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佛、菩萨的亚微笑 |
正文 | 如果说大足的佛、菩萨造像和其它地方有什么不同的话,我想:那就是大足的佛、菩萨在宝相庄严之下,隐隐透露出一股股不尽的微笑,是为佛、菩萨的亚微笑。 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去宝顶佛湾后,请回一张千手观音的黑白照片,供奉在家里。我每次看见,总觉得那观音在冲着我笑,然后忍不住说了出来。这可把我奶奶吓坏了,赶紧将那千手观音的照片收了起来。或许是巧合,在我6岁那年,说出千手观音在朝我微笑的这件事后不久,我确实大病一场,尔后捡回一条命。 在读高中时,就听我的一个同学说,他叔娘和他堂妹一起去佛湾朝佛,他堂妹也说菩萨对她笑过,然后就离开了人世间,被菩萨收为了童子。当其它同学听着这个透着有些的诡异的故事,都奚落那讲故事的人,而我似乎嗅着了那么一丝知音的味道。 及至读大学时,为我们讲解《文学概论》的西师许志清教授说:大足的佛、菩萨具有女性化、故事化、世俗化等特征。我仿佛明白,也许大足佛、菩萨的这种亚微笑就是世俗化的一种表现。正因这种处上位者的世俗化,拉近了和我们这些如恒河沙数的芸芸众生之间的距离;而那近乎微笑的表征,蕴涵一种拷问灵魂的力量,让我们信心更加坚定,抑或战战兢兢,而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亚微笑,足以让我们的灵魂上升为一种自觉而大彻大悟,那佛祖“拈花”,迦叶尊者的“一笑”,或许就是他看出了佛祖那宝相庄严之下,隐隐透露出那一股股不尽的微笑,而彻悟,而报之微笑。那他彻悟到的是什么呢?也许就是一种处上位者对下位者的一种尊重;一种上位者,必须放下自己的尊严,贴近下位者,乃至世俗化,才能真正成佛,功德圆满。从迦叶尊者伊始,到禅宗在中国的发扬光大,不难看出这一世俗化的过程。 一次,听刘晓白老师讲学,说教师应是“红尘菩萨”。菩萨入红尘,这本身就是一个世俗化的过程。个人觉得,刘晓白老师此说,很是抓住了大足的佛、菩萨造像的特点,那就是佛、菩萨的亚微笑。诚然,作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或多或少,有点高高在上的。如果,我们能更贴近学生一点,给学生以更多的尊重,我们的一个微笑,给上进者,将会以莫大的鼓励;给后进者,以莫大的鞭策。如果,我们总是以柏拉图的高贵去俯视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生中将不会有荷马。因少了对他人,特别是不如你的人,灵魂和生命的尊重,将不会有微笑。进而,也不会有灵魂和生命的自觉、彻悟。 把这种亚微笑运用教育学生上,不能不提到孔子。“仲尼莞尔”,一则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二则以亚微笑的力量去促使学生进行自我灵魂的拷问。对学生而言,老师的微笑,是赞许?是批评?皆在于自己的颖悟。总之,老师不应过多地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学生,微笑足矣!一日,路过龙水西南某寺,见山门上有一联: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作恶多端,还替你救苦救难。缘此我想,对能够自己颖悟的学生,我们应给他们以更多的空间,对他们的长处,微笑待之,乃是一种赞许;对常犯错误的学生,我们应有更多的耐心,对他们的缺点,微笑处之,期待他们改正的那一刻。 推而广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一种对天地万物尊重的态度行走于滚滚红尘中,不以自己的强势去欺辱弱势。包括对有生命的,甚至无生命都予以尊重,才会拥有一个骄傲的灵魂,从而拥有这种亚微笑的力量,有足以充塞宇宙的之浩然之气,滋润天地万物之光。我时常对学生讲:如果你在教室,校园乱涂乱画,开教室门用脚而不用手等,就是以自己的强势去欺辱弱势,就是没有一种“尊重”一切的心态;如果那样的话,你不会拥有这种亚微笑的力量,因你心中没有“尊重”,自己已经把自己降格为弱者。要知道,只有佛、菩萨那样的强者,才有这种亚微笑的资格。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薪火相传的过程,我希望我从佛、菩萨那里读出的亚微笑之光,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播种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田,然后不断在时光中变得醇正。这方不失“石光”之主旨。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