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吹箫引凤的传说 |
正文 | 吹箫引凤的传说演绎了一段关于秦弄玉与萧史的爱情故事,堪称浪漫传奇。 秦弄玉,嬴姓,别名秦女,绰号“玉女”,是被史称为“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嬴任好的小女儿。萧史,据说原是一名太史令,父母双亡,自幼勤奋好学,才华出众,因得罪了权贵而仕途不顺,只得弃官出走,逃到当时的虢县即今陈仓区磻溪镇张家塬边落户。萧史定居张家塬边后,闲时常喜欢吹箫自娱,以抒情怀,所吹箫声悦耳动听,在当地很有名气。有一天夜里,被在雍城宫中的弄玉听见后,认为是神仙所奏,并因此思念成疾,穆公知道后,特地派人三次寻访,才成就了两人的这一段千古佳话。二人成婚后,不愿居住宫中,因萧史原在张家塬居住,穆公便为二人在此修筑了城郭,建凤女楼,供二人居住,两人从此箫笙合奏,招来龙凤,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成仙升天。 西汉刘向在《列仙传》中对此有如下记载:“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乘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 意思是说:萧史是秦穆公时代的人,他善于吹箫,而且吹奏出的箫声能把孔雀、白鹤引到庭园来。秦穆公有个女儿名叫弄玉的,喜欢听萧史吹奏的箫声,穆公就把她嫁给了萧史。从此,萧史就每天教弄玉吹箫学凤凰的鸣叫声。学了几年,弄玉吹出的箫声就和真凤凰的叫声一样,箫声都把天上的凤凰招引下来停在他们的屋子上。秦穆公就专门为他们建造了一座凤凰台。萧史、弄玉就住在那里,住了好几年。有一天,弄玉和萧史乘上凤凰双双升空飞去。后来秦国人在雍宫中建造了凤女祠,祠里还不时地传出箫声。 雍是春秋秦国故都,后为县,在今陕西宝鸡市凤翔县以南陈仓区。陈仓古称西虢,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陈仓区磻溪镇的凤凰台遗址,凤女楼古建依然存在,由此说明这里是“吹箫引凤”的传说的发源地和最早流传地区。 而《列仙传拾遗》却是如是记载:“萧史善吹箫,作鸾凤之响。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居十数年,凤凰来止。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数年,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去。” 显而易见,两者记载大体相同,但后者除了在时间的表述上迥然有别外,最大不同在于“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去”,并非“皆乘凤凰飞去”。 而让这一爱情传说广为流传的却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他在《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七回以“弄玉吹箫双跨凤”为题,对此做了详尽传述: 话说秦穆公的小女儿出生之时,恰好有个人献璞玉,经玉匠雕琢,得碧色美玉一块。后宫嫔妃们便把碧色美玉连同一些珍藏玩物放在一个盘子里端到小公主面前,让她“抓周”。小公主对盘子里的其它玩物一概视而不见,唯独对那块美玉倍感兴趣,抓在手中,玩弄不舍。因此,秦穆公就为女儿起名弄玉。 弄玉长大了,姿容绝世,聪明无双,通晓音律,善于吹笙。不经乐师指点,能自成音调。秦穆公非常高兴,就命能工巧匠,把那块美玉精心雕琢成碧玉笙,赐给女儿。弄玉吹起碧玉笙,声音清婉如同凤鸣,秦穆公更加钟爱女儿,就在宫中建造高楼,供其居住,名曰凤楼,楼前还筑有高台,名曰凤台。弄玉15岁那年,秦穆公欲为女儿选择佳婿,可是弄玉却发誓说非善于吹笙且能与她唱和者不嫁。 秦穆公便派人四处寻访擅长吹笙的人,但却都不能如愿以偿。忽然有一天夜里,弄玉在凤楼卷帘闲看,但见天净云空,月明如镜,弄玉惜此良辰美景,让侍儿焚香一炷,取下碧玉笙,临窗吹奏。笙声婉转清越,响彻天际。此时,夜风习习,忽然天空似有乐声飘来与玉笙和鸣,其声若隐若现,若远若近。弄玉心生奇怪,就停止吹笙而静心聆听,那空中的乐声也就停止,而余音仍袅袅不绝。弄玉临窗迎风,惘然若有所失,一直到夜半月亮偏西,香炷燃尽,这才将碧玉笙置于床头,怅然入睡。 刚入梦乡,就见东南方向,天门洞开,五色霞光,照耀如昼。一位俊美男子,羽冠鹤氅,骑着彩凤,自天空徐徐而降,落在凤台之上。对弄玉说:“我是太华山的主人,上天命我与你缔结姻缘,相会之日在今年八月十五,至时我会如约前来。”说完,那男子从腰间解下一支赤色的玉箫,依栏吹奏,那只彩凤也伴随着乐声舒展双翅,翩翩起舞,舒颈长鸣。凤声与箫声唱和如一,抑扬顿挫,声声入耳。美妙的乐曲使弄玉如痴如醉,神魂颠倒,不觉问道:“何曲如此美妙?”美男子回答说:“此为《华山吟》第一弄’也。”弄玉又问道:“此曲我可以学吗?”美男子回答说:“你我既已定姻缘盟约,把它传授给你,有什么难呢?”说完,就端直上前执挽弄玉的纤纤玉手。弄玉猛然惊醒,然而梦中情景,仿佛还在眼前。 天亮后,弄玉把梦中情景告知了穆公,穆公就派朝臣百里孟明按照公主梦中所见的美男子形象,到华山寻访。 百里孟明来到华山,有一樵夫告诉他说:“华山中峰明星岩有一位奇异之人,自七月十五日到此,结庐独居,每天下山沽酒自酌。到了晚上,必吹箫一曲,箫声悦耳动听,响彻天宇,听的人都忘记了就寝,不知道是哪里人。也许,他正是你要寻访的人。”百里孟明来到明星岩下,果然见一人,羽冠鹤氅,玉貌丹唇,神态超凡脱俗,气度潇洒文雅,便知他不是平常人。孟明连忙上前施礼问及姓名,那人回答说:“我姓萧名史。”并问:“君是何人,到此何事?”孟明回答说:“我是秦国右庶长(军事长官),复姓百里,名视,字孟明。我主为爱女择婿,公主善吹笙,必欲通音律者为配,闻君精于音乐,我主渴求去宫中相见,所以派我前来迎君。”萧史说:“我只是粗浅地了解一点音律,别无他长,怎敢贸然前往,玷辱君命。” 孟明说:“同见吾主,自有分晓。”于是就与萧史同载而归。 孟明参见穆公,奏明事情经过,然后引导萧史入宫拜见穆公。穆公坐在凤台上面,萧史拜见说:“臣山野匹夫,不知礼法,愿听从君王教诲。”秦穆公见萧史举止不凡,一言一行,皆有离尘绝俗之韵,心中先有三分欢喜,就在旁边赐他坐下,然后问道:“听说你善于吹箫,不知会不会吹笙?”萧史回答说:“臣只会吹箫,不会吹笙。”穆公说:“我本想为女儿寻找吹笙的伴侣,今天你只会吹箫而不会吹笙,这是两件不同的乐器,看来你不是我女儿要匹配的那个人。”穆公看孟明一眼,示意他引萧史退下。 这时,弄玉派侍女传话给穆公说:“箫与笙虽不同器,但却同类。客人既善于吹箫,何不一试他的专长?岂能让他空怀绝技而无可奈何地离去呢?”穆公认为女儿言之有理,就让萧史吹奏。 萧史取出紫玉箫一支,其箫玉色晶润,赤光照耀,炫人眼目,实是稀世珍宝。奏第一曲,清风习习而来;奏第二曲,彩云四合;奏第三曲,只见白鹤成对,翔舞于空中,孔雀数双,栖集于林际,一时百鸟和鸣,经久方散。穆公见此非常高兴。这时弄玉在凤楼撩起珠帘,也悄悄地看到了这一奇异景象,不由得喜悦地说:“此人真可以做我的丈夫呀。” 穆公又问萧史说:“你知道笙箫为何人所作?又始于何时呢?”萧史回答说:“笙就是生,是团泥造人的女娲所作,取发生之意,音律应为古律十二律的第三律太簇;箫其实就是肃,是人类始祖伏羲氏所作,取肃清之义,音律应为古律十二律的第六律仲吕。”穆公说:“可以说的再详细些吗?”萧史说:“我只学会了品箫,请允许我只谈论箫。昔日伏羲氏,将竹管编排为箫,其形状参差不齐,就像凤的翅膀;其声和美,就像凤鸣。大的叫作‘雅箫’,编排二十三管,长一尺四寸;小的叫作‘颂箫’,编排十六管,长一尺二寸。总体叫作箫管。没有底的,叫作‘洞箫’。随后黄帝派伶伦在昆溪伐竹,制成笛。横排七孔,吹之,也像凤鸣,其形状很简单。后人厌恶箫管之繁,专用一管而竖吹之。又把长的命名为箫,短的命名为管。如今的箫,不是古时候的箫了。” 穆公又问道:“你吹箫为何能将珍禽引来?”萧史回答说:“箫的制作虽然简单,但其声不变,仍像凤鸣,凤是百鸟之王,所以群鸟一旦听到凤的鸣叫声都会飞翔聚集于此。过去舜制作箫韶的乐器,凤凰会应声而来,凤凰尚且能来,何况其它鸟呢?”萧史应对如流,声音洪亮。 穆公更加喜悦,告诉萧史说:“我有爱女弄玉,精通音律,不想嫁音盲为婿,愿意招你为婿。”萧史敛容,再三推辞拜谢说:“我本是山僻野人,怎敢承当王侯之富贵呢?”穆公说:“小女有誓愿在先,想选择善于吹笙的人为配偶,现在你的箫技,能通天地万物,远远胜于笙很多了。何况我的女儿还有梦为征兆,今日正是八月十五中秋之日,这是天赐良缘,你不能推辞。”萧史方才拜谢。穆公命太史择日婚配,太史禀奏说今晚中秋上吉,月圆于上,人圆于下。 穆公便令左右服侍萧史沐浴洁体,更换新衣新帽,当即送至凤楼,与弄玉成婚。此夜夫妻情投意合,美满无比,自不必说。 第二天早晨,秦穆公拜萧史为中大夫。萧史虽列朝班,却不参与朝政,每日只居凤楼,但却不吃米粒,只不过偶尔饮酒数杯罢了。弄玉却学他的养生导气之法,渐渐地也能断绝饮食,不吃不喝。萧史教弄玉吹箫,曲目为《来风》之曲。大约住了半年,忽然一天晚上,夫妇于月下吹箫,只见有紫凤飞来聚集于凤台的左边,赤龙飞来盘旋于凤台的右边。萧史说:“我本是天上神仙,上帝看人间史籍散乱,命我下凡整理。我于周宣王十七年五日,降生在周朝萧氏一家,排行第三,人称萧三郎。到周宣王末年,由于史官失职,我才接替史官,备查典籍之遗漏。周朝人因为我整理史籍有功,于是将我称作萧史。我现在已有一百一十多岁了。于是上帝命我做华山之主,与你有夙缘,所以才以箫声作为天作之合,与你成就了这段姻缘。然而天庭有命,我不能久恋尘世。今天龙凤来迎,可就此离去。”弄玉想向父王辞行,萧史不允,说:“既然做了神仙,就应当超脱,无忧无虑,岂能容你眷恋俗世情感呢?” 于是萧史乘赤龙,弄玉跨紫凤,离开凤台,双双乘祥云而去。 这便是2000多年前关于“吹箫引凤”的那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其中,“乘龙快婿”和“龙凤呈祥”的成语典故便也由此而来。 显而易见,冯梦龙在《列仙传》及《列仙传拾遗》的基础上,将这一爱情故事做了进一步的铺陈描绘和演化,使这个春秋争霸战争时期发生的爱情故事,具备了完整细腻的情节。因而,在相关的“时间”上也与前两者记载迥然有别。 据传,玉女祠的由来也缘于弄玉。 据《东周列国志》记述: 萧史弄玉乘龙跨凤离家出走的当天晚上,有人在华山听到了凤鸣声,第二天早上,宫中侍者报知秦穆公。秦穆公惘然感叹说:“神仙之事,果然有之!倘若现在有龙凤迎接我,我定会放弃江山,就像丢弃破鞋一般。”于是就命人在华山寻找女儿的踪迹,然而除了每天夜晚自华山中峰传来的笙箫和鸣之声外,其余一切,皆杳无音讯。 于是秦穆公就令人在华山中峰明星岩建造了玉女祠,以示纪念。岁时还用酒果加以祭祀。自此,玉女祠中时常能听到凤的鸣叫声。 除此而外,玉女峰及其上许多胜迹也因弄玉萧史而得名。 据说弄玉和萧史结婚后,非常恩爱,两人经常一起吹箫,秦国的山林溪边、蓝天、夜空,几乎时时可以听到他们的合奏。秦国的少年男女被他们这种浪漫的行为感染,开始也爱唱歌跳舞,全国的气氛由严肃变成活泼。这种现象使得朝廷臣子很忧心,怕社会风气因此变坏,所以不断向秦穆公反映。萧史和弄玉为了不为难父王,也为了逃避这些烦人的闲话,于是隐居起来。民间为他们的消失编了一段美丽的神话。将萧史和弄玉说成是仙人下凡,有一天当他们夫妇正在合奏时,忽然天外各飞来一只龙和凤,载着他们一路吹箫,飞到华山中峰明星岩。也正因传说中弄玉萧史是居住在华山中峰的,所以华山中峰又名玉女峰。后人为纪念弄玉,便在玉女峰上建有玉女祠,将祠前的石臼,命名为玉女洗头盆;将祠前面的石台,叫作玉女梳妆台;由于祠下面的石洞,是玉女当年的居室,便称作玉女室。此外,为纪念萧史弄玉,后人在祠北又建有品箫台,还在华山中峰修建了“引凤亭”。 还有一种说法是仙游寺之名也与弄玉萧史有关。 相传弄玉与萧史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周至县仙游寺附近。由于弄玉美慧而擅长吹箫,声如鸟叫,又比凤鸣。时任周朝史官的萧史,风流俊逸,才华出众,亦长于品箫,慕弄玉之名,到黑水峪玉女洞拜会弄玉。二人情投意合,以箫成缘,结为夫妻。从此,二人就住在仙游寺旁边的玉女洞。之后吹箫水平大进,出神入化。忽有一日,弄玉吹箫,引来凤凰,二人跨凤双双成仙而去。因此,该寺庙便以古称仙游得名。今黑河口仙游寺处犹有“玉女洞”“玉女峰”等胜迹。 诸上传说也一直被后世历代文人墨客纷纷歌颂。 三国魏曹植在《仙人篇》中作诗曰:“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 唐代诗人岑参在《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中作诗曰:“不逢秦女在,何处听吹箫?” 而《凤凰台上忆吹箫》这一词牌名便出自于《列仙传拾遗》对“吹箫引凤”传说的记载,最早见于北宋著名文学家晁补之《晁氏琴趣外篇》之《凤凰台上忆吹箫?千里相思》。 就连明代宣德官窑瓷器上的“吹箫引凤图”也是根据此传说描绘而成,以此表达了人们对美满婚姻的期盼。 清代李渔在《笠翁对韵》中也有如下描述: 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跨风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也在《集外集?<赠人>诗之二》中作诗曰:“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 诚然,像类似“颂扬”文字其实还有很多,它们都表达了人们对这对神仙眷侣的怀念和祝福,直至现在仍被人津津乐道。 其实有关“吹箫引凤”的传说,毫无疑问早都被神话了,且演绎的版本说法不一,又各具特色,但人们之所以还让种种版本代代流传,归根结底是因为其传说本身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盼。 写于2015年8月18日 改于2015年8月22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