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鏖战引岗----艰难的开始(3)
正文

(视频脚本)

——记原石家庄地区获鹿、平山、元氏三县人民在修建引岗渠的初期阶段,面对艰巨的工程和各方面的困难,奋力拼搏,勇往直前,取得成功的往事。

引岗渠宏伟的蓝图,是人们多年的梦想,但是,要真正成为现实,谈何容易。它总工程量750万立方米,一立方米一立方米地摆开,可摆7500公里。这么大的工程,别说是在那个时候,就是现在,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获鹿县的任务:一是平山县境内的四大建筑物,一个是霍北庄隧洞,这个隧洞就在渠首闸门的下方;

一个是王常峪隧洞,它是引岗渠全线最宏大、最艰难的隧洞工程;

一个是温塘河渡槽,它是最早开工的渡槽,能否胜利完成,对引岗渠上的渡槽施工起着巨大的作用;

一个是冶河枢纽,它是引岗渠的标志性工程,能否成功,决定着引岗渠的成败。

二是冶河渡槽下边的七亩隧洞至获鹿县城北靶场25公里中的渡槽、隧洞和明渠的全部工程;

三是获鹿县境内元氏县工段中的渡槽、隧洞、桥梁、闸涵等所有建筑物。

预计工程量302万立方米,工程需要投工961万个,占引岗渠全部工程的70% 。

平山的任务:从冶河枢纽往上至霍北庄隧洞出口,总长19.2公里的明渠开挖、填方、桥梁、闸涵和冶河枢纽西端的水轮泵站(已废)。预计工程量194万立方米,工程需投工178万个,占总用工量的13% 。

元氏的任务:一是平山县境内的马冢河倒虹吸;

二是从获鹿县城北靶场至元氏县界的42公里明渠开挖和填方;

三是元氏县境内13公里的全部工程;

预计工程量254万立方米,工程需投工232万个,占总用工量的17% 。

1969年11月,获鹿县引岗济冶施工团党支部成立,书记杜英杰,委员水利局副局长李万才、老水利源泉渠主任陈景元等。

因为李万才和陈景元正在其他工地施工,暂时脱不开身,引岗济冶临时领导班子,主要成员有:生产指挥部副主任杜英杰、高绍书和负责工程、政治以及后勤方面工作的贡承顺、郄平吉、谷有顺、韩东朝等同志。

1969年12月16日,车行公社的大、小宋楼首先来到王常峪工地安营扎寨,截止22日进场的有车行、韩庄、申后、梁庄4个公社(乡镇)2800多人。12月23日破土动工,抡锤打钎的歌声,开山劈岭的礼炮,雷震山谷,响彻云霄。

获鹿县首先开工的是王常峪隧洞, 这个隧洞长2700多米,腹穿常峪岭60米深处,是引岗渠最重要的咽喉工程之一。

隧洞工程刚开始,无电源、无动力、无机械,民工只能用锹镐锤钎小拉车来施工。出渣送料,人的上下,只能依靠井上的三脚架和一条麻绳。

12月25日,引岗渠动工第三天,获鹿县革命委员会全体常委,在缑增福同志的带领下,到王常峪隧洞工地参加劳动。他们和民工们一样的抡镐挥锹,拉车运渣。隆冬季节,他们脸上淌着汗珠,头上冒着热气。他们从实战中体会工程的艰巨性和了解到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发出的“两个务必”。

面对当时在施工中资金、物料、设备、交通运输和生活上的困难,杜英杰在引岗渠施工团班子会上讲起了西柏坡。

他说我的家乡就在岗南水库下游的田兴村,向西北不远就是西柏坡。西柏坡原来的村址已经被水库淹没,为了纪念这个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修建岗南水库时,党中央决定原来在西柏坡的中共中央旧址原拆原蓋异地重建,建在了现在这个地方。1949年3月5日——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杜英杰以自己当时耳染目睹的事实,讲述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戒全党,“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杜英杰说到这里有些激动。他说我们修建引岗济冶,是改变我们获鹿县面貌的关键性工程,是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伟大壮举,我们有什么理由向困难低头,我们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参战的同志们无不感到肩头责任重大,无不以一种神圣的职责,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心情,积极投入到这场改变山河面貌的斗争中去。

王常峪隧洞随着斜井、竖井的加深,放炮的烟雾呛得人睁不开眼,紧接着又出现了沥水,施工相当艰难。最近,我们采访了原获鹿县水利科副科长、当时负责施工的贡承顺同志。

王常峪隧洞,是咱们开工最早的一项最大的工程,可以说是第一项工程开工,这个在开工的时候啊,咱们的人们就是先打斜井、竖井,当时,使用的工具,就是钢钎、炮锤、炸药、洋镐、铁锨,就是这样闹,开始打斜井、竖井,当时的井往下打深了以后②A一放炮就有烟,特别是随着井的打深,烟就出不来,烟出不来怎么办,②B有人说烟出不来,老百姓有个土法,说把谷草点着以后,往(井)里一扔,谷草火能把烟熏出来,结果试了试不粘,弄了些着不粘,后来别人说,这个不粘,咱们这样办,咱们用帆布做成大口袋往上装这个烟,井口有三角架,然后用绳往上拽,这个也不粘。③这个也不粘,那个也不粘,这时候民工只得是脱掉衣裳下去,用衣裳来回硬往出赶这烟,通过这种办法把烟赶赶,但是这个问题到后边就严重了,井越深也赶不出来。④隧洞一打深,就出了水了,水还挺大,当时,出了水怎么办呢,咱们也没有电,咱们的井上就是一个三角架,人下去以后,就用三角架,上边有一个滑轮,用梢桶、用瓢往梢桶里淘水,往上排水。在这时候,(越)往下打,水越大,也没有电,咱们用的是马蹄灯,用马蹄灯照着打炮眼、打锤、打眼,往上出水,在这时候,因为井深了,里边是黑的,用马蹄灯照着,因为上边有沥水,沥水一往马蹄灯玻璃罩上一闹,玻璃罩嘎!就炸了,就炸坏了,所以因为这个事,没有保险灯,没有灯人们在里头打不了锤,干不了活,所以,因为买保险灯罩,可算把咱们的人急坏了。所以,咱们在开始的时候,整个在里头打眼、放炮,一直到排水、排烟,水是一瓢一瓢淘出来的,一桶一桶往上提出来的,在当时,就是这样,用三角架把水一桶一桶的提出来,把渣一斗一斗的提出来的。⑤为了解决这个打隧洞通风排烟问题,在七〇年正月里,由杜中华带领俺们几个人到井陉矿区,学习人家煤矿上排风、排烟经验。⑥要用架设电线,还要用电动机,使用电动机,都弄上了,但是经过(想办法)有电了,也有了电动机了,但是一试验,还是不行,最后和技术人员说,怎么咱们还是不粘,闹了半天是咱们的电动机和排风机不匹配,怎么不匹配,这个电动机转速太低,第一是马力小,只有4.5千瓦,这个必须用7千瓦电动机,第二是必须用二极电动机,四极电动机是1450转,二极电动机是2900转,通过这样才解决,在这个问题解决以后,紧接着还有什么问题呢,就是光烧电动机,排风烧电动机,出渣也烧电动机,排水也烧电动机,弄了半天,光说有电了,结果因为高压线线号太小,八号丝电阻太大,输电能力不够,所以,在这时下决心把高压线换成纲绞铝线以后,这才把问题解决了。

在此同时,获鹿县城关公社进驻霍北庄隧洞工地。这个隧洞389米长,紧接引岗渠进水闸。他们那里如果施工,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采访了当时城关公社负责施工的教导员王振中同志。

引岗渠工程一开始,我们城关的任务,第一项任务是修建389米长的霍北庄隧洞。1969年底做好了一切准备,1970年正月初六民工全部进场。当时,农业学大寨在全国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各地都学大寨,各个社队打井、修地都有工程。②城关公社,男的在外边工作的多,所以,男劳力少,女劳动力多。③城关参战民工一共400多,妇女们占绝大多数,所以,我们专门组建了一支铁姑娘连队,在共产党员副营长黄月英的带领下,和男同志一样,打眼放炮,拉车出渣,一点也不逊色。过去,由于封建意识的枷锁,打井、修渠、盖房不让妇女参加。引岗渠一开工,开始了妇女参战水利建设的先河。

的确,当时不仅县里安排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每个公社、大队、小队都有工程,农闲大会战,平时专业队,打井、修地,妇女确实顶起了半边天。

1970年春节后,调来寺家庄、铜冶两个大公社到王常峪隧洞参战,经过调整,新开竖井9眼,连同原来开得斜井、竖井,共25个,工作面扩大到48个。隧洞施工受工作面的限制,三班作业,节假日不放假,过年也不休息。

在此同时,获鹿县境内分团成立,主要任务是修建从平山县界至获鹿县城北靶场段17公里的明渠,以及南鲍庄隧洞、九里山隧洞的开凿以及石浪涧渡槽的修建,由马山、牛山、黄壁庄、王角、秦庄、李村、大河、高庄、故城等县北9个公社和获鹿县采石场就近参战。

1970年3月,元氏县承担的马冢河倒虹吸开工,这项工程在平山县回舍村附近。这项工程要求采用现场浇注的办法,修成一条长62米,直径3.4米的钢筋混凝土管道。

不久,元氏县承担的从获鹿城北靶场至元氏县八一水库的55公里明渠全面开工,时值农闲季节,参战民工达到一万六千人。元氏县经济条件差一些,他们又在渠道的最下游,能不能受益,民工们心里没有底,所以,元氏县的工作是很艰巨的。

平山县当时的任务是确保渠线按规划落实和为获鹿、元氏两县到平山县地面施工的民工提供住房和必要的条件。获鹿、元氏两县几千名民工,住进工地附近的几个小山村,不是一件容易的问题。

1969年11月,平山县革委主任王明安,副主任刘桂生,主持召开了平山县引岗渠沿线七个公社,二十八个大队的两级主任会议,安排获鹿、元氏两县民工入场开工的有关事宜。

刘桂生同志动情地说:“修建引岗渠是我们大家的事,引岗渠修好了对我们平山是有很大的好处。县革委要求大家做好三件事情,第一,工程占地不能讲价钱,规划到那里,就在那里,补贴按规定办理。第二,为民工进驻准备好房屋,有新的不住旧的,有好的不住坏的,住不漏的不住漏的,尽量住独院。第三,发扬“龙江”精神,他们缺粮给粮,缺菜给菜,缺少工具给工具,他们有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帮助解决,对他们的工作要大力支持。”

各公社当即表示,一定发扬当年的“支前”精神,为引岗渠修建作好一切工作。

1970年春节后,刘桂生同志又在县革委的指示下,召开引岗渠沿线七个公社,二十八个大队的两级书记会议,汇报、检查引岗渠沿线占地和获鹿、元氏两县民工住房存在的问题,并逐一解决。

1970年4月23日,地区召开了农田基本建设会议。那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和张屏东同志对引岗渠的坚定支持,都让人们终生难忘。在会上,张屏东同志问获鹿县参加会议的同志:“王常峪隧洞打了多少米。”参加会议的同志心情不安地说:“才进了30多米。”张屏东听后没有批评,他说:“不少,只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挖洞不止,总有一天能把它挖通。”他这种充满鼓励的话语,给了人们极大的鼓舞。从而也可以看出,他对修建引岗渠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状态。

原水利科副科长、负责施工的贡承顺同志回忆说:当时面对浩大的工程和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县里的领导带领我们来到了岗南水库大坝,浩瀚的水库碧波荡漾,依稀可以看到对面西柏坡的炊烟。

在70年和71年的时候,(岗南)水库的水平着的,人们说,这里的水流到咱们获鹿,咱们可用不清,人们看到有了希望了。这个水按高程肯定能流到咱们获鹿。在施工里头这么难,所以在当时发动群众的时候,有的说,老贡,这事没法办,这怎么弄,我们在当时的环境里头,正是学大寨战引岗,誓把获鹿变水乡,在这时咱们提出来,毛主席语录说,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咱们这回可以发现了,咱们的前途是光明的,(岗南水库里水平平的)给咱们指明道了,咱们获鹿缺水,岗南水库的水能到获鹿,给咱们指明前途了,所以这个问题,咱们得坚定信心,坚定信心,在这时候,咱们还学习毛主席语录,毛主席在全国人大,开幕式上的开幕词说,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关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再困难(也得克服)在这时候咱们发动大家,说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紧接着咱们就说,遇到沥水问题。遇到塌方问题,咱们说,水再大,石再塌,完不成任务不回家。底下怎么办呢,全力以赴战引岗,领上水头回家乡,咱们只能说,有困难,不好干,不能说,不能说,不能干,更不能说干不成。所以,信心在当时就是,尽管再有困难,有困难咱们大伙想办法,不能说干不成,一直这么坚持,这样把这事干下来了。

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很低,获鹿县还算比较好的县,全县人均口粮只有354斤,一些丘陵山区,干旱年景,还是靠返销过日子。在工地没有副食,只有白菜、萝卜,那么大的劳动强度,一天人均口粮2斤多。要筹备足够的粮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民工吃不饱,干不了繁重的体力活,就想回家。生产队产的粮食是有数的,除了人的口粮、种子和牲口、猪的饲料粮以外,基本都交给国家了,一些当年增产多的生产队,还可以留一些储备量,以防水旱灾害欠年备用,动用储备量要经过上级批准。生产队只得用棉饼、麸皮将饲料粮兑换,用于补贴民工的口粮。

缑增福同志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时说:“当时的粮食局长杜中华,立了大功,他经常到工地察看,为工地筹备所需物资,千方百计筹措粮食让民工吃饱、吃好,他还设法调剂一些面粉,让民工几天吃上一顿馒头,晚上能喝上一碗面汤,在当时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在修引岗渠的时候,运输力量还很薄弱,以获鹿县为例,全县只有运输公司一辆四吨的卡车和工业局一辆两吨半的卡车;各公社有一、二台乌尔苏斯拖拉机和履带拖拉机,主要用于耕地。施工需要的工具、材料,生活必需品,大都是用生产队的牛车、马车和小拉车往工地运。获平路上、石岗路上一队队的人拉车、毛驴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970年7月,温塘河渡槽分团成立,开始筹备开工。秋后,牛山、马山、李村、永壁四个公社进驻温塘河渡槽工地,开始了获鹿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渡槽施工。他们又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采访了南白沙民工——引岗渠施工中的革新能手宗清俊。

(在修温塘河渡槽槽墩的时候)出了地皮儿以后,再往上抬石头就不好弄了。③那里的券脸石沉的就是六几百斤,轻的就是四几百斤,六几百斤 老百姓两根杠抬不动,得用三根杠抬,三根杠六个人,六个人抬,上坡站不稳,头里的人还得拉着,后边的人还得怂(song)着。④开始的时候就是往上抬呗,那石头往上抬,一边籀(zhou),往上抬,又挺沉,又挺慢。赶后来升高了怎么办呢,俺们几个人研究着,把它立个了抱杆,上边绑了个横木头,两边挂上滑轮,把东西吊起来以后可以来回摆动,可以吊石头,吊上去以后可以款款地放到槽墩上。⑤抻上拉线,立上抱杆,试了试还是粘,也挺灵,一拽过来了,它上边吊着哩,可以来回摆动。⑥后来张堡、⑦王村、北胡庄都改成这样的了,把温塘河的问题解决了。⑨利用塔吊的形式,往上挂上滑轮,吊起来可以放到槽墩中间。由咱们县里,⑩后来县里组织了几台卷扬机配备着,算是半机械化,这样工作效率提高了。

艰辛的劳动创造了历史,也锻炼了人民,使人们变得越来越聪明。在隧洞施工中,民工运用两点一线的道理,随时检查掘进的走向是否准确。在深挖明渠中,发明了“飞车”提升。在渡槽工地提升大石头的困难,让他们发明了土塔吊,成为渡槽施工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引岗渠的修建,人们吃了不少苦,但是,人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1970年7月,冶河枢纽分团成立。秋后,高庄、大河、故城、石井四个公社首先进驻冶河枢纽工地。干部民工来到枢纽工地,问渡槽修多么高,多么长。技术人员说,它的长度是从西边的山脚下到东边的山脚下。它的高度是河中间土岗子上小庙旁边那棵柏树的树尖,吓得人们都瞪大了眼睛。

11月初,秦庄公社、黄壁庄公社完成军民友谊渠后“西进”来到这里;高迁、山尹村、上寨三个公社完成洨河疏浚工程后“北上”也来到这里。至此,冶河枢纽工地达到九个公社四千多人。

冶河系滹沱河最大支流,河滩茫茫,水流湍急,是一条冬天不冰的河流,总流域面积6400平方公里。1963年最大洪峰流量8900立方米/秒,冲刷深度二十米,所以在这里建设渡槽和倒虹吸工程是非常艰巨的。冶河渡槽,设计总长度为1170米,48孔,宽6.5米,距地最大高度26.5米。相当于9层楼高,当时,石家庄的最高建筑才是三、四层楼。为了使渡槽和旁边的铁桥跨度吻合,必须设计跨度为20米,这在当时是没有先例的。

战斗在冶河枢纽的干部民工,如何面对人们的讥讽。战“龙潭”,闯虎穴,我们采访了原高庄公社副书记胡魁元同志。

我们高庄公社,是最早进入冶河枢纽工地的公社之一,我作为公社的副书记到那里带工,亲身参加了这次战斗。当地的老百姓,看到我们赶着毛驴车拉着铁锹镐头,来这里修建渡槽,指指点点地说,“五八年为修岗南水库,修建冶河铁路桥时,整个河滩里放满了大吊车、挖掘机和各种物资,多少辆汽车来回跑。现在,就凭你们的毛驴车、铁锹镐头就能修成渡槽了,不定什么时候,你们就会卷铺盖走人。”面对人们的嘲笑,我们不朝里他们。倒虹吸开工了,要挖9米多深、5米宽的大沟。为了施工方便,首先在茫茫的河滩上筑坝排水,然后开始挖沟,河滩里不是沙石胶泥,就是山根石,我们一点一点的刨,一点一点的崩,一点一点的运走,沟越挖越深,水越来越大,天气越来越冷,雨鞋灌了水,雨裤也湿透了,手脚冻得通红。但是,民工们不顾这些,继续艰难地干下去。我们高庄营还乐观的提出:“宁愿自己在水中捞石子儿,不让兄弟连队湿鞋底儿”的口号。我们进度快、挖得深,把水引到了自己的工地,为兄弟连队创了方便的施工条件。

高庄营顾全大局,勇于担当困难的事迹,兄弟连队十分感动,大家克服困难,修建引岗渠的积极性更高了。

修建引岗渠的初期,隧洞里放炮的烟雾和沥水,渡槽、倒虹吸基槽里的涌泉,让人们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但是,这仅仅是开始,隧洞的沥水、塌方;渡槽的基础有的深不可测,无法往下挖,渡槽的上托架、拱券更大的困难还在等待着人们。

引岗工程在省里还没有挂不上号,得不到省里的支持,随着工程的进展,困难越来越大。特别是工程下马的阴影,也一步步地逼近。获鹿人民,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撰稿 谢树坤

解说 靳伟国

制作 谢彦斌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5:2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