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乐地散文集《苦丁香和她的伙伴们》——《大黑山中草药名录》 |
正文 | ![]() 大黑山中草药名录 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1、细辛。别名:辽细辛、细参、烟袋锅花。药用全草。性温,味辛。散风祛寒,行水,止痛。反藜芦。 2、防风。别名:旁风、关防风。药用根。性温味辛甘。发表祛风,除湿止痛。 3、香薷。别名:臭荆芥、山苏子。药用地上部分。性微温,味辛。发表清暑,利湿行水。 4、麻黄。别名:麻黄草、草麻黄。药用根茎。性温,味辛微苦。发汗、止咳、平喘、利尿。麻黄根:甘平。止汗。 5、藁本。别名:辽藁本、香藁本、家藁本、山香菜。药用根茎。性温,味辛。发表散寒,止痛祛风湿。 6、藿香。别名:猫把虎、猫把蒿、山猫把、野苏子。药用地上部分。性微温,味辛。和胃,止吐,祛暑化湿。 7、荆芥。别名:假苏。药用地上部分。性温,味辛。发汗解热,祛风,解痉,止血。 8、紫苏。别名:香苏、苏子。药用叶、种子、茎枝。性温,味辛。发表散寒,理气宽中,祛痰止咳,解鱼蟹毒。 (二)、辛凉解表药 1、牛蒡子。别名:大力子、老母猪耳朵、老母猪哼哼、野狗宝。药用果实。性寒,味辛苦。疏散风热,透疹解毒。 2、木贼。别名:锉草、节骨草、木贼草、笔头草。药用地上部分。性温,味甘微苦。疏散风热,退目翳,止血。 3、柽柳。别名:西河柳、山川柳。药用嫩枝叶。性平,味甘咸。解表,祛风,透疹。 4、升麻。别名:窟窿牙菜、龙眼根。药用根茎。性微寒,味甘辛微苦。散风解毒,升阳透疹。 5、柴胡。别名:香柴胡。药用根。性微寒,味苦。解热、开胃、调经。 6、野薄荷。别名,薄荷草。性凉,味辛。解表散风热,止痛。 二、止咳平喘祛痰药 (一)、止咳平喘药 1、桔梗。别名:包袱花根。药用根。性微温,味苦辛。宣肺散寒,祛痰排脓。 2、旋复花。别名:小黄花子。药用花序。性温,味咸,有小毒。下气行水,消痰,软坚。 3、满山红。别名:映山红、山崩子、兴安杜鹃。药用叶。性寒,味苦。止咳,祛痰。 4、紫菀。别名:山白菜、驴耳朵菜。药用根。性温,味苦甘。温肺下气,止咳化痰。 5、白果。别名:银杏、公孙树。性平,味甘苦涩。平喘止咳,缩小便,止白带。 6、马兜铃。别名:斗苓、北马兜铃。药用成熟果实、根(青木香)、茎(天仙藤)。果实,性寒,味苦。清肺热,止咳除痰。根,性微寒,味苦。和胃止痛,清热。茎,性寒,味苦。清热解毒,利水。 7、苦杏仁。别名:山杏。药用种仁。性温,味苦。祛痰止咳,止喘润肠。 8、洋金花。别名:曼佗罗、风茄花。药用花、叶。性温,味辛,有毒。平喘止咳,镇痛。 (二)、清热化痰药 桑白皮。别名:家桑。药用根皮、叶、枝、果穗(桑葚)。桑白皮,性寒,味甘。泻肺行水。桑叶,性寒,味苦甘。祛风清热,凉血明目。桑枝,性平,味苦。祛风湿,利关节。桑葚,性温,味甘酸。补肝肾,养血祛风。 酸浆。别名:红姑娘、灯笼果、挂金灯。药用带花萼的成熟果实。性寒,味甘酸微苦。清热解毒,祛痰利尿。 3、暴马子。别名:暴马丁香。药用树干、茎枝。性微寒,味苦。清肺祛痰。 4、一轮贝母。药用鳞茎。性平,味辛苦。止咳化痰,润肺散结。 (三)、温化寒痰药 1、关白附。别名:黄花乌头、黄乌拉花。药用块根。性大温,味辛甘,有毒。祛风、燥湿,化痰。 2、天南星。别名:山苞米、天老星、大头参。药用块茎。性温,味苦辛,有毒。祛风燥湿,化痰,散结消肿。 3、半夏。别名:小老天星。药用块茎。性温,味辛,有毒。燥湿化痰,和胃止呕。 三、清热药 (一)、清热解毒药 1、马齿苋。别名:马舌菜、蚂蚁菜、马蛇子菜。药用地上部分。性寒,味酸。清热、解毒、消肿。 2、芦根。别名:苇根。药用地下根茎。性寒,味甘。清热止呕,利尿,解毒。 3、败酱。别名:苦麻菜、苦麻子。药用全草。性寒,味苦。清热解毒,破瘀活血,排脓。 4、金银花。别名:忍冬、双花、茶叶花。药用花蕾、带叶枝茎。性寒,味甘。清热解毒。 5、贯众。别名:粗茎鳞毛蕨、牛毛黄、野鸡膀子。药用根茎。性寒,味苦。驱虫,止血,清热解毒。 6、香茶菜。别名:蓝萼香茶菜、倒根野苏。药用全草。性温,味苦。清热解毒,健脾,活血。 7、刺针草。别名:小刺叉、一包针。药用全草。性平微寒,味苦。清热解毒,散瘀活血。 8、野菊花。药用花序及地上部分。性凉,味苦辛。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9、蒲公英。别名:婆婆丁、黄花地丁。药用全草。性寒,味甘苦。清热,解毒,消肿。 10、地丁。别名:米口袋、痒痒草,东北堇菜。药用根或全草。性寒,味苦辛。清热解毒。 11、山豆根。别名:蝙蝠葛、黄香条。药用根茎。性寒,味苦。清热解毒,清肿止痛,杀虫。 12、拳参。别名:耳叶蓼、倒根草、草河车、紫参。药用根茎。性微寒,味苦,有毒。凉血,解毒。 13、北重楼。别名:七叶一枝花、轮叶王孙。药用跟及茎叶。性寒,味苦,有小毒。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14、白鲜皮。别名:八股牛、羊鲜草、山牡丹。药用根皮。性寒,味苦。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止血。 15、白蔹。别名:山地瓜、五爪叶、野葡萄秧、白根。药用根。性平,味苦。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16、玄参。别名:元参、黑元参。药用根。性微寒,味苦咸。滋阴清热,消炎止痛。 17、知母。别名:毛知母、兔子油草。药用根茎。性寒,味苦。清热降火,止摅嗽祛痰,润燥滑肠。 18、夏枯草。药用果穗。性寒,味苦辛。泻肝明目,清热散结。 19、射干。别名:山蒲扇。药用根茎。性寒,味苦,有微毒。清火解毒,散血,消痰。 20、漏芦。别名:大脑袋花、大头翁。药用根。性寒,味咸苦。清热解毒,排脓通乳。 21、蓝刺头。同上。 22、野亚麻。别名:疗毒草。药用全草或种子。性平,味甘。养血润燥,祛风解毒。 (二)、清热利湿药 1、小檗bo。别名:狗奶子。药用根。性大寒,味苦。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2、大叶小檗。同上。 3、当药。别名:獐牙菜。药用全草。性寒,味苦。清热,健脾,利湿。 4、黄芩。别名:山茶根。药用根。性寒,味苦。泻肺火,清湿热,安胎。 5、黄柏。别名:黄波罗树,元柏。药用树皮。(去栓皮)性寒,味苦。清热解毒,燥湿,泻火。 6、龙胆。别名:龙胆草。药用根。性寒,味苦。清热泻火。 7、三花龙胆。同上。 8、苦参。别名:山槐子、山槐根。药用根。性寒,味苦。清热除湿,祛风杀虫,利水。 9、波叶大黄。别名:土大黄、台黄。药用根及根茎。性寒,味苦。泻实热,破积滞,行瘀血。 10、茵陈。别名:百毛蒿。药用地上部分。性微寒,味苦辛。清热,利湿。 11、秦皮。别名:花曲柳、白蜡树。药用枝皮。性微寒,味苦。清热燥湿,止泻,明目。 (三)、清热凉血药 1、白头翁。别名:毛姑朵花。药用根。性寒,味苦。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2、白茅根。别名:茹根、茅草根。药用根茎。性寒,味甘。清热,凉血,止血,利尿。 3、白薇。别名:拉瓜瓢、山烟根子。药用根。?性寒,味苦咸。清热,凉血。 4、地黄。别名:山旱烟根、山烟、酒壶花。药用根茎。生地黄,性寒,味甘苦。清热凉血。熟地黄,性微温,味甘微苦。滋阴补血。 5、青蒿。别名:黄花蒿、香蒿、臭蒿。药用茎叶。性寒,味苦。清虚热,祛暑,止血。 6、委陵菜。别名:痢疾草、蛤蟆草、翻白草。药用根及全草。性平,味甘微苦。清热解毒,止血。 7、银柴胡。别名:灯心蚤缀、老牛筋。药用根。性微寒,味甘。清热凉血。 8、窄叶歧繁缕。同上。 9、旱麦瓶草。同上。 10、猪毛菜。别名:刺沙蓬。药用地上部分。降压。 11、紫草。药用根。性寒,味甘咸苦。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滑肠。 四、利尿逐水药 (一)利尿药 1、铃兰。别名:铃铛花、小芦藜。药用全草。性温,味甘苦,有毒。温阳,利水。 2、山扁豆。别名:关门草、山茶叶、山梅豆。药用全草。性平,味甘微苦。清热利尿,健胃通便。 3、车前。别名:车轱辘菜、驴耳朵菜。药用全草、种子。性寒,味甘。清热利尿,止咳,明目。 4、石韦。别名:有柄石韦、石茶、独叶草。药用全草。性微寒,味苦甘。利水通淋,清肺泻热。 5、龙葵。别名:黑烟油。药用全草。性微寒,味苦。解热,利尿,醒神,止咳。 6、冬葵子。别名:茼麻、青麻子。药用种子。性寒,味甘。滑肠,利水,通乳。 7、地肤子。别名:扫帚菜。药用果实。性寒,味甘苦。清湿热,利尿。 8、老头草。别名:火绒草、老头艾。药用地上部分。性寒,味微苦。清热凉血,益肾利水。 9、问荆。别名:笔头菜、节节草、节骨草。药用地上部分。性平,味苦。止血,利尿。 10、星星草。别名:画眉草。药用全草。主治尿路感染,肾盂肾炎。 11、鸭跖zhi 草。别名:三角菜、兰花菜。药用地上部分。性微寒,味甘淡。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12、梓zi实。别名:药用果实。性平,味甘。利尿,消肿。 13、扁蓄。猪牙草、扁猪牙。药用地上部分。性平,味苦。清热,利尿。 14、萱草根。别名:黄花菜、金针菜。药用根。性凉,味甘。利水,凉血。 15、连线草。药用带花的地上部分。性寒,味微甘辛。清热利水。 16、律lv草。拉拉秧、穿肠草、拉拉藤。药用雌花序及地上部分。性很,味甘苦。清热,利尿,健胃,安神。 17、瞿qu麦。别名:石竹、石柱子花。药用地上部分。性寒,味苦。清热利水,破血通经。 (二)、逐水药 1、牵牛子。别名:二丑。药用种子。性寒,味苦。泻下去积,逐水退肿,杀虫。 2、商路。别名:水萝卜。药用根。性寒,味苦,有毒。泻水,利尿。 3、葶苈子。别名:腺独行菜、辣辣菜、雀扑拉。药用种子。性寒,味辛苦。行气利水,止咳平喘。 4、郁李仁。别名:欧李。药用种子。性平,味辛苦甘。润燥滑肠,下气利水。 五、祛风湿药 1、老鹳操。别名:鼠掌草、老贯筋、老乌嘴。药用地上部分。性平,味苦微辛。祛风,活血,通络,清热。 2、秦艽jiao。别名:大叶龙胆、大艽。药用根。性平,味苦辛。散风祛湿,和血舒筋,清热利水。 3、威灵仙。别名:东北铁线连、山辣椒秧子。药用根。性温,味辛咸。祛风除湿,行气通经络。 4、棉团铁线连。别名:棉花团子、山棉花。同上。 5、穿地龙。别名:地龙骨、串山龙、穿山龙。药用根茎。性温,味甘苦。舒筋活血,祛风止痛。 6透骨草。别名:山野豌豆。药用地上部分。性平,味甘。散风祛湿,活血止痛。 7、角蒿。别名:羊角蒿。药用地上部分。同上。 8、地构叶。药用地上部分。同上。 9、文冠果。药用木材去皮、枝叶。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10、苍术。药用根茎。性温,味辛苦。健脾去湿,疏风利水。 11、水辣蓼。药用茎、叶、果实。性平,味辛。茎、叶,解毒,止血;果实,利尿。 12、苍耳子。药用果实、全草。性温,味甘,有毒。解表,散风去湿。 13、刺南蛇藤。别名:爬山虎。药用地上茎。性平,味甘。祛风除湿,和血止痛。 14、油松节。药用松的枝节、花粉、松针。油松节,苦温,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松花粉,甘温,润肺止血;松针,苦温,安神补虚。 15、独活。别名:走马芹、大活、香大活。药用根。辛苦温。发表,祛风除湿。 16、香加皮。别名:杠柳、羊奶子、北五加皮。药用根皮。苦辛温,有毒。祛风湿,壮筋骨,强腰膝。 17、野西瓜苗。别名:打瓜花、山西瓜秧。药用全草。甘寒。清热去湿,止咳。 六、理气祛寒药 1、山椒。别名:天椒、山花椒。药用根及果实。辛温。散风除湿,温胃祛寒。 2、茴香。药用果实。辛甘温。开胃理气,祛风散寒。 3、薤xie白。别名:小根蒜。药用鳞茎。辛苦温。行气散结,止痛。 4、艾叶。药用叶。苦辛温。温经,止痛,止血。 七、理血药 (一)活血药 1、丹参。别名:血参根、野苏子根。药用根。苦微甘寒。活血调经,去瘀生新,排脓生肌。 2、刘寄奴。别名:阴行草、吹风草。药用地上部分。苦温。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3、赤勺。别名:芍药、山芍药。药用根。酸苦微寒。凉血活血,消痈散肿。 4、益母草。别名:益母蒿、坤草。药用地上全草、果实(茺蔚子)。全草,辛苦微温,调经活血,清热利水;茺蔚子,辛甘微温,泻肝明目。 5、王不留行。别名:奶米、王不留。药用种子。苦平。通经行血,下乳,消痈肿。 6、卷柏。别名:万年青。药用地上部分。辛平。生用破血通经;炒炭用止血。 7、刺蒺藜。药用果实。苦温。散风,下气,明目,行血。 8、荠菜。药用地上部分。甘温。止血,止痢,明目解热毒。 9、凤仙花。药用全草、花及种子(急性子)。全草及种子,苦辛温;花,甘温;通经软坚,祛痰解毒。 10、箭羽。别名:卫矛、山鸡条子、千层皮、刀尖茶、雁翎茶。药用带翅的嫩枝。苦寒。破血,消瘀,止痛。 11、桃仁。别名:山桃、山毛桃。药用种仁。苦甘平。破血行瘀,润燥滑肠。 12、通经草。别名:银粉背蕨、金钱草、金牛草、铜丝草。药用全草。性温,味淡微涩。调经活血,补虚止咳。 13、蒲黄。别名:阔叶香蒲。药用花粉。甘平。生用行血消瘀;炒炭止血。 (二)止血药 1、大蓟。别名:枪刀菜。药用地上部分。甘凉。破血行瘀,凉血,止血。 2、小蓟。别名:苣荬菜。同上。 3、马蔺。别名:马蔺子、马兰。药用花及种子。甘平。利尿,止血,解热。 4、瓦松。别名:酸塔。药用地上部分。酸平。止血,止痢,收敛疮口。 5、仙鹤草。别名:龙牙草、地仙草、黄牛尾、老牛筋。药用地上部分。苦涩微温。收涩止血。 6、槐花。别名:家槐。药用花蕾(槐米)、花(槐花)、果实(槐角)。苦微寒。清热,凉血,止血。 7、地锦草。别名:血见愁、铺地锦。微苦涩平。清热止血,解毒。 8、血见愁。别名:大叶藜、八角灰菜。药用地上部分。甘平。通经,活血,止血。 9、侧柏叶。药用种子(柏子仁)、叶。叶,甘苦涩寒,凉血,止血;仁,甘平,安神,润燥。 10、铁苋菜。别名:海蚌含珠。药用全草。辛平。止血,通经,利小便。 11、土三七。别名:费菜。药用全草。甘微酸平。止血,活血,散瘀。 12、地榆。别名:黄瓜香、山地瓜。药用根。苦微寒。凉血,泻火。 13、茜草。别名:娘娘全。药用根。苦微酸寒。凉血,止血,祛瘀生新。 八、镇静解痉药 1、合欢。别名:南蛇藤、明开夜合、老牛筋。药用果实。甘平。补脾,安神,和血止痛。 2、远志。药用根。苦辛温。安神,散瘀化痰。 3、颉草。别名:毛节颉草、拔地麻、臭草。药用根。甘辛温。安神养心,通经。 4、酸枣仁。药用种子。甘酸平。安神养心,敛汗。 九、补益药 1、土白芍。别名:卵叶芍药、山芍药。药用根。酸苦微寒。养血调经,止痛。 2、山核桃。别名:核桃楸、楸子树。药用果实。甘温。补肺定喘,补肾,涩精滑肠。 3、火麻仁。别名:大麻、线麻子。药用种仁。甘平。滋养肝肾,滑肠,润燥。 4、白首乌。别名:隔山消。药用根。甘微苦温。补肝益肾,强筋壮骨。 5、列当。别名:兔子拐棒、独根草。药用全草。甘温。补肾,强筋骨。 6、羊乳。别名:山胡萝贝、白蟒肉、四叶参。药用根。甘温。补虚损,润肺祛痰,解毒排脓。 7、沙苑子。别名:扁茎黄芪。药用种子。甘温。补肾固精,缩小便,明目。 8、刺玫。别名:山刺玫、野玫瑰。药用果实、花。酸温。健脾理气,养血调经。 9、南沙参。别名:轮叶沙参、四叶菜。药用根。甘微苦微寒。清肺降火,养阴止咳。 10、萝摩。别名:老瓜瓢。药用种子。甘辛苦。补虚弱,止血生肌,消痈肿。 11、菟丝子。别名:黄丝、豆寄生。药用种子。辛甘平。补肝肾,益精,明目。 12、淫羊藿。药用叶。微苦寒。补肾壮阳,祛风湿。 13、黑芝麻。药用种子。甘平。补血,润肠,通乳。 14、玉竹。别名:铃铛菜。药用根茎。甘平微寒。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15、黄精。别名:东北黄精。药用根茎。甘平。补脾润肺。 16、黄芪。别名:东北黄芪。药用根。甘微温。补气,止汗,利尿,排脓生肌。 17、百合。药用鳞茎。甘平微寒。润肺止咳,清心安神,清热利尿。 18、甘草。药用根及根茎。甘平。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 十、消导驱虫药 1、山查。药用果实。甘酸温。健脾消食,生津止渴。 2、山里红。同上。 3、水红子。别名:东方蓼。药用果实、全草。咸寒。健脾利湿,清热明目。 4、东北鹤虱。别名:赖毛子、兰花蒿。药用果实。苦辛平。驱虫。 十一、收敛止泻药 1、托盘。别名:悬钩子、婆婆头。药用果实和根。甘酸温。补肝肾,缩小便。 2、椿皮。别名:臭椿。药用根皮(椿白皮),果实(凤眼草)。根皮,苦寒涩,清热,燥湿,涩肠,止血;果实,甘苦平,止血。 3、五味子。别名:山花椒、乌梅子。药用果实。酸辛温。补肺补肾,涩精止汗。 十二、止痛药 1、天仙子。别名:莨菪、山烟。药用种子及全草。苦寒,有巨毒。镇痉安神,止痛,止泻。 2、野罂粟。别名:山米壳、野大烟。药用果实。酸微苦涩。镇痛,止咳,定喘,止泻。 3、百屈菜。别名:假黄连。药用全草。苦寒,有毒。镇痛,止咳,消肿毒。 4、延胡索。别名:元胡。药用块茎。苦微辛温。活血散瘀,行气止痛。 5、草乌。别名:鸡头草。药用块根。辛热,有大毒。祛风散寒,止痛。 十三、外伤药 1、接骨木。别名:马尿搔。药用根皮及茎枝。甘苦平。舒筋活血,祛风湿,消肿。 2、珍珠梅。别名:山高粱。药用茎皮。苦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3、鸡树条。药用叶、嫩枝、果实。甘苦平。消肿止痛,止咳,杀虫。 4、兔儿伞。药用全草。辛微温。祛风湿,舒筋活血。 5、蛇白蔹。别名:蛇葡萄。药用根皮。辛温。生肌止痛,止血。 十四、拔毒止痒药 1、斩龙剑。别名:轮叶婆婆纳、狼尾巴花、九节草。药用全草。微苦寒。祛风除湿,解毒止痛。 2、斩龙草。别名:羽叶千里光。药用全草。微苦寒。清热解毒。 3、狼毒。别名:猫眼根。药用根。辛平,有毒。破积,杀虫。 4、断肠草。同上。 5、飞燕草。别名:大花飞燕草、鸡爪连。药用全草。苦寒,有毒。泻火止痛,杀虫。 6、羊蹄。别名:皱叶酸模。药用根。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杀虫。 7、皂角刺。药用皂角刺、果实(皂荚)。皂角刺,辛温,搜风,消肿溃脓;皂荚,辛咸温,有小毒,祛痰开窍。 8、穿叶蓼。别名:蛇倒退。药用全草。酸凉。清热祛湿,解毒止痒。 9、徐长卿。别名:蜈蚣草、铜锣草。药用根。辛温。祛风通络,解毒消肿。 10、蓬子菜。黄米花、疗毒蒿。药用全草。微辛苦寒。消肿祛瘀,解毒止痒。 11、蓖麻。别名:大麻子。药用种子及叶。甘辛平,有小毒。去湿追脓,消肿拔毒。 12、芦藜。别名:老汉葱。药用根及全草。辛苦寒,有毒。催吐,杀虫。 13、蛇床子。别名:野茴香。药用果实。苦辛温,有小毒。补肾壮阳,祛风燥湿,杀虫。 2006年6月30日辑于大黑山特别管理区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