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擂茶香 |
正文 | 我的家乡,盛行喝擂茶的习俗,特别是在炎热的夏日酷暑里,中午喝上一顿擂茶远比吃饭要爽快得多。 擂茶是用大米,生姜,茶叶擂制而成,所以又名“三生汤”。后来人们为了增加色,香,味,慢慢的又添加上了芝麻,绿豆,盐等。做擂茶时,先将这些原料混放在擂钵内(大米须先用水泡软),两手握擂棒来回旋转擂成浆。擂钵都是砂陶制的陶瓷,内面有条形的细齿,易于擂碎原料。擂棒大多是用山苍树木或香樟木,这两种木有浓浓的香味,长大约二尺左右,大小用手拿着合手舒服就行。擂成的浆称为“擂茶脚子”,日久不腐。 家乡的擂茶又分清水擂茶和糊糊擂茶两种,喝清水擂茶时,就把擂好的“擂茶脚子”放上半调羹在碗里,到入开水冲开就成;喝糊糊擂茶时,就把擂好的浆放入锅中用火熬熟即可;想喝浓一点就少放点水,想喝稀一点就多加点水。 家乡的擂茶历史又来已久。据传起于东汉,那时候,朝廷有一位被封为伏波将军的名将马援,有一次奉命进击武陵壶头山,路过五头村(即桃花源一带),时至盛夏,想不到瘟疫流行,将士病倒了数百人,马援自己也染上了重病,他只得下令在山边的一处石洞屯兵,派士兵去寻医问药,这里的一位老婆婆见马援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非常感动,便自愿献出了祖传秘方,用生姜,生米,生茶叶擂制成浆,然后冲上沸水,让士兵每日当茶饮用,染病的服此汤后,病情大减,慢慢就好了,没染上的服用此汤后,也避免了瘟疫的传染。现在家乡还有马石室,伏波洞,马王庙,马王溪等历史遗迹,成为一处处优美的旅游景点。 喝擂茶也有许多讲究,入席之后,每个人前面放上一个碗,碗中放入事先擂好的“脚子”,再用煨壶冲下一碗老开水,壶要提得高,水要冲得快,让开水在碗里充成漩涡,使“脚子”在转动的水中自然化匀,壶停水住,随着碗里冒出的氤氲热气,飘散出一股特有的香气。擂茶必须趁热而喝,最好是开水刚刚冲下,热气还未散开的时候喝上一口,这时顿觉胃脾舒畅,筋骨舒适,肚里留下一股散不尽的香气。然后再细品慢咽,香香的,辣辣的,咸咸的,渐渐地尝出了其中的滋味。一顿擂茶下来,已是飘飘欲仙。精神抖擞了。 乡下农家喝擂茶大多是喝糊糊擂茶,因为要做繁重的体力农活,不易生饿。乡下人喜欢喝擂茶,没有外人的时候,简简单单,煮上一筛玉米棒,炒上一盆花生,摆上几盘自制的腌菜和酸辣泡菜也能喝得胃胀肚鼓。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或请了做事的帮工,一顿擂茶比一顿饭要昂贵得多,繁琐得多,女主人会把家中存藏的各种食物都做出来,玉米,红豆,绿豆,黄豆,蚕豆,花生,瓜子,爆米花,干薯片,米片,自制的各种腌菜,酸辣泡菜,吊江粑粑,筒叶粑粑,芭蕉叶粑粑......,蒸的,煮的,炒的,炸的......,有的还买上几种糕点,真是琳琅满目,五花八门,满满一桌都摆不下,只能调换着吃,所有这些食物家乡统称为“压桌”,“压桌”越多,即体现了主人家的热情好客,又显示了女主人的贤惠能干。 擂茶,是家乡一道独特的美餐。现在,擂茶不仅仅深藏在乡下,也盛行到了城市,不仅仅停留在农家,也走进了宾馆,酒店,不仅仅扎根在本土,也飘香到了世界各地。真可谓喝一碗擂茶,听一串掌故,飘一段清香,传一份浓情,忆千古之习俗,拓传承之新意。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