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姥姥家的年味儿(原创)心荷
正文

年,就这样,隆重而来,悄然而去。一年又一年,丰满了记忆,苍老了容颜,迎来了春光,送走了冬寒。一年又一年,期盼中载满祝福,愿望中满是平安。一年又一年,不必感慨也不必抱怨,最好的皆顺其自然。一年又一年,感恩生活也珍惜遇见,执着努力亦随遇而安。愿我们在新的一年中,健康、快乐、平安!

----摘录

这条短信今年刷了屏。短短的一段文字,情深意重中定引得见仁见智。

今儿个是2018年的正月十五,十五一过,2018的"年”仿佛也已过去。静静地回味年的味道,不由得想起了从前、想起了姥姥家的年味……

1966年-1976年,在姥姥家的十年里,最盼望的事儿,其中就有过年。

经过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都知道,那时候的物质丰富程度以及人们的收入水平跟今天是无法相比的,生活拮据的人家居多,我姥姥家也不例外。但回味童年关于“年”的记忆,满满的却是浓浓的年味,长大了才知道,那是大人们用多少辛苦和坚忍换来的给我们的美好回忆。

那时的年,真叫隆重而来,进入腊月,家里的大人们就开始议论起“过年”的事儿了,姥姥最近的两个女儿,我的三姨妈和小姨以及未娶在家的二舅,就开始围着她们的老娘计划着怎么过年。听到的计划中有何时祭灶王爷,何时扫房,何时拆洗被褥,何时炸油果子、蒸花卷、馒头,何时冻果子、梨。对了,还有何时记得新买碗筷,初二怎么招待回娘家的其他女儿家,何时去给八道湾的姨姥姥拜年……

大人们计划着,我们就期盼着,大人们计划的越多,我们的期盼就越大。那个着急和盼望啊,换来的就是见天儿地问姥姥:“姥姥,啥时候过年?”姥姥总是笑笑地回答:“快了,快了,到时间就过了,到时间你就有新衣服穿了”。

隆重的年从腊月二十三就进入了倒计时,这一天是祭灶神的日子,姥姥家的八仙桌上摆着供果、燃着香,二舅烧着纸、嘴里念叨着什么。我们只知道大人们说:灶王爷是不能得罪的之类的话,真正的究理并不明了,大了慢慢地才了解到祭灶的真实意义是源于民间传说,因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要礼送灶神。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现在看此仪式无外乎提醒人们“举头三尺有神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腊月二十三一过,大人们就更忙了,二十三之后就可以扫房除尘了。那时扫房可真叫扫房,因为冬天烧煤炉,房子还是比较容易招灰尘的。所以,就会见大人们头上裹着毛巾或纸糊的帽子,爬高上低地舞着新买的扫帚,满屋子扫尘,先扫房梁再扫墙,再挪桌子挪柜地扫,经过这样一扫,房子准会亮堂很多。扫房累了就坐在八仙桌前等着娘和妹妹们做的炸酱面的二舅的趣事,让我记忆至今。二舅坐在桌前,手里拿着筷子在酱碗里点着、点点点唆一下。我坐在二舅的对面,不知所以问二舅在干什么?二舅笑说没干什么,我再问二舅没干什么是干什么?二舅只管笑。不止一次碰到的场景总让我一头雾水。很大了,有一次问小姨,小姨才说出了真相,原来二舅是在用筷子头点肉,点一点碰到硬的就是肉、就唆掉,软的就是豆瓣酱。我聪明的二舅啊,用今天的话说“太有才了”。

扫完房后就是拆洗被褥,就轮到姨妈和小姨辛苦了,一床床地拆、一盆盆地洗、再一床床缝,那几天家里就会弥漫着煮肥皂水的味道。腊月里洗过的被褥面晾在院子的绳子上,很快就冻得梆梆硬,没办法就又收回来搭在凳子上围着火炉烤干。冻着、烤着、缝着,轮番上阵,好一阵忙。洗过被褥的肥皂水不急倒掉,还要用来擦洗桌椅,这些活儿我稍大一点儿就可以搭上手干了,所以特别乐得帮忙。于是家里的地上摆放着洗好的椅子、凳子,地面湿漉漉的,不小心跌倒就是一身泥,所以我们小人儿又经常被脱了鞋让坐在炕上,给些零食不准下地捣乱。

接下来就该炸油果子了,每年这个环节还没进行,我们这些孩子就被告知不准乱说话,什么破了、开了、爆了等等不吉利的词都不能说。最保险的方式就是派一个大人把我们一群孩子全带出去或关到另一间屋子避开,大人们做完了我们再准回来。经常被派上孩子王这个活儿的是我的爸爸(只要他和我的妈妈能赶回来过年)遇到实在没地可去的时候,爸爸就给我们讲故事,爸爸的故事很多,讲得绘声绘色,引得我们根本舍不得离开。大人们炸出的品相不太好的麻花、麻叶、丸子、豆腐等就是我们的午餐。姥姥再给煮上一壶糖茶,哈哈!可是美极了。

我因为听话,所以经常可以被允许参与大人们的准备工作中,比如蘸着用红纸化成的红水,为蒸好的面食点上的红点儿,就经常是我的活儿。那时姥姥家过年经常会蒸白面小馒头,香豆子、红曲、姜黄的小花卷,葡萄干、红枣的馍馍,还有豆沙包,肉包,油瓤包等。一笼笼地蒸出来,点上喜庆的红点儿,再一包包地装起来冻在院子里、炭棚内的大缸里,待每天或家里来客人了,拿出来腾一下就很方便食用。

准备的食物有很多,姥姥和姨妈、姨姨等大人们都很辛苦,我经常不解地问为什么要准备那么多?后来发现,从初一开始,来姥姥家拜年的儿女、亲戚,走的时候姥姥都不会让他们空手回,准备的这些食物都变成了他们走时的礼物。姥姥有八家儿女和许多的亲戚,所以姥姥得使劲地准备。姥姥平日舍不得吃的好东西都攒着为了这个年。

过年,三姨妈还有一件苦差事就是给我们小人儿做新衣服。她自己四个孩子,加上常住姥姥家的我和表哥、表妹。经常是我们七个人的过年新衣服,姨妈要在年三十吃年夜饭前赶做出来。最是我着急,不停地问姨妈我的衣服何时能做好?好性子的姨妈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应着我,遇到不合适还得改的时候,看着撅着嘴、噙着泪的我,姨妈还得陪着不是地哄着。长辈们用宽容宠着我的任性。多年来,每年初二的回娘家,我能去的地方就是姨妈和小姨家,这份儿情意的温暖,一定程度上始于姥姥家的年味儿。今年再见姨妈、搂着老人家的那一刻,忆起的还是这一幕。耳边响起的还是姨妈做衣服的时候哼唱的二人转《小鸡炖蘑菇》的旋律。

我记忆中的姥姥家的年夜饭是最美味的,姥姥就是一个厨艺高手,清贫的日子经她的手打理,都是有滋有味的,两个姨夫也是经常被邀了做宴席的大师级的掌勺人,所以,过年除了比往日多了很多的丰盛外,自然更多的是美味。但无论有多少道菜,必须的是猪肉、白菜、豆腐烩粉条,还有姥姥熬的五道黑。

姥姥走了,这个味道也就没了。

姥姥家的“外交大臣”非小姨莫属,那个年代,我的印象中没有小姨不认识的人,没有她办不了的事。过年的食材全是得了小姨的方便,姥姥家总比别家特殊,就连糖果、糕点都是小姨让在列车上工作的朋友从上海、北京带来的。因为稀缺,姥姥总会东藏西捂地怕被表哥搜出来提前报销掉。也总是在三十年夜饭之后,我们给姥姥磕头,姥姥给我们发压岁钱的时候,同时分发当时新疆买不到的这些糖果、糕点。每次我都会在统一分发之后再得到姥姥额外的偏爱。我总会攒着舍不得吃,吃了还要把包糖果的纸夹在书中每每翻看着、回味着过瘾儿,童年的美好就这样一点点借着姥姥家的年味儿积累着。

年三十的守岁是过年中的要事儿,早早地姥姥就会让大人们排班儿,谁守前半夜,谁守后半夜,都有合适的安排,一般都是二舅守后半夜。所以,吃过年夜饭,姥姥都会让二舅先去睡觉,而二舅头一挨枕木(二舅的枕头是块木头,被他枕得油亮油亮的)就扯上了震天响的呼噜,有时还夹着梦话。我则会好奇地坐在二舅头边研究他睡梦中的笑、猜他在说什么,却从来不知道他说了什么。

守前半夜的大人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包饺子,因为要包得多,经常是二舅或小姨夫把大盆的面早早就和好了醒着。吃完了年夜饭,收拾停当后,除了二舅的其他大人就开始剁馅包饺子了。大人们喧着荒,换着擀皮、换着包,一会儿就能包满一篦子或一笼屉,这些饺子端到外面不长的功夫就成了冻饺子,然后装在一个个面袋子里存着,现在想想都好有成就感。在大人包饺子的同时,我们小人儿们还会得到另外一个美食,那就是冻果子,酸酸甜甜的冻苹果、冻梨儿,咬一口牙都会冰倒,透心凉,现在想起来都有滋味在口中、心中。

经常是大人们忙,小人儿的我们也不闲着,表哥放下碗筷就想跑出去玩儿,又经常被指派要带上我们五、六个小的,烦得他经常出了院子门就把我们甩了自得其乐去了,我们也有玩处,姥姥院子就能凑十几个小人再加上三个巷子的玩伴儿凑在一起捉迷藏,我们经常是一头大汗地叫都叫不回。当时还有一个好玩儿的游戏就是数星星,星空深邃,星星明亮,可我们却总也数不清。遇到飘雪的三十夜,更是乐疯了我们,大一点儿的孩子就会从家里端了水盆泼出一块冰,我们就排着队轮番滑冰,有的小伙伴儿就借着小块的冰打起了牛牛,一鞭鞭抽着,牛牛旋转不停,我们笑声更是不止。直玩到被大人唤回,我们倒头就睡。

姥姥在街坊和亲戚中是长辈,所以来给姥姥拜年的人很多,尤其初一拜亲戚,三个姨姥姥家的晚辈,还有大舅一家都会来给姥姥拜年,一拨拨地来、一拨拨地走,地上的瓜子、花生壳一层层地,实在多了就拢一拢,堆向炉边放煤的炭盆里,大人们说,过年不能扫地,把福都扫没了。就是扫地也要从门口往屋里扫,意思是把福气引进来。还不让倒垃圾,说容易把福气倒掉,如此的习俗,透着的皆是满满的祈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早早的,大姨妈、二姨妈就会带着一家大小来看姥姥,给姥姥拜年,这一天姥姥也一定是要好好招待这两个“女儿”及家人的,辛苦的还是她和她的三个亲生女儿-我的母亲和她的姐妹。一年年,姥姥再辛苦,也把这个关系处理得非常圆满。这就是姥姥的智慧和隐忍。

初五在年里面是破五的日子,这一天一过,远道回家过年的人们就该各回各家工作了,若我的父母回来过年,初五吃完饺子的第二天,他们就该启程回去上班了。每次送父母走的时候是最不舍的时候,这种感觉也同样发生在他们要把我带回去、我离开姥姥的时候,因为离开谁我都不舍。当时心里多次的纠结就是为什么一大家人不能在一起生活,非要分开?现在想来最不舍的,除了我,一定还有姥姥。即或是“游必有方”,做父母的也一定希望儿女是“父母在,不远游”。何况当时的交通条件,几百公里的路程要走三天,不能不让人不舍。

初七这天听姥姥说叫人期,而且要求这一天不让动剪子、针线和刀等利器,饮食就以三十前储备的食物为主。后来知道这一天在民间叫人日,其源于古代中国的创世神话传说。即上天创造万物的顺序为: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到了初七,才创造了人。初七即‘人日’,象征人类的起源。因为前六天代表的是动物们的生日,时间长了,便被人们忘了,但第七天因为关系到人类自己,便被人们有意识地保留了下来。不让动刀做饭,不让动剪子,针线做活儿,目的是人们犒劳自己一年的辛苦,以人为本过个舒适年。

年里最集中、热闹的的日子大概就这七天,之后就安安静静地等待着正月十五的到来。届时又掀起了一个年内的小高潮,姥姥和提早下班的大人们再次忙碌地准备着一家人的盛宴,年前准备的各种食物这时也基本消耗的差不多了,百姓的日子这一天之后仿佛回归了常态。而对我们小人儿来说,十五还有一项好玩儿的游戏就是看月亮,皓月当空的时候,我们走月亮也在走,我们一群孩儿就朝着不同的方向走着,然后看月亮跟着谁走,结果发现慈悲的月亮是跟着每个人在走,好生的奇怪和不解。

年在姥姥和大人们的忙碌中和我们的不舍中就这样过去了。新一轮的期盼又酝酿在了我们小小的心灵中,一年又一年。

直到我做了母亲,带着母亲和家人照着姥姥教给我的习俗过年的时候,我才一年一年地越来越真正体会到了往昔姥姥和大人们的辛苦和存心,他们用成年人的辛劳渲染了浓浓的年味儿,让年传承了习俗,传承了文化。一代代一辈辈,直到永远!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14: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