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往蹇来硕
正文

最近流行的各种小说,总给人一种平板的记忆,多以一种曲折的情节去吸引读者,或以很酷的打斗场面里面去震撼读者。 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做呢?因这样做让读者没有思考的时间,形同傀儡。但这情节、场面在不断的重复,最终会让人索然无味。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那些,让人反复咀嚼而余味无穷的东西。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自己的感同身受,愈发感觉到经典穿越时空的魅力。因为越是经典的东西,以最少的语言文字表达了最多的含义,给读者以最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从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乃至感悟,进而创造出自己的理论,再成经典。如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而有《论语》。朱熹读《易》,而成宋明理学之渊薮。总之经典能够再造经典,而流行是绝对不能够再造出流行的东西。

今年国庆,一夜的豪饮,换来三天足不出户,便信手拿起床边的《周易》,信手翻开便见《蹇卦·上六》“往蹇来硕。”三天的咀嚼,感到《周易》一则于符号的形式,表现出天地间万事万物发展的状态,二则以精炼的文字,从哲学的高度对这个世界的人和事进行概括。

往,前往;来,归来。“往蹇来硕”,大概是说,前往很不好,没有外出,留在家里也不错。是啊!国庆外出旅游,哪里是在看景点!纯粹是看人海看车流!哪里是在休闲?纯粹是在找累!今天中国的大多景点,已经太多的人为操纵,而没有根源。比如说某某古城,我敢这样说,在这里找不到曾经的片瓦块砖,即使掘地三尺也找不到。与其去看这样的景点,不如回家看看自己的双亲,让他们在无情的岁月中慢慢流逝的生命得以片刻的静止!去读懂他们那些困蹇的过往,砥砺自己前行!我的父亲和岳父,都是曾经可以负重200来斤,都可以翻山越岭的人,但在岁月的流光中,都只能静静的躺在床上,再也不能挪动半步。他们的“往蹇”,换取了家人的“来硕”。在人代世谢的程序中,每一个人都是这样。这或许就是中国人最牢不可破的信念,这种信念,最终演化成中国人的信仰——祖先崇拜。正是这种崇拜,才也许就是中华文化几千年不曾间断的那种不可磨灭的力量。同样从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层面来讲,也许就是无数先辈的“往蹇”,换取了现在和以后的“来硕”。

蹇卦符号显示,山上有水,前去肯定艰难,但只有不畏其艰的人,才会取来滋生了万物的水。“往蹇来硕”,是不是很有一种“下山容易上山难”的感觉!昨天和几同事来到西山禅乐寺的后山,于灌木丛和藤蔓间去找寻上山的路,向上攀爬是何其的艰难!并且还招惹了蚊虫的关注,心中的不安都写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由于无人问津太久,我们最终没有找到上山的路,但下山的欢快,我都看得出。车穿行在西山的半山腰,路面坑坑洼洼,一面悬崖,一面峭壁,其间心中是何其的惶恐!到黄泥塘时,见昔日热闹的劳改农场,人去楼空,连窗棂上的钢条也不见,只剩下一个个的黑洞。这里已经成了鸡、羊和黄牛的家。山峰间的小池塘,有很多的青蛙和螃蟹,这里的宁静洗净了沾在我身上的城市喧嚣和浮华。下山时,我们看到了最美的夕阳和沟谷里的炊烟,在“远芳侵古道”的意境中呼吸了最新鲜的空气。这一切都是“往蹇来硕”的最好注脚。中国人的思维中有一种由此及彼、见微知著的精神浸染。《易经·系辞下传》: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要求我们从我们身边的人、事和我看到的一切,去静静的感悟宇宙的法则,做人做事的要诀和生命的真谛。由此我真心希望我们每一位做教师的不畏险阻,上善如水,助我们的学生龙腾天下。

《蹇·上六》《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志,《说文》“从心之声。志者,心之所之也。”这大概在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有的内在坚持,不忘初心。上周五下午第四节课开会后,大多有课的老师匆匆回到教室。说明我们一中的老师很努力!甚至有老师说:好忙哟!忙得尿都搞忘窝了!大家都是好样的,因我们坚信:守住了这方讲台,便护住了一中亮剑精神;成就了学生梦想,便是我们今生最大的功德!因我们坚信:所有险阻和不开心都会成为过去,我们的努力和团结, 势必会换来丰硕的成果。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2: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