋试的开始,也意味着学子半年多征途的启程。自家乡往省城,背负书笈,翻山越岭,无暇赏识群山红遍,万里秋香。只有天空的雁群,给寂寥而忐忑的心境,多了一丝抚慰。通讯手段极其落后的年代,鸿雁传书成了学子唯一的寄托。 多少痴男怨女,在送君科举的离别中,泪眼迷蒙。尤其是《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节: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莺莺那句:“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道出多少辛酸与惆怅。若是张生科举不第,恐难有颜归来;若是高中及第,又不知愿否归来。人,到底还不如北雁南飞这般执着。 反观眼下,交通技术与通讯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故乡的藩篱早已被市场化的经济大潮摧毁得一泻千里。在不断追逐年轻的梦的过程中,我们也早已分不清他乡与故乡。故乡或许是记忆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声音,或许是那些关于小伙伴们一起游泳,捕蜻蜓的嬉闹,或许是第一次离开时,透过车窗流下的泪光。而终究的离去,就再也回不到故乡的原点。归雁有时,而人事无常。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秋寒思暖,而最暖的莫过于秋阳之下,端一杯菊花茶,远眺故乡的方向。尤其是看到落叶归根,枯叶憔悴的景象,悲戚之情自然流露无遗,也怨不得那么多文人墨客把秋景写画得沁透凉意。雁止衡阳,人至何处? 月满西楼,李清照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丈夫的锦书,相思闲愁在眉间与心头怎么也排遣不了,只能对着一轮满月,一遍又一遍地诉说柔肠。然而,在那些无数个没有收到书信的月夜,她也难免如同李白笔下《玉阶怨》所写,惆怅的脚步,在院中踱来踱去,不知几时白露已生,罗袜侵湿,这才知道夜已深,等待的归人已不知是第多少个今天还没回来了。无奈只能睡下,却仍然隔着帘子凝望秋月,似乎想透过圆月,照见心中归人的模样。月圆人缺,秋叶白露。 当我们自以为可以去改变世界,重塑时代的同时,却忘记了反省自己,正视自己的渺小,甚至连秋叶归根,雁阵南归的自由和选择都变得无可奈何花落去,又何谈抚慰枯槁的灵魂呢? 雁字归时,归人未还。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