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精神的故乡 |
正文 | 精神的故乡 文/邓忠胜 人在这个世上总需要有个家的,有家总比漂泊得居无定所好,无论是现实里的或是精神上的都同然,毕竟人是一种怀有特殊情愫又渴望依靠的动物。人不能够做个游荡的游子。 至于人如何有个温馨的家得看人是如何寻找并对之进行浇筑。不过,家总得有爱的关怀才会温暖,才会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家。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葆持家的温馨的话,定会获得家的幸福。 常人寻找平常的家,不平常的人寻找平常的家之时亦在寻找精神的家。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此,寻找精神家园的人才是灵魂真正高贵者,这种家才是哲学性,真正形而上的深层次深惟后得到的结晶。而平常人所寻找的家是相对的、形而下且具有社会性的寻找,不具备灵魂精神的纯粹性。 前一种使人走向一种神圣,通过寻找到自我心中的那个上帝与精神的家园;后一种使人走向自我与他人的爱,通过爱建立起一种社会性的精神家园。前一种是孤独的,但是却因为孤独而显现得神圣,且这种神圣不具备分离性;后一种是合群的,因为合群所以没有了分别,只能是从人世的群体之间寻觅。二者的差异就在于此。 自我寻找心中的那个上帝是孤独与神圣的,它是自我的朝圣历程,好比是人的自我经历,只能够分享却不能夺走。往往寻找的同时自我就是上帝,通过发觉之后在他人身上又能看到上帝的影子,但是如此的发觉又何其艰难。但终归来说,如有这般才具有佛一样的大悲悯。 寻找与构筑自我的精神家园并过一种精神生活是个人最内在的本质,这种本质并非是自然的延续与进化,也非是一种可以遗传的本能,更不是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东西。即便是有微渺的存在也是高于日常生活。唯其如是,因为其本身的内在与深刻才急需我们去唤醒它,从人世的一种外在转向内在去察觉与追求,如此才能不辜负存在的精神生活但却不是自然所禀赋的精神个性。 之所以我们需要寻找与构筑自我的精神家园并过一种精神生活,是因为肉身的生活与社会的生活都有其局限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且毫不具备可靠与预测性,因为肉身与社会的生活无外乎就与钱财相恋了,而我们又知钱财所带来或是所被带来的意外又是那么飘忽不定。因此,我们只有也必须通过寻找到自我的精神故乡并过上自我的精神生活方可从肉体与社会的生活之中分离开来而摆脱其局限性与暂时性,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觉知,即使再难我们也应该作出愉快的尝试。 不过,我们的寻找得相信假设的存在,当然的是假设也非并不存在,而是它至始至终与人世分别开而葆持一个守望者者距离。于此,唯有我们去相信才会与之(精神生活)建立起似乎早已存在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才能找到精神的故乡。切不可的是否定存在的不存在,致使缺失存在的信仰,如尼采所宣扬的“上帝死了!”如若能够说上帝死了,其实不也不失时机地反面证明了上帝的存在,只是在自我的意识之中死去或是沉睡过去了。 那么,人精神的故乡又何来何往?我相信不仅是我,包括所有有点精神生活的人都会回答说不知道,恰如其分地因为不知道而更增添了其神秘感,因为神秘才极具诱惑力地吸引着我们去寻找去构筑。我想,既然精神的故乡是一种存在的不可存在的话,不如确切地把它当作一种信仰,人不可缺失的神圣价值的信念,如此而来精神的家园才会显现开。 一个人唯有对内在的一种生活作出过探索才会对现实生活做到见微知著,内在的生活作为人生的一种信念与准则,因为深刻地思考过故而信念与准则能够对生活中细小之事作出准确的判断。 我们都有一个肉体与灵魂,灵魂是看不见与摸不着的。肉体追求实际上的满足,但人的灵魂就不那么实际了。肉体的实际要求我们到社会上去奋斗与拼搏,去获取名与利,而灵魂则把人世间的真善美与信仰等作为实际,一种超越于现实的实际。灵魂作为我们精神生活的一个承载空间,并赋予我们需求的确切价值所在,但却是一个存在却永远寻找的过程。 灵魂是一个总以一个追求完美的智者的口吻严斥人的诸多不过错,——人常过于关切肉体而忽视灵魂的存在,甚至于常常还缺席。有人定会觉得自己都不完美又何必或者是要求其他呢?那我一定会反问那个人作出要求的那个人是否是你自己呢,难道你决定将你自己出卖?总之,灵魂是我们存在并至始至终关乎着我们的那个游子,而肉体正是其苦苦寻找的故乡。 鉴于至此,灵魂总在呼唤,呼唤人能够作为其向导而让其回到自己的故乡,一切的忽视只会变成对故乡的无尽的渴望与思念。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