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白话文正解<道德经>一
正文

白话文正解<道德经>一

序言

<道德经>是一部千古奇书,它的出现对中国影响非常巨大。第一,创立了一个教派----道教。第二,开创了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第三,开启了哲学之门----哲学的朴素辩证法。第四,丰富了文学词汇----直接创生成语39个,经典名句一百多个。它不但对中国影响巨大,对世界的影响也非常巨大;老子是美国<纽约时报>排出的世界历史百位名人之一。<道徳经>曾被<纽约时报>列为世界十大古典名著之首。<道德经>在西文的译本总数近500种,涉及17种欧洲文字,发行量仅次于《圣经》。

但是,<道德经>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著作,因为那时汉字尚不齐全,词汇也不丰富,文体也不完善,所以,<道德经>出现了用字奥通(指用多音多义字,有时用形容字代替或缺字等!),主语缺失,关联词不明;有的因果句省略不用,有的谓宾语颠倒,再加之后世用标点断句的些小失误,又加之<道徳经>中经常运用对比句,有时在同一章中反复出现,但它们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等等原故。以至造成了后世对<道德经>的费解。由于费解,从而使<道徳经>又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由此老子也成为了道教的教主,后又被武后封为了太上老君。<道德经>也成为了从天体学到自然学再到养生学等无所不容的百科全书。其实这都是由于<道徳经>的用字生拗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误解而误解。

两千多年来历代都不乏对<道德经>的译注,但他们皆是以字译字,以句译句的直译法,从未有人从文章的角度对<道徳经>进行过译注和补益,这才是<道德经>被神秘化的真正原因。

在春秋战国时,由于各国混战不息,从而引发了思想家们的忧思,他们用文章或说辞各自阐述了他们的治国理念,这就是百家争鸣。他们争鸣的主要焦点,就是中国各国当时该以什么方式治国,将要向何方去的问题!最著名的有三家,他们分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以礼治国'的儒家,以老子为代表的'以道治国'的道家,和以韩非为代表的'以法治国'的法家。经过五百多年的争论,最终法家胜出,各家息战。但他们的思想对后世的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在<道德经>中老子只不过是以哲学的观点,用文学的格式,阐述了老子的治国思想而已。老子的治国理念是:‘以古御今’’,古就是古代圣贤创立的治国制度,老子把这种古代的治国制度称为了道。同时又用自然之道论证了古代治国之道的合理性与正确性。所以,道'在<道德经>中指的是自然规律,同时也指尧舜的治国之道。德,在自然界中指的是阳光雨露,和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等品德,同时也指当时统治者的政治品德。圣人有时指远古时期尧舜这些先贤,有时则指自做聪明的执政者,有时又指有品德有智慧的统治者,这要根据文意而确定。老子在大部篇章中反复奉劝各国的统治者,要以圣人之法,自然之道治理国家,要以天地之德对待天下百姓,要简政戒奢,莫要苛政暴敛!这就是老子的治国思想!在<道德经>第三章中,由于文中省略了因果句的连接,以至被后世解读为‘愚民思想',这就是由直译而造成的误解。老子有没有‘愚民思想’呢?有!但老子的愚民思想是建立在统治阶级自身纯朴自然的前题下,并以身作则去引导人民归于自然纯朴,绝不是单纯的让人民敦厚纯朴。老子的八十一篇文章大部是在描述自然法则,并以自然法则论证以道治国的原理和军事原则。但从未有过愚民思想,更于普通老百姓无关!

<道徳经>一共八十一章,每一章都是一篇独立的文章,每一篇只有一个主题,也只有一个论点,老子运用哲学的朴素辩证法充分的论证了这一论点,并使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若是以以字译字,以句译句的方式译注,就会使文章的整体结构出现论点不清、论证不明、论据不足等现象,从而出现格言式的断句,和一题多意的误解,使读者读完译本后仍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我读过多种译本的<道德经>,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他们虽然大同小异,但终不能领会文之要旨。所以我另辟蹊径,从文章入手,把每一章都当做了一篇完整的论文,并把每一章失去的主语补上,把该重复的句子加上,把奥通字(也就是一字多义字)根据文意所需把字义校准,再用关联句把它们连缀起来,如此一来,就使<道德经>豁然明朗了起来!从而使被神化了的<道德经>又回复了它那朴素自然的本来面目。我重译<道德经>完全用的是现代的白话语言,所以命名为<白话文正解道德经>,这样作,为的是让人一读就懂,一看就明,从而使中国的这一奇葩文化能够在明白如话的前题下继续传承!

由于水平有限,难免会有失误和不当之处。但<白话文正解道德经>只是开启了'以文论道'的译注之门,至后,将会有更为能者来完善<道德经>的译注!

斗山斗士

2021年11月29日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正解] 道可以当做治国之道,但它是非比寻常之道!名字可以叫做道也可以称为万物之母,但它是非比寻常之名!在天地初始之时,道只是寻常的自然规律而没有名字。现在我给它取了名字,也定了称谓,这个名字就叫做道,这个称谓就叫做万物之母。如果你没有目的的去观察道,它很是渺小;如果你带着思想去观察道,它又非常的浩大。.这两种认识同出于道,而结果却截然不同。(不管你看到的道是渺小,还是浩大)这里边都蕴藏着无穷的玄妙!而且玄妙之中还隐藏着玄妙,道德经就是解开这众多玄妙的门径!

注: 第一个道,是指自然规律。第二个道,是指治国之道!第三个道,指的也是治国之道。名:指自然规律的名字和称谓,第一个名字是道,第二个名字是万物之母,这都是由老子命名的。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徼:应断句为: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徼。欲:想法,目的,思想。

【说明】老子开篇直奔主题,直接把自然规律叫做道又可当做治国之道,这就是老子以道治国的思想,也是《道德经》论述的中心思想。老子在开篇用三句话确定了主题之后,然后笔锋一转又对它的称谓进行了初步的概述。再然后又用“玄之又玄”对道进行煊染,最后一句点明了《道德经》的中心思想!既起到了前后呼应之效,也给下文留下了悬念,从而吸引着读者继续往下去读!老子乃文章高手,在短短不足六十个字的小文里:主题明确,论述清晰,悬念迭出,引人深思。真无愧为千古奇文!就是现代的那些文学大家,也难望其项背!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