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往事如烟也峥嵘——初中生活琐忆
正文

往事如烟也峥嵘

——初中生活琐忆

馆陶一中退休特级教师 陈占敖

白驹过隙,斗转星移,不知不觉已近古稀之年。虽说不上“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但抚今追昔,自是感慨万千,往事历历在目,一幕一幕不断。适有闲暇,稍为思索,挂一漏万,撷取初中生活若干,草草记之,聊以自慰,饭后茶余一阅,并飨读者。

1963年7月,我从浅口完小毕业,以平均87分、总分第三名的成绩,升入馆陶中学初中部(当年招生四个班,208名学生,我们是十三级,后馆陶中学改名为馆陶一中)。由于这一年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未能如期开学,直到10月27号才入学报到上课。首先是生活问题,先说吃:那时国家经济困难,农村更是极度贫困。入学前,父母刨了大水未泡死还不到收获期的一点红薯,晒干磨成面,怀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壮志,我背着这十几斤红薯面走进 了馆陶中学。刚开始自己不会蒸窝头,就双手捧住面团弄成厚饼子,有时蒸不熟,就凑合着吃。时间长了,慢慢学会了蒸窝头,一蒸就是五年(五十年后有一天我蒸黏窝窝,两个孩子非常惊奇:老爸居然还会蒸窝头)。后来学校每月补助十几斤麦麸子,就掺上点红薯面弄成蛋蛋,当顿还能吃上热的,下顿就只能用水泡泡,一泡散了,就喝麸子糊糊(不能熥,一熥就坏没了)。也曾几次坐船到卫河东岸山东冠县境内,带回人家用耙子搂的红薯叶,拣去杂草洗洗,拌上点麸子或红薯面用碗盛着吃。菜?早晚几乎每顿都是一小块腌萝卜,中午有时吃些便宜的青菜(大部分菜是学校自己种的),油星没几个,倒时常上面漂有蚜虫,下面沉有泥土。一般是早上喝玉米糊,中午喝水,晚上喝米汤或糁子,夏天碗里检出几条虫子 是常有的事。偶尔改善一次生活,比如发两个大包子或是一斤油条,也是自己不舍得吃,拿回家去孝敬大人——改善生活一般在周末。初中五年基本就是这样过来的,即以红薯面为主食。那时肚子都填不饱,还讲什么营养?万幸的是,竟长成了178厘米的个子,也许是遗传基因起了作用吧。再说穿:一年四季几 乎所有人都是粗布衣家作鞋,冬天一律黑色,到了夏天有的女同学在白布上加几个红道或绿道,算是花布衣服了。家织的老粗布又厚又密,夏天个个汗流浃背。只有极少数干部子女能穿上买的平纹布,很是让人羡慕。次说住:寝室绝大多数是砖盘炕,很潮,因为里边填的土,老鼠盗洞生出不知多少跳蚤,身上咬了很多疙瘩,晚上不知多少人翻烧饼难以入眠。当时一个人能有一床被子一条褥子就很不错了。寝室没生过火,冻得受不了,就打通铺,即两个人合 睡一个被窝,这样上面能多搭一条被子。我和罗洪彦打通铺,我个子高,经常一伸腿就蹬到了他的下巴。后来条件稍好点才换了床。最后说行;那时无论离家多远一律靠自己的两条腿,我们戏称是十一号公共汽车,开学放假都是一根小棍前边担书后边担被褥,草厂油寨一带离家远的七八十里路,要走两晌才能到家,累得不行。

那时的学习条件很是艰苦,电扇空调暖气?想都别想,因为那时县城还没有电(直到1965年才用上电)。晚上每人用自己造的煤油灯,一个墨水瓶,盖上钻个眼,卷个二寸长的铁片筒,里边续上棉花捻,50多个人,50多盏灯,屋里烟雾弥漫,呛得人受不了,一晚上下来,每人两个黑鼻孔。1965年春用上了电灯,感觉像是从黑洞里来到了阳光下,很高兴了一阵子。自来水钢笔有几个人用得起?也没有圆珠笔,只能用蘸笔(蘸一下墨水写几个字的一种笔)或铅笔,蘸一下写几个字再蘸,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蘸多了有时会滴一大点弄脏了纸,麻烦却别无他法。一张纸常常正面写了反面写,铅笔写了毛笔写,哪像现在有的学生随便撕几张纸擦桌子,或是写几个字随便一团扔掉了?

那时 ,同学们都很勤奋刻苦,并学有所成,成年后大多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各自的贡献,我班计有厅级干部、正教授、特级教师、高级教师 各一名,科局级干部8名,有近十人从事教育行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的学习劲头却很高涨。“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我时时以蒲松龄落第自勉联鞭策自己,知道国家困难,知道父母不容易,更深知自己是如何坚持学习的。我在日记本上抄下这样一首诗:“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学,孙康映雪读。诸人家虽贫,有志自勤苦。终亦酬壮志,功名传千古!”我虽不像古人那样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却也起早贪黑,不敢稍有懈怠。记得入学第一篇作文就一炮打响了。那次的作文题目是《记一位同洪水作斗争的模范人物》。当时教语文的霍树岭老师把我的作文几乎一半用波浪线标出(好词好句),并在班里读了我的作文大加赞赏,也许老师有点偏爱了?此后作文一直得分较高。教数学的是艾全芝老师,她常在正式作业之外,再留一些选作题,而我,是把选作当作必作的,并且还时不时去找老师要一些难度较大的课外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严格的训练,刻苦勤奋的学习,让我的成绩几乎一直独占鳌头,年级第一名很少被别人争走过。记得一次期终考试,我七门功课居然平均97.5分,光荣榜贴在教务处走廊里,一贴一整个学期。入学第一学期我就获得“学习模范”奖章一枚,别在胸前闪闪发光,心里很是自豪,走在校园里,不时惹来羡慕的目光和阵阵赞语。此后年年评为“三好学生”,奖品不计其数。初中三年,我就是这样刻苦自励,在这样的氛围中度过的。因为我懂得,天下无难事,在乎人为之。不为易变难,为之难亦易。吾非千里马,然有千里志。旦旦而为之,终亦成骐骥。

由于成绩突出,又有在浅口完小做过班干部的经历,一入学班主任王振夏老师又让我担任班主席(现在叫班长)。班里有些县城的孩子,他们的优越感很强,工作难度自然大了些。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动脑筋,千方百计,班级工作卓有成效。我学习好,这是很硬的一个前提,似乎“一俊遮百丑”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他学生自愧不如,甚至对我有点“仰视”,管理的难度就小了些。我们班几次评为模范班级,我也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初二下半年班主任换成了艾老师,情况亦然。1964年春,我第一批加入共青团。这几年,使我的管理能力得到很大锻炼,工作后受益匪浅。

“业精于勤”,“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初中阶段,也是我博览群书的黄金时段。正如高尔基所说的,我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扑在书堆上,吞下去几吨矿石,才得到几克真金。我以大文豪苏轼“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激励自己,除了完成正常的作业外,我花了很大精力博览群书,涉猎文学、文艺、政论、哲学、历史、地理、理化生及其他科目,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常常一手吃饭,一手翻书,课外活动当然更不会放过,有时还开夜车,除完成常规学习任务外,大约一天平均100页课外书,最多时一个学期下来竟读了28 部长篇小说 (星期天如没事一天就能读多半本),摞起来比桌子还要高。我人勤快,肯吃苦,经常帮助图书管理员李永箱老师整理图书,打扫卫生,因此,我想看什么书一般都能借到——李老师常常把别人还来的书给我留着,也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我还做了大量的摘抄,写了不少书评和心得,前后集成十几本。令人痛心的是,在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中,竟被不知名的小毛贼全部盗走!后虽经多方查找,却一直杳无踪影。每每想起,心中都隐隐作痛。因为这是几年的心血,是不可弥补的损失呀!几年涉猎,开阔了视野 ,丰富了知识,夯实了基础,培养了能力,为我38年的教学生涯积累了厚重的积淀。当然,大部分同学也和我一样,废寝忘食读了好多课外书,那时,多读书读好书已蔚然成风。

1966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邢台7.8级大地震,3月8日凌晨,巨大的响声把我们从睡梦中惊醒,地声隆隆如惊雷,大地上下晃了左右晃,各种杂乱的声音响彻耳边,人就像坐在按摩椅上一样被抛来抛去。事发突然,同学们一点准备也没有,个个惊慌失措,乱作一团,跑出来后才知道发生地震了。此后几个月教室不能上课了,寝室也不敢住了,在外边空旷之地搭了各式各样的防震棚,用作吃住上课之所。晴天还好点,一遇刮风下雨可就遭了罪了,挨淋的次数虽不多,但却没少吃了沙土,非常时期,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同学们仍然坚持刻苦学习,虽受了点罪,却没有过多的影响学习。第二件事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这一代却赶上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伟大领袖一挥手,神州大地风雷涌,疯狂的热情,虔诚的崇拜,极左的口号,偏激的行动,荒唐的夺权,出格的武斗……就这样不该发生的发生了。1966年6月13号,正当我们全力备战准备奋力一搏考高中时(那时还没有中考这个词),高三一班部分同学在教务处前边贴出了大字报,指责学校领导压制学生运动,提出要停课闹革命。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馆陶中学炸了窝,成群结伙的学生在学校各处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课是上不成了。在“6.13战斗小组”的带领下,馆陶中学各班成立了各种名称的战斗小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只要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一发表,就敲锣打鼓高举红旗上街去游行。横扫一切牛鬼蛇神,领导靠边站,老师去劳动改造。慢慢的,由于认识上的分歧,学生分成了两大派,即所谓的“保皇派”和“造反派”,后来分别成立了“红卫筹委会”和“第一筹委会”,几个月后解散。九月份各班曾选出代表,去北京串联赶毛主席接见(我有幸成为代表之一生平第一次去北京)。11月份我们又响应毛主席“红卫兵不怕远征难”的号召,学习当年的红军,在凛冽的寒风中背着被子克服千难万险,徒步近900里去北京取文化大革命的“真经”,也有的学生去了韶山、延安或井冈山等红色圣地。1967年夏初,由于对待新成立的“县革命委员会”态度不同,学生又分裂成两大派,一派“反复辟”要彻底砸烂县革委,一派“反逆流”要誓死捍卫县革委,先是大字报大辩论,后来发展到部分武斗,一派乌烟瘴气……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学生被迫离开了学校。1968年春节后上边号召回校复课,离校的学生才陆陆续续回校。说是“复课”,但在那样的形势下哪能上得成课?自觉性高的还能看点书自学点知识,自觉性差的还是混天度日子。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所指出的:“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作为中学生的我,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到这场运动中,白白耗费了整整两年的大好时光!每每想起,追悔莫及!何不“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当个“逍遥派”,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多读点书,岂不更受益?不强似那些荒唐的举动?就是回家劳动也还能为社会创造点财富呀!然而,不该发生的就这样发生了!1968年5月30日,馆陶中学初二初三高二高三四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离校,我的初中学习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后来我参加了教育工作,教书育人38个春秋,不谦虚地说,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虽已近古稀之年,并且已离开了工作岗位,但自觉宝刀不老,活到老,学到老,勤奋学习、与时俱进的一贯作风是不会变的。我将在颐养天年的同时,发展兴趣,扩大视野,老有所为,与时俱进,继续谱写好灿烂的人生篇章!

附:个人简历

陈占敖,男,汉族,馆陶县陈范庄村人,共和国的同龄人,共产党员,本科学历,1971年2月参加教育工作,2009年退休,躬耕杏坛38个春秋。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多次评为县市级优秀班主任、模范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记功授奖,1987年评为河北省优秀园丁,1996年晋升中学语文高级教师,1997年评为河北省优秀教师,1999年评为河北省特级教师,享受河北省政府特级教师津贴(终身制)。勤于笔耕,先后有117篇文章在《河北教研》、《河北语文报》、《语文周报》、《未来作家》、《语言美》等省级报刊发表,与邯郸市教科所所长赵俊京、四中特级教师刘英魁合著了《高考作文辩证思维新趋势》、《中考作文六种能力大提高》等十三本书,任副主编。《语文周报》、《未来作家》特聘我为兼职编辑,《语文周报》连续五年评我为“优秀作者”,颁发了证书和奖品。2003年夏,邯郸市教科所承担了国家级课题《中国汉语文母语教学环境的人文透视与改善对策研究》的研究——这是建国以来邯郸市首次承担国家级课题研究,我被吸收为中心组成员,并主持我校子课题《汉语文母语的不规范使用及优化对策研究》的研究,三年后顺利结题,我校被评为课题研究先进单位,颁发了奖匾,我也被评为优秀研究员,颁发了荣誉证书。2009年退休。

——2017年7月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5: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