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毕业季—我用四年时间记录我的大学四年 |
正文 | ![]() (大一)那时还很稚嫩,拥有很多抱负要求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记录时间:2011年07月1日 是对草原的向往还是对这座古城的倦恋?使自己毅然决然来到这里,其实我也不清楚,只明了,脚踏着成吉思汗的土地,和王昭君呼吸着相同的空气,领悟着蒙族文化的薰陶,在玉泉将会过别有一番滋味的大学生活。开学报道的那天,我背着两个包,和父亲一路风尘仆仆的来到这里,由于是开学的时间,又因为只有一列通往呼市的车,车上很挤,那一晚,在卫生间的门口墩了一晚,一会儿别上厕所的旅客敲醒,挪开地方以后,站着又睡着了,一会又被列车员的叫卖声吵醒.... 就这样一路的颠簸,就这样过去了。终于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我将要在这里度过四年甚至是以后的所有日子,有许多的期盼与向往。我的大学,它的建筑,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古老与那种历史的深蕴。她只是简简单单的“三合一”式,食堂,教学楼,公寓楼。看着这不并不像传说中那么大的校园,我有一丝丝的恢心,我开始怀疑这里四年能给予我什么。开学报到这天,排了好长时间的队,才把那厚厚的一鞑学费送出去,于是我大学便正式开始了。一个人,一包行李,一颗忐忑的心,来到军区接受魔鬼训练。 在军区的15天生活,可畏是体尽了所有的酸甜苦辣,首先,说说我们的宿舍吧,一开始,我自己提着重重的行李刚推开宿舍的门,就被一位好心的朋友结果行李,然后对我说,你就是六号床的王欣月吧,我羞涩点点头,后来一个宿舍的人纷纷和我打起招呼起来,后来渐渐熟悉过,才慢慢的记住她们的名字,然而,当她们说起家乡话的时候,我就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见她们笑,我就跟着笑,她们沉默,我也跟着沉默,不过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帮我提行李的吉妮,一个身材特别好的鄂尔多斯姑娘,我缺少东西的时候,她总是说,我这有,用我的。其次,就是我的老乡,万丽了,她是当时最能喳喳的,满口的唐山话,然而,无形之中我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再则,是蕾蕾,一口巴盟话,喳喳的跟我说个不停,然后我一句也不懂。随后,就是娟儿,当时对娟儿的印象并不是特别深刻,但出人意料,最后我们却成为了形影不离的朋友。再者,就是略微有点胖的丁丁,长着超可爱的脸蛋,每每看见,我都想亲一口。然后是静姐,当时对她的印象极差,因为她刚来的时候,我和她说话,我没有搭理我,出于当时的陌生的心理,我感觉她特别不好相处,后来的后来,才发现静姐特别的惹人爱。具体后面我会在提到。再说说片片,当时她特别的内向,很少和我们说话,自己一个人出来进去,我们俩是对床。再者萌哥,那时候她最好玩,每天跟我们唱歌,然后说一些冷笑话,每天我们都笑的前俯后仰。最后是雅茹,她是最后一个分到我们宿舍的,烫着卷卷头,当时也不怎么爱说话,一个人听着歌,躺在床上。这就是我们408宿舍最初的所有人群,后来在这群人里发生了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进而这群人,成了我大学四年的最亲的朋友。 军区的生活,使我记忆最为深刻,也许是因为,我来到这陌生土地上的第一个驻足点吧,我被晒黑了,饿瘦了,人那么多,每天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但我们心里却依然感觉温暖,因为我们宿舍十个人相依为命,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零食,大家一起分享。出来进去我们都想跟在一起,对于一群离家的孩子们来说,有种别样的幸福。记得10年的中秋节,我没有吃早点,被教官罚练习“军体拳”,记得那个夜晚,我们有个特别的PAITY,对于当时封闭的我们来说,是最幸福的一天,因为我们有学长们带来的好看的表演,和领导们带来的丰富的美食,应有尽有,当时是爽歪歪喽。就这样军区的生活,以一场晚会告终了,离别的场景,依旧如初,痛哭涕零,和教官,和那些我们渐渐熟悉的场地,食堂,以及大青山,终究一别,而此景此景回忆起来,依然历历在目,真的是这样,一别也许在的成了一辈子。 军训过后,开始我们的大学生活,中间隔着一周的十一假期,离家近的同学都打包行李回家了,宿舍里只剩下我和万丽两个人,看着空空的校园,我心里感到特别的难受,于是所有的伤感都蜂拥而来,那天晚上,我自己躲在角落里偷偷的哭了,一边抹掉眼泪,一边告诉自己,之所以来到这么远上学,就是为了锻炼自己,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在那段日子里,我用文字抒发我所有的感伤与不愉快,一是为了发泄,二十为了鼓舞自己。也许深有是有感而发的原因吧,不需要灵感,不需要沉思,就可以滔滔不绝,我的一篇文章,在校的文学社发表了,正是因为这个,我开始加入了“文学社”这个大家庭。我喜欢那里的人群,尤为社长,总感觉她的身上,有好多东西吸引着我,于是这里成为了我的第二个栖息地。大一的上学期,发生了好多好多的事儿,现在看起来是最难熬的半年吧,我在一点点的适应内蒙的风土人情,说出来你可能会不相信,我有一个月没吃这里的饭,每天都吃泡面和面包等零食充饥,后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开始触及这里的饭食。我听不懂她们说话,上街的时候,频频受指责,这里的沙尘暴,这里的严冬,每一个朋友的生活,这是个完全陌生的地域,你没有任何依赖和寄托,完全靠你自己,一个人赤裸裸的生活。还好当时,我应该感谢这么一群人,时不时的打电话给我,陪我消遣那些寂寞的时间,听听我诉说异地生活的无奈与苦中,在最难熬的日子里给了我温暖和希望。 “兵哥哥”我们同样是两个陌生的世界,却在诉说着相同的无奈何痛苦,我们时而在交谈着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时而辩论某些事实或争论,卖弄文学又洋洋得意,开始计较又开始窃笑,那段日子,谢谢有你的相伴,即使我们并不知道对方是谁,容貌长相,一个11位的数字似乎代表着一切可惜交谈的缘由。“小崔”高考毕业后,渐渐的,我们的关系会这么铁,那些日子的烦心事貌似和你唠叨的最多,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忙否,接到我的电话,你总会抽出时间,听我诉说,给予安慰。“双江、明玉|浩哥”当时在高考,在百忙之中也不忘打个电话问我最近过的好不好,有没有什么烦心事/“娜娜和歌子”是我在高中生活三年来最大的财富,那种心与心的交流,那种实打实的情谊,真的,那种感动,无言诉说,空白的文字真的代表不了好多东西,还有感谢他,给我过去的幻想和失望,懵懂的感情,一步步在想你的夜里度过。还好,一切都属于过去了,然而,现在的我,开始坚强的独立的处理好自己烦恼与不愉快,谢谢你们,在我不成熟的时候给予我所有的感动与关怀,是你们,在鼓励着我的成熟,伴着我成长。我在感受所有人的关怀和步步战胜自己的同时我还在努力的学习和兼职。 大一上学期就这样过去了,下学期的我,完全的脱离了以前的轨迹,不知觉中,另一个人开始闯入我的生活,并不是因为喜欢,也不是因为爱恋,不知不觉中,珍存二十年的初恋,就没有了,所有的小情绪在那一刻开始,选择了专属的发泄对象和时间,漫长的思念与等待,从那一刻开始,学会了买票和坐火车。没错,异地恋充斥了我的生活,无尽的爱写满了字里行间,一点点成长了吧,大学校园里的熏陶,开始一点点的改变着我,衣橱里的衣服越来越多,化妆包里不再仅仅是油和洗面奶,也多些其他的化妆品,鞋子不再单单是运动鞋,无形之中,也多些高跟鞋,而自习室里我的身影出现的越来越少了。也许是因为经历了一次大学的考试模式之后,开始意识到平时学不学习,跟考试成绩并无多大关系,只要考前看看,抄抄便可过关。于是开始和其他人一样,没课的时候,就躲在宿舍里睡觉或者出去逛街。还好,期末的成绩,并不是很差,出乎意料的是还拿到了奖学金。 (大二)拥有了爱情,以为这会是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 记录时间:2012年07月1日 浑浑噩噩的,大一没了,我也换了角色,成了学姐。人都说“风骚”学姐,看着班级里的女生,一个个也都变得时尚和女人起来,男生们也更是学会了臭美和打扮。我却逆着潮流,背起了书包,穿着布鞋,似乎慢慢的观念都转变了,希望把自己打扮的小一点,最好像个中学生,这样,感觉自己一直都是活力四射的。我的爱情,也日益成熟,没有了当初的无理取闹,似乎彼此都越来越变得理智起来,平平淡淡的生活,静静的依偎着对方。 班里上课的学生越来越来少了,我起初还在坚持着,后来也成了逃兵。看的书越来越少了,单词都好久没有背过了,当初的洪志,考研,似乎忘到九霄云外,生活中的自己,越来越变得成熟,我开始考虑到好多无关乎与自己的东西,依旧那么的善感,我看不惯自己为是的人群,我人受不了为我独尊的世界,我心疼街上的乞丐,但一次次的欺骗,我开始为我的怜悯买单,我越来越区分不开这个世界的好与坏,是与非,于是开始班的盲目和无视,渐渐地冷漠了这个世界。这一年,还是有收获的,收获了真心,收获了爱情,收获了友谊,即使那些联系变得越来越少,但我仍记得你们,依旧在思念和惦记着,只是我们越来越开生活。 大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小龙,还是相信缘分的,只要有缘,上帝会和你相像的人牵引在一起,让你们共同结实,成为知己。然后开始谈天说地,伴着自己一路成长。时常不联系会思念和牵挂,那些话语总会在咯吱咯吱的笑语声蔓延。再者来说,就是越来越多的朋友,在失去中又重新取得联系,那些初中时候的兄弟姐妹,在这时段。也开始粉墨登场,我们谈着过去,现在,工作或是学习,似乎回到当初,我们还很年幼的时候,那些傻事与天真的过往,有的人,有些事,开始浮现脑海,在这个时间,我的想法开始定格。大学,数数属快两年了,当用文字记叙来,又是那么的苍白和乏味,似乎浪费掉了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精彩瞬间,是越来越颓废了还是本事这个潮流在这个季节里,没有一件成功的事在身边发生,计算机二级挂了,四级还要补考,文秘还在备战中,自己面对这些的结果却越来越变得坦然,也许,本该磨练的就是这颗稚嫩的心吧。 想象着这些茫然的背后的那些故事,有些是对的,有些却错的那么糊涂,我索性都把他归结于成长就是来索求我,要为他付出代价。 (大三)一切归于平淡,不是萌妹、不是热恋,开始思考生活 记录时间:2013年8月 大三、总得来说、自己把大部分的时间都丢给社会实践。结果导致有一门整60分的单科成绩。其实也使自己认识到付出与收获的关系、但是还是蛮遗憾的、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其实在大学校园里、不应该以成绩压制自己的、但是我总是给自己下个最低底线。我们不奢求自己门门优秀、但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希望自己能够做到最好。要不在大学这种环境中很可能就会丢失了自己、丢了约束、和对自己的要求。但是还好、其他还好、拿到了三好。没白度过。 大三上学期、我找到了一个在网络公司实习的工作。虽然做实习编辑每天坐在电脑前很疲惫、但是我却乐在其中。每次见到自己写得文章被百度收录都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每次在编辑图片的时候、就像精心雕刻玩具一样、有一种愉快说不出来。单位里的人也特别好。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和善。只要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们都会耐心的指导。尤其是姐和彪哥。那些领导完全没有架子、即使批评你也会很讲究方式、每天都微笑的对待我们这群实习生。康哥应该是个博学多识的人、无论你谈什么他都会跟你说上几分钟、最可爱的是、每次出差回来都会带来吃的。华哥应该是与我们接触最多的、年龄不大、却教会我们很多的社会知识、磊哥、典型的高富帅、可是我们接触不多、他是公司的老板。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因为你每次见他、他都是笑的。彪哥、是我们刺激最多的、他是我们本部的学长、在那里学习的日子没少找他帮忙。还有姐、……那段日子很好。我和马紫君每天追赶62路公交、不管刮风下雨我们都在坚持上班、想想我们真的挺坚强的、呼市的冬天、是那么的冷。 我们从400一个月(一个月10天班)后来涨到750。就这样我们持续了一个学期。后来因为放寒假。我们就,结束了。 说到结束的时候、应该是一个教训。公司特别仁慈的对待我们、我们最后却变的特别散漫、放寒假的时候只是草草和同事说了不来上班、却忽略了领导打招呼。最后挨到了批评、不过我们毫无怨言、因为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但是,那段日子还是很美好。直到这时、我的爱情已经陪伴我走了两年。我写过日至纪念它的成长。一点点的幼稚到成熟。或者我们应该把它归于平淡或是一种升华。但是接下来或是我们早已意料之中的、该有的发生转折。 大三下学期、我们不停的争吵、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我们没有以前那么姣腻、我们没有特别体贴的寒暄。总感觉已经时间很长了、哪有热恋期的情感和思绪。越来越开始怀疑对方、因此我们彼此开始越走越远、我也开始越来越开始变得坚强、不是那么依赖、不是那么死要面子。 大三下学期、我开始和娟儿一起到博恩英语学校做兼职助教。每周六周日都和孩子们一起、总是能感觉到特别的轻松、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认真的态度、还有调侃的话语、那股童真劲儿时不时的传给自己。然而他们每句“王老师”的背后、你也时刻在提醒着自己、自己背后的责任、不可写错一个英语单词的字母、不可草率的结束每一个学生的辅导、因为害怕家长的难缠和刁蛮。然而这群孩子们也是那么的可爱和懂事。 说实话我把来到这个学校、完全当作赚钱。其实来这个学校实习、如果不打算做老师的话、我能学到什么呢?也许是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亲切感、我在努力寻找我不单单为了赚钱的理由、我在努力的在孩子们身上找到自己儿时的梦想与童年的记忆、或许能够更清醒的认识自己。我在试图的揣测每一个孩子的性格和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交流态度。我希望我在学校一天、我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工作一天。 大三就在这个时间。几乎宿舍的姐妹们都已经各自有各自的规划、当然曾经军训时期的和谐与温暖已经慢慢蜕化了、或许是我们都成长了吧、或者我们都有彼此新的想法吧、在这张关系网中、我还依旧坚持我自己的选择和底线。按照我自己的内心交朋友。 (大四)真的毕业了,越来越迷茫,当初你以为的终究是你以为的 记录时间:2014年06月 我距离正式毕业还有10天,现在来回忆自己的整个大四生活,感觉就一个字“快”,大四的课程就有两节课,当然都是选修课,我找了一个全职工作,前八周,我只需要每星期周三不去上班,然后周日加班就可以了。后八周我是过着完全职场人的生活,早晨上班,晚上下班,每天忙忙碌碌的奔波在单位与学校之间,似乎整个上学期都没有进过教学楼和自习室,也没有去图书馆借书。更没有和朋友出去玩,大四了,我们都忙了,每个人都在实习或者回家,学校里的人,整个楼层都屈指可数。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奔波在上班与下班之间,回学校一个人打水,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发呆,真的是那种纯纯静静的一个人的生活。在那家单位从2013年8月31日开始一直坚持到2014年4月2日,这应该是我工作最久的一家单位,那份工作谈不上有多么热爱,只是对自己的付出和对那里的人,同事之间的感情抱有很强的不舍,也许,这也是我之所以坚持这么久的主要原因。 博扬,她是那种心思特别细腻还有些爱较真的文艺女青年,马莹的性格应该是和我差不多,我们都属于特别能说那一波的。当初我们运营部就有我们三位小编,博扬属于元老级别的,因为去的公司最早,我比马莹早一天,所以我们好多部门的意见与讨论都要以博扬为首,我喜欢看她写的文章,是那种没有文绉绉的语言却是句句都能戳破人心的那种。她爱看书,也会经常向你推荐一些好书或者某篇特别有感触的帖子,她会和你讨论某篇新闻或是某些热点事件,忘了说了,她是典型的理工科女生。马莹,也是理工科的,她比我大一岁,所以就像一个大姐姐似的,整个办公室里最属我们俩能说了,每次话题扯开,就是我们俩带的头,她家是西安的,因为我的母亲也是陕西的,所以我们也算是半个老乡。她和她的男朋友也是异地恋三年。然后她毕业以后来呼市陪她男朋友的。对于异地恋。我们相对话题就更多了些,我们经常一起讨论感情,讨论生活,她的经验都分享给我。这就是我们部门的三位小将了。接下来说说楼下的两位人事吧。其中一位魏颖,我们俩是 “麻辣好基友”,因为我们俩都特别爱吃巷子里的那家超越麻辣烫,我们几乎连续整个工作日都去吃麻辣烫,然后聊聊天,我们偶尔在等待煮菜的时候还一起玩“天天爱消除”,那种日子,爽爆了。后来,她因为个人原因离职了,后来的后来,我很少去吃了。再后来顶替她的位置的是张四平,无论从身材还是性格,你根本看不出来,她是孩子的妈妈,她经常跑到楼上来,和我一起探讨生活,感情,衣服,化妆品。真的是时尚辣妈啊。再者就说说小熙,是我们河北的姑娘,长得的漂亮,人的性格也非常好,是我们单位的美工。估计就是我们几个人在一起特别有话说,我们经常在休息的时候嘻嘻哈哈的,那种劳逸结合的工作状态,一点儿都不觉得辛苦。我们见证了小熙的感情,分分和和,最后也是因为感情,小熙离职了,回到廊坊。最后加入我们就是小齐了,她起初给人的感觉特别内向,根本不怎么说话,就是有时候感觉,她不想融入我们这个圈子一样,后来等到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以后,你会发现,其实她是非常爱说滴,她也是新闻出身的,负责微博。所以呢,我要说的是,我们在探讨专业课方面也是很有话题滴。 女生说完了,就说说男生吧,冯悃,PHP专员。我们单位公认的好男生,无论从性格,专业还是其他,尤其那个虎牙笑的的时候最明显。他对她女朋友的那份痴情和对感情的那份认真,你不得不相信,这个世界上好男人还是存在的,不过,现在想起来,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给我拍的那张照片,怎一个“损”字了得?马哥,就是真的像个大哥哥那样的对待每一个人,他是属于那种有时候对什么都不在意但有时候你偶尔说一句话又特别认真的去辩解的一个人。我经常说,马哥就是全才啊,一个学土木出身的人不老老实实在工地上待着竟然来网电商而且对计算机网站美工什么都通。在荣峰的日子,没少和马哥开玩笑唠嗑,也没少去请教他我不懂的问题,没办法,他人就是那么的好。白哥,一看始就是白哥面试我,我才有机会融入那个家。庭的,所以自然对他有一种怎么说,是说“尊重”还是“生疏”,因为是领导,一些玩笑话,该说的不该说的,起初我总是很注意,后来相处熟悉了以后你会发现,他一点领导架子都没有,名牌大学毕业的,老板的得力助手,但是一点都不与我们拉开距离,大家一起在周末做游戏,打牌,一起玩耍,一起抓住一个话题开始闲谈。或许就是业余生活的接触,我才会觉得在这种工作环境下生活,最起码你的心境是放轻松的。 我之所以在大四的生活,说我的部分同事,是因为我整个一年都多一半的时间再和他们相处在一起,是楼上的部分人,也是在他们身上我能够学到东西的也是因为我留念荣峰的原因之一。 对了,还要说,大四,我的感情经历了长达一个月的空窗期,因为我们彼此的各种矛盾的爆发,我又闹了一次分手,至于分手原因,说不好,因为类似的原因,我们吵过n遍了,也就是因为那次争吵,我们说好的十月一去杭州,结果我们分道扬镳,我回了家。后来也就是11月份,我们同时回家后碰面了,旧情复燃,也不知道是彼此意志不坚定,还是因为无法割舍,总感觉我们复合后,彼此都变了好多,突然间觉的,他变得对自己特别特别好,那种热恋般的感觉,一直持续到现在,持续到我们都即将毕业。 四月份,我因为一些事情,然后辞职回家了。整个四月我一直“不理解的爱情”中打转。我一直以为我就是个孩子,从小到大没经历过什么大挫折大坎坷,生活过的顺顺利利,所以直到我23岁,我依然不知道责任是什么,我该如何承担责任。突然间一些事情的发生,你觉得你身上的担子真的是太重了。这些年你一直沉寂在自己的生活里面,你一直在自己唯美的爱情幻想中天转地转。殊不知,你毕业以后,你成长以后,你老了以后,你没有依靠以后,你一肚子的苦水无法诉说以后,你又能怎样? 我一直以为,毕业以后,我可以随便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拿着2000多块钱的工资,然后过着自己想要过着的日子,但是当别人在拼爹拼钱,你拿着你的简历在网站不停的在投递的时候,别人没有理踩,一些简单小一点的公司,你又感觉我刚毕业我需要的不是金钱,是经验,但是在一个不成熟的团队带领下你如何使。自己变得成熟?你想进一些大公司,哪怕不给钱,你也要学习,但是殊不知好多公司都在扩符(重点大学毕业或者三本生不要),所以你的思想在现实面前开始会变得越来越不堪一击。有时候,你会特别绝望的对自己说,你不考研补考公务员,你花十几万块钱念个三本又如何? 毕业论文的题目是《信息碎片化时代,纸媒如何做好深度报道》很庆幸自己没被学校抽检到,不过自己以提前抽检了2%。在论文答辩的前一个晚上自己都没睡好,原因不是因为毕业,而是因为太紧张。不熟悉答辩的基本流程是怎样的,也不了解答辩老师会不会刁难自己问一些特别生疏的问题。好久都没有找到这种考试前紧张的感觉了,以至于愈发的沉不住气。答辩的那天中午,是娟儿请吃的饭,之所以把请客吃饭放在中午,是因为晚上万丽6点的火车,可能这辈子最后一次大家在一起吃饭了吧。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氛围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伤感,因为大家都在忙着下午答辩的事情,就这样吃过午饭也就匆匆忙忙的进教室准备答辩了。(答辩的时间是12:30-2:30)一进教学楼,你就会明显的感觉到,特别熟悉的面孔都回来了,许久不见的老师你突然见到会感到是异样的亲切。又坐回了大约一年没有触碰过的教室,又回归了以前上台播新闻,刚开学那会上台自我介绍的讲台.... 答辩老师两位老师是教了我四年专业课的导师,起初刚走到教室时,还有些忐忑和紧张,后来听了前面几位同学答辩时的致谢词,我开始变得伤感了,我忽略所有论文的内容,看着老师,看着周围的同学,看看黑板,看看窗外,然后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下来。此刻,我是有多么的不舍。终于轮到我了,说了感谢词以后,我自己都已经哽咽了依稀的记得导师只问了我一个问题:“信息碎片化和深度报道的关系”我是怎么回答的我不记得的了,只知道当时所有伤感的情愫不言而喻。 答辩过后,接着要开一个毕业生关于三方协议内容的一个大会,面向人群是2010级新闻专业的所有学生。好全啊,在阶梯教室,也就是曾经参加演讲比赛的地方,那种场景一一在目。我几乎没听老师在讲些什么,整个思想一直一直在教室周围和同学之间游离。晚上就是我们所谓的散伙饭了。回到宿舍大家正在讨论着到底去不去参加,可能是大家还在顾虑集体吃饭,都是一波一波人的事儿,关系好的,能够娱乐大众的也就那么几个人,结果一桌子上能够说起话来的无非就那么几个人。与其那样,大家还不如单聚。班长发怒了,可能是感觉自己四年的班级组织生活最后换来的是这样的散场局面。女生宿舍这边,每个宿舍都去齐了,除有特殊原因之外。 晚饭大家都赶去了饭店,可能班长没有意料到,最后大家都去齐了。整个散伙饭大家起初还略有些沉闷,最后那种氛围被带动起来之后,大家哭的泣不成声。我当然也不例外。曾经有过矛盾的,有过分歧的,拌过嘴的,打过架的,都相拥哭泣,握手言和,或许我们谁也不知道,辞去一别,不知何时再见。看着那种场面,平日里很少说话的男生们也开始各个哭的泣不成声。真的是到了一辈子都很难见面的季节了,整个过程的氛围我们都感伤,真是应了那句话了,相见时难别亦难了。中途在王则仕的组织下,每个人都可以上台说出自己四年的感触或者是对某些人说的一些特别的话。每个人几乎都是他点名上去的,看着时间一点点的过去,眼看着大家喝的都差不多了,哭的都难以控制场面了,我有些担忧了,坦白讲,在大学里我整个人的性格完全与高中不同,高中的自己属于大大咧咧能把放盖子顶开的那种,可是到了大学,自己的性格与地域的不同,慢慢开始有些拘谨,其实我有些好多话想说,但是不敢,一方面被这份怯懦干扰着,另一方面看着时间一点点消逝。我在内心里,告诉自己,有些话如果不说,以后可能真的就没有机会了。可能这群人再也听不到你说了,也可能,你此时不说,你离开后,若干年后,这是你大学里不可弥补的一个遗憾。上台之前,我让张静亲了我脸颊一下,意思就是给我点儿勇气。其实,我矫情了,其实,我舍不得静姐,舍不得娟儿,舍不得曾经呆过3个宿舍的每一个人,舍不得班级里的这些面孔... 我说一大堆我想说的话,总结了一下自己的四年,总结了一些对内蒙古人民,对呼和浩特,对新闻二班的所有感触,从军区到现在的毕业,我感谢了娟儿,感谢了静姐,感谢了帮助过的每一个人。我没有哭,只是在台上,我清楚的看着每一张我熟悉的面孔,我听见陈瑞峰在喊着:“欣月,438”看着那个宿舍的每一个人,我是有多么的感动与不舍,我听见有人在喊着我的名字,在倾听着我的诉说,在回忆着新闻二班的回忆,时间在那一刻定格了我所有的回忆。 那天的视频都被小陈拍下来了,她说,她以后想念了,就看一看,当时的我们。那一瞬间从答辩到散伙饭仅仅就是一天的时间,第二天我们就真的毕业了,各奔东西,有时候,聚散也就是一天而已。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