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黄沙镇记忆 |
正文 | 周末回勉县老家,特意去黄沙古镇转了转,那是童年里爷爷带我常去的地方。 黄沙镇在我们联丰村以南,徒步十几分钟就到了,镇南边靠汉江河,东临黄沙河,河边有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我们自小叫它诸葛亭,传说三国时诸葛亮曾在这里造木牛流马。这个镇子就因为这段历史有了名气。 我从老家出发去古镇,不走现在的通村水泥路,偏偏选择走田间小路,再顺着黄沙河河堤向着古镇进发,这条路是童年时爷爷常常带我去古镇走过的路。金秋十月,田野里稻谷已经收割,油菜苗已栽上了。河堤上盛开的芦苇在秋风中轻摆。爷爷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年了,但重走这条路,依然是那么熟悉和亲切。 来到古镇上,街道比以前平整宽阔了,两边大部分都是一排排崭新的带门面的二层楼,新开的超市、杂货店、理发店、电器维修店等一应俱全,展现着古镇时代的新貌,但是镇上人流很少,店里生意冷清。偶尔,在新楼房之间,挤着一两间低矮的老式门面房,土墙,红门板,青灰的土瓦,瓦上布满了青苔和枯草,店里坐着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卖得的都是日常生活用品,门口放着一个大酒罐,盖着红布包扎的大塞子,写着苞谷酒,隔壁老式门面房则卖着锄头、镢头、镰刀、铁锅等农具五金,门口一位山羊胡子的老人正在编织着竹篮、竹筐等,他旁边的地上还放着一杯包谷酒,一边劳作,一边津津有味的呷上一口。这些场景瞬间把我带进了童年,那时候集镇大部分都是这个样子。 在集镇上漫步,许多小时候的场景已经面目全非了,经过以前的戏院,现在已经被一排排新楼占据了,只保留了一间旧砖房,变成了加工饲草的地方。记得小时候,每年农历3月底是黄沙的物资交流会,要举行半个月。这是我们大人小孩的盛会,因为在那个商品经济还不繁荣的年代,小镇每到这个时候各地商贩云集,商品物资琳琅满目,大人们挑选农具和生活用品,而我们小孩则向往那些好吃的、好玩的,这时候,镇上还来了马戏团,秦腔戏班子,整个集镇喜气洋洋,热闹非凡,那时候,父母很忙,我和堂哥们则由爷爷带着去镇上赶会。爷爷给我们买了铁皮口哨、塑料小喇叭,还有玩具刀、长矛等。随后,爷爷带我们去看戏,是宁强剧团的秦腔戏,记得广告牌上写着三滴血和铡美案等。进入戏场,只见爷爷戴着玻璃圆框老花镜,坐在场地上聚精会神的看戏,他轻轻摇晃着头随着调子,不时拿起盖碗茶喝一大口浓茶,我们小孩子不懂戏,总在那里嬉戏玩闹,渴了凑到爷爷跟前喝上一大口茶。每每此时是爷爷最开心的时候,老戏园里记忆着我们爷孙快乐的点点滴滴。 听完戏,爷爷给我们买饼子,那时候一位外号叫“害死人”的师傅做的饼子全镇都有名气,我们吃着饼子是那样的酥、脆、香。 现在,我在镇上转着转着,终于找到了一家打饼子的,但已经不是小时候的那种味道,这时候传来一股股浓浓的老旱烟的味道,原来,对面是一家茶馆,不过已是新的门面房,里面老人们围坐,打天九牌、聊天,屋里烟雾缭绕,好不热闹。小时候,爷爷也常常来茶馆喝茶,与其他老人们打牌、聊天。喝完茶,买上一捆烟叶,慢慢悠悠的走田间小路回家。 那时候,爷爷经常去集镇,父母定期要给爷爷零钱用,这一年,我在学校得了10元奖学金,给了爷爷,爷爷很高兴,周末,我陪爷爷去集镇上逛,喝完茶,爷爷依旧买了一捆烟叶,我给提着,走在乡间小路上,我看到爷爷走路的脚步比以前更慢了,后来,就在这年冬天爷爷去世了,那捆烟叶他还抽了不到一半。 自爷爷去世以后,我就很少去古镇了。现在二十年后再来古镇,今昔变化,让我感慨万千。在回家的路上,我走过田间道路、走过长满芦苇的河堤,再次回眸黄沙古镇,是那么熟悉和亲切,我想以后只要一回老家,总会来看看古镇,寻找它过去的足踪,寻找与爷爷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