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与时光相遇在江城 |
正文 | 三月,一张火车票,一身素裹,一个背包,与友相游于江城。 在一个城市呆久了,总容易产生过多恍惚的重复,生活也厌于单调,静下心来聆听,总有某种声音在强烈摇旗呐喊唤醒内心去追寻真实的自己,于是那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就随性而来,想着一个近一点的城市,邀二三好友,踏上通往远方的列车,与江城相约在三月。 事先想过很多旅游攻略,美食街,创意文化馆,各处文化景点,出发前各处搜罗武汉好玩好吃去处,可是在你下火车的那一刻,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时,望着还沉寂在睡梦中的江城,暮春之初,天还未亮,泛着蒙蒙雾气,倒觉得不如随性而动最好了。行走进一座城,同进入一场旧时代电影里的场景,把自己当作是其中的一个过客或是路人,默默观察着这座城擦肩而过的人群,欣赏每一处不经粉饰的风景,让步履与这座城的大地肌肤相亲,才能看到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原貌。 在以往印象中,说到江城武汉,脑子里冒出来的也就“樱花”“长江大桥”“武汉大学”这样标签类的词,却找不到任何词来填补对它的空白,但当你真正走进这作词时,你置身其中,你会发现其实它没你想的那么“城市化”,没有东部城市里那份喧嚣热闹,也不像西部城市那样破旧沧桑。漫步于江城的街头小巷,享受着春日里阳光的温暖,你会感受到这座城所泛着的幽幽古朴气息,它没有处处高楼林立的紧凑,反倒是多一些江南小镇风格的瓦黛青苔,街头各式的玩意儿小吃,一碗热腾腾的热干面直暖人心,更加增添人了对这座城的好感。但当你对它的宁静古朴回味悠长时,你又会发现这其中活泛着一种沧桑,那是一种在荆楚文化洗礼下雕琢出的沧桑气息,在历史时间积淀下的沧桑,自然而不做作,沧桑得厚重,沧桑得灵韵。 沧桑于历史,而要了解一座成的历史,莫过于寻访它的历史名迹。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以“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著称作为武汉的一张经典名片,历来备受游人青睐。且不说它的亭台楼阁如何曲径通幽处,也不说黄鹤楼何等“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之气势,光是其“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宽旷视野,便会让人理解它的“沧桑与历史同在”之意了。未上黄鹤楼,漫街角随处可见古旧屋檐瓦角,便让你会有一种在石街青巷与高楼大厦间穿梭的错觉,这种感觉在你登上黄鹤楼之后更甚,站在黄鹤楼上,举目眺望,看看这座城市的忙碌的世界,川流不息的车流人流混杂,长江大桥卧龙般横跨长江两岸,桥上隆隆经过的火车,遥之又向对面矗立的龟山电视台塔呼啸而去,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和谐,然你回首见自己所处之地,亭台楼阁处,与自己所看的繁忙之景相差甚远,反差由此而来,犹如两位时间老人遥江而望,江这头的代表着过去,那头的表示着现在与将来,仅只一江之隔之远,便是有一个世纪那样长。但不足之处也由此而来,这座古朴的楼太显孤单,尤其是在周围高楼林立之中,未免显得有些形单影只了,沧桑得厚重。 下了黄鹤楼,走到不远处的“红楼”,你会又有一种转身穿越到民国的错觉,这是我挺喜欢的一处地方,虽然地方不大,但穿过电车行走的马路,再到红楼前,看着门前伫立的孙中山雕像,你会有一种走进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电影里的感觉,背后的红墙红瓦是它被岁月烙下的印记,斑驳但并不破旧,里面陈列的整齐的办公座椅,一件件在向视觉还原那段沧桑历史。不过若是广场上有一群身着五四青年服的热血年轻男女,我想应该会更应景吧。行走在这楼阁间,面对这部厚厚的历史,自己会变得渺小起来,我们都是这座城内漂泊流浪的过客,用自己匆匆的脚步去踏寻它或是辉煌或是斑驳的曾经,带走的却是厚厚的凝重与苍凉,从而产生一种自己都不知身在何处,又在寻找灵魂睡榻的归属感。 古朴于人情世暖,更让这座城的沧桑变得灵动起来。游于古德寺,让我欣赏的不止于其颇具希腊神庙风韵的异域风格建筑,不止于其装饰精美华丽又富含哥特式的上升美感,更叹于当地人们虔诚的信仰,不止于简单的神灵说,更是为精神找到一个依托之所,游人在这烧香、作揖、拜佛,人心在这座寺庙面前变得简单起来,只是单纯的善恶之念,丑恶之分。红楼前遇一老者,年过古稀,但堪得一手好书法,左手执大毛笔在红楼广场前题字,引得游人皆来围观,这老者也不拘谨,与游人唠着闲事,但又转眼趁这闲聊之际,题诗一首,赠与游客,让人颇得雅兴而归。这般质朴又简单的当地人,不由得会让你想到忽有一天老了的自己,白了眉发,愿也像他们那样,找寻到一种永恒的力量在支撑着生命,无论岁月或繁花似锦或荒芜贫瘠,都始终保持着一种只属于自己的内在品质。我想,江城也是这样的吧,无论历史的车轮如何碾压,留下的不只是有岁月的皱褶,还有历史所沉淀出的气韵,贯通荆楚大地。 与时光相遇于江城,抛弃了出行前的那份厌倦与不安,江城留下的,不止于一场简单的旅途,还有那份满满的感动。与时光并肩,我开始喜欢生活于当下。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