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父亲的年代【二】
正文

一家五口[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有了我,事儿就多起来[唯心主义],大街上还贴着“打倒刘少狗”,林彪就从天上掉了下来。再以后的事儿,我就约略记得一些了,哥哥姐姐都已经上了小学,可以称为“一家五口的年代”了。

家,从三十公里外的村子搬到了区委楼上。住了大约两年的样子,一家五口吃机关食堂,只是个过度,不能长久。妈妈没有正式工作,领着暂时失学的姐姐,到元宝山上敲石头子儿,完全是听说,不知道是具体是怎样的工作,用锤子敲吗,不知道,也不想再就这些事情问妈妈,说到那时侯总不免要伤心很长时间,真的是很“困难”的时期。大约有一年的光景,或者不到一年,妈去了区直幼儿园工作,姐姐和哥哥去了一市小上学,生活渐渐走上了正常的轨道。随后,区委楼上的临时的家也搬到郭庄村,住上了“村里的公房”。说是搬家,其实只有一口锅,几个碗,家具只有一个长、宽、高各约半米的薄板木箱子,好象是装炸药的箱子,暗军绿色,感觉是盛放炸药的军火箱子。那,就是最早的家。之前在农村老家的事,都是听妈妈说的,就像那首歌名儿《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其中印象比较深的,都是跟红薯有关。

姐姐和红薯。那一年发大水,后来有了姐姐。姐姐两三岁的时候,还正是饥荒年,家里吃的东西,基本上只有红薯。小孩睡着觉,会饿醒的,家里能吃的就是红薯。炕边就是灶火台,火台上摸一个红薯,自己抱着啃半个红薯,再睡,两三岁的孩子。红薯是煮熟后焙在灶火台上的,我也吃过,焙的时间长,口感韧性很好,要使劲儿咬,真的很好吃。红薯是甜的,可是想想两三岁的孩子饿醒了啃两口再睡,心里就很酸。酸酸甜甜就是生活的味道。

哥哥和红薯。那一年大地震,有了哥哥。生产队每年收了粮食,是要收进大队的仓库,交了收的公粮,再一点一点分给大队的社员。红薯不便储存,是直接分给社员的。生产小队在地里刨一天的红薯,傍晚开始按人头分红薯。上百斤的红薯,妈妈要一趟一趟从地里往家里担。三、四岁的哥哥就承担了在地里看红薯的责任。分完红薯的时候天就黑了,妈妈让哥哥坐在红薯堆上,担了红薯往家里走,一边走,一边喊哥哥的名字,在答应声中远去,赶到家,倒了红薯,跟姐姐说一句话,就再往地里赶,快到地头儿就喊哥哥的名字,老远就听到哥哥在“哎、哎”地答应,不知道是孩子想娘出现的幻听,还是因为害怕在给自己壮胆……

我和红薯。我三四岁记事儿起,每到秋天,收了红薯,要想办法储存起来才能吃一年。一部分的红薯,切成大的薄片,担到山坡上,直接摊在石头山坡上晒,站在村口儿,远望山坡,一片一片如雪一样的白,都是红薯片子。我不能写出诗意,因为那情景是和饥饿连在一起的。这样晒干的红薯片,要放在碾子上碾成红薯面,一般是掺了白面做片儿汤吃。作出汤来又黑又甜,好象不好吃,我没什么印象。直接生吃红薯片倒比较好吃,很抵饿,不能多吃,生淀粉。记忆中更好吃的是胡萝卜,擦成丝,晒干了,饿了可以抓一把来吃,甜。跑题了,回来说红薯。红薯的另一种储存方法,就是窖藏。村里大多家里都有红薯窖,一般3、4米深, 直井下去再横向挖洞,储存红薯能吃到初夏,度过青黄不接的春天。

春天,语文课上经常要求学生背诵赞美春天的诗句。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走向欣欣向荣的季节,是百花齐放的季节,其实,更是“万饿的季节”。吃饱饭的人在赏花、踏青、咏春,穷人最怕的是过春天。青黄不接,储存的粮食(黄)吃完了,地里的庄稼哪怕是野菜(青)都没有,接不上茬啊!如果再逢春旱,早春往往是饿死人的季节(也是历史上农民起义最多的季节)。唉,万饿的季节。[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描写的“打几个滚儿”,“踢几脚球”的春天,不在我的记忆中]。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