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过年
正文

过 年

庞逢文

一年又一年,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佳节,盛载着人们的喜悦。过年,就是在贴窗花、请门神、贴春联、拜祖先、走亲戚、祈丰收、耍社火等种种风俗活动中,体验年的乐趣,祈愿来年的好运好景。这些古老习俗承载着浓浓的年文化,是一代又一代的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1912年,中华民国宣布改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在汉族民间推行遇阻,百姓仍以阴历正月初一为“过年”。据史料记载,1914年1月,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为顺应民意,提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 、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国民均得休息,公职人员亦准给假一日。”经袁世凯总统批准,就此奠定了阳历年首为元旦,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的并存格局。春节是汉族人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夜饭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长辈给晚辈人发用红包装着的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旧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新年的第一天,因此,春节又称之为过年。

过年的情思,源自于无忧无虑的童年,源自于家乡那原汁原味的过节气氛,源自于爷爷奶奶父母呵护有加的关爱;过年的情思,伴我们走过崎岖坎坷、风雨兼程的人生路,伴我们走过了花开花落、暑寒更替的春夏秋冬,伴我们走过了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的岁月;过年的情思,是千万缕跨越时空连接情感的丝线,是浪迹天涯、离乡别井的游子沐风栉雨、风餐露宿、漫漫征程的回家之路,是家乡亲人日以继夜、望穿秋水、翘首盼望的期待。

儿时我喜欢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穿,有平时想拥有的新玩具、有压岁钱、有好吃好喝的食品,还有那不绝于耳的鞭炮声声,更是因为春节期间,父母不再严格督促我去读书学习。我在城里成家立业后,对于过年的味道有点淡。

这春节的由来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远古时,“年”是一种似妖像兽的怪物,它平时不知躲在何方,但在年终岁末的某一日,悄无声息潜入村庄对人类和牲畜肆意伤害。这一天“年”来了,悄然到了一户人家门口,看见了从未见过的鲜红对联和灯笼,正在疑惑之际,院子里突然传来了“噼里啪啦”的声音,“年”从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阵势,“年”以为遇见了怪物,顿时大惊失色,仓促逃离。说也奇怪,“年”来时,尘土飞扬、阴霾密布、万物凋零,而当那“年”逃走了,瞬息万变,云开见月、万物复苏、百花争艳。于是民间有了用爆竹、春联和红灯笼驱赶“年”的习俗,恶魔“年”驱走了,就过年了,就平安吉祥了,人们欢呼雀跃。

中国民间关于过年还流传着这样的版本,传说大慈大悲的观音悲天悯人,時刻行游天地人三界,普渡众生。某日她集纳祥雲,偕金童玉女,端坐莲花,手执柳条净瓶,衣襟飘逸,到了东方净土的华夏大地上空,她慧眼俯瞰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的人民,怜心顿生,即启奏玉帝,提议让人民在辛劳了一年中过几天舒心日子,玉帝体恤民情,恩准观音所奏,确定当年最末一日至次年十五为人民尽情享乐的日子,那時乍暖还寒、万物复苏,赐名新春佳节。从此,在红尘忙碌奔波的人们期盼这好日子的到来。几千年来,尽情享受这上天赐予的佳期。

不管哪种传说,过年的气氛是热闹欢乐的。以我看来,年就是一颗颗耀眼的珍珠,用岁月的红线相串,就构成人生;人与人相联,竖着看年就是历史,就是古往今来,平着看就是社会,就是芸芸众生。

-------喜庆和吉祥溢满了古老的华夏大地,欢乐萦绕在炎黄子孙的心头,舒展的情思织成了难以割舍的绚丽帛锦。

-- -----在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北国,红红的灯笼、美丽的年画映衬着人们喜气洋洋的脸庞;在乍暖还寒、山清水秀的南方,狂舞的狮子狂舞的龙灯在璀璨的霓虹灯下伴着欢声笑语的人民。

---- -----这潮涨潮落、花开花落在日复一日中最新鲜最特别的日子,承载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承载了溢于言表的幸福快乐,承载了声声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千家万户大门 上粘贴“ 福 ’’字,张扬着“福喜盈门”的意境,全家人心中热乎乎的,付出的汗水终有回报。

在华夏大地上,传统的风俗异彩纷呈。怏怏大国,数以亿计的人口,56个兄弟民族,同庆一个节日,这是全球其他地区绝无仅有的盛事。过年风俗,林林总总,特色分明,经历演变,慢慢形成了南北两大系列,突出展现了“辞旧迎新、普天同庆、欢乐祥和”的美好主题。

在北方,鲜红的对联窗花灯笼与皑皑白雪交相辉映,白雪覆盖屋顶上袅袅炊烟与院子里嬉戏的欢乐人群交相辉映。品种繁多的饺子成为几千年来传统的习俗,表示“更岁交子”之意。饺子馅特色突出,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加糖的,祈祷来年生活更甜美,包钱币的,有幸吃到,财源广进。

在南方,春天的气息弥漫在清新的空气中,杀猪宰羊的喧闹与亲朋好友的来往环环相连。除夕那天傍晚、正月初一清晨、正月十五傍晚,家乡村头的土地庙、祠堂里人声鼎沸,清香弥漫、红烛高照、酒过三巡,鞭炮接二连三响起,一张张虔诚的脸,怀揣着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除夕夜不仅仅是大鱼大肉、鲜虾生蠔,吃元宵和年糕成为传统的习惯。这元宵又叫“汤圆”,表示全家团团圆圆、美满甜蜜,年糕又称糕粑,由糯米粉蒸制成,寓意年年高升。吃过年夜饭后,一家人在电视机前或电脑旁观看CCTV春节联欢晚会,与两岸三地同胞喜迎新春。

1976年9月,我岀生在广西钦州乡下农村,参加工作后的每年我都要和家人一起回老家过年。小时候我经常听母亲说:赶年歇节。那是什么意思呢?每到年关,大人们为了准备好过年的物品,家家男男女女都要忙好些时间。比如置办年货。大部分是吃穿礼品庆祝方面的东西,这些东西都要在年底前置办好。所以有的大户人家在年前要忙上好长时间。有钱人家年货多事情也多,缺钱的就省些,但是有些是一定要的。如喜炮、年糕、春联、新衣服还有鸡鸭猪肉等等。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人家写春联、看舞龙舞狮。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鞭炮、烟花声几乎不间断。

正月初一这天,男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了,穿好新购的衣服,先给同屋居住的父母长辈拜年,再按照辈分及亲近程度,到自己五堂之内的其他长辈家中去拜年。大年初一,家人早起,上学读书的孩子在晨星下去邻居的菜地里偷摘嫩绿色的葱蒜,“偷葱”寓意“偷聪”,长辈期望孩子聪明伶俐、金榜题名。偷葱几颗,若被发觉也没有被责骂的,见面都会说声“新年好”或“新春快乐”!正月初二,人们带着成双成对的礼物兴高采烈开始新一年的走亲访友,联络感情。 正月初一、初二,不打扫清洁卫生、家乡农村人不洗澡,这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习惯,这种思想根深蒂固。正月初五,是正月里一个重要的日子,又叫“破五”,因为农历新年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过此日可破,故有该名。人们清晨早早起床,燃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要边放边往门外走,表示把不吉利的东西都赶出去。春节期间,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懂事乖巧的小孩子都会去祠堂、土地庙烧香,风雨无阻,从不间断。过了元宵节,新年活动才算完满结束。

人生像正月十五的月亮,满了又缺,缺了又圆;日子像书一样地轻轻翻过,每一页都记载着悲欢苦乐。“执子之手,与子谐老”,心有灵犀的双眸,相濡以沫的日子,将人生烹调得甘甜长久。过年,除夕之夜洗去一身的疲俻,当夜换下的衣物当夜要洗涤干净,不能留到正月初一;过年,家乡农村人几乎每家每户都要用糯米、猪肉、芝麻、棕子叶制作大粽,经火蒸熟的纯手工制作的大粽,自家人吃一些,新年时亲戚朋友馈赠一些;过年,桔子是一种心不可少的水果,寓意吉祥如意;过年,那顿丰盛的年夜饭中,腊肉也是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除夕之夜,灯火通明,一家大小老幼彻夜未眠,围坐在屋中谈天说地、欣赏cctv节目;过年,几乎每年都得到父母给的红包,即便是我参加工作、生男育女、人到中年,也得红包。父母给的红包,里面装着的是一张张渐新的百元人民币,装着的是父母对儿女一份沉甸甸的兹爱,装着的是父母的一份希翼与祝福,希望儿女工作、生活红红火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喜庆的鞭炮声声悦耳,欢乐的人群高声喧哗,除夕之夜的钟声送走了旧岁,新的一年如期而至;白雪覆盖的原野乍暖还寒,春寒料峭中春意盎然、暗香疏影、阳光明媚,生活的富庶暖人心扉;起伏错落的楼房鳞次栉比,屋内的瑞气飘出酒肉的醇香。年长的老者挥毫抒怀,不谙世事的小孩蹦跳嬉戏,旧岁的日子随风飘去,今朝的幸福贴在门楣。燕子声声里,人到中年,一年又一年。时光不停变迁之间,年华亦在渐渐黯淡。对于过年,其实和大多数人一样,感觉越来越淡,就在那种“没回时不想回,回家后不想走”的反复晃荡中,循迹望去,远处时间的刻度,悄悄已过了许多年。

过年,是一首绵长回味的诗,是一本厚重多彩的书。一个“年”字盘点着人生四季,在心中累积着往事和畅想,存留下多少温馨多少眷恋。

当喜庆的烟花爆竹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的传来,那是人们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舒展自己的春节情思;当辞旧迎新那悠扬的钟声从远古的岁月传来,那是人们在春节的情思中诠释着古往今来的兴衰成败;当欢声笑语溢满天际,那是人们在敞开胸怀,尽情挥洒这过年的情思。 过年的情思,丝丝缕缕,随着我的喜悦迈向希望,走向明天......

<<过年>>作者:庞逢文

通讯地址: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西 钦州泰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邮政编码: 微信号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com

号码: 籍贯:中国广西钦州 民族:汉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6年9月7日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3: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