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简论文学语言
正文

简论文学语言

东北雪

元旦前接触网络文学,真是眼界大开。中国文学网站众多,文学作品纷纭,各类体裁与题材的作品纷纷呈现于网上,可谓百花齐放,千姿摇曳,令人目不暇接,欣喜若狂。但在某些网络文苑中也有一些散文作品很不尽人意;主题欠鲜明,结构松散,语言粗糙。笔者不得不在此聒噪几句。下面单从文学语言角度阐发点滴看法。

有些抒发个人情感的的网络散文作品,好多以草木为依托表达心志,荷花更加备受青睐 。这类文章咋看上去倒很花哨,让人眼花缭乱。再看同一作者的同类题材的几篇文章,就会惊诧莫名啦。文章的词汇比较单调,总离不开惯用的一些词语,像“一袭”,“一抹”,“温婉”,“华年”,“流年”之类,比比皆是,用得得当与否且不去推敲。一些修辞手段运用不当,如移就类的修辞格随便使用,使得句子主干不明,成分残缺,或者搭配失当。语言不流畅,而且也给人以千篇一律的感觉。再看其他作者同类体裁与题材的作品,也如出一辙,给人以千人一孔,万人一面的感觉。这类的语言(包括修辞),无疑是从宋代婉约词派那里借鉴模仿而来的。借鉴古代文学作品无可厚非,但借鉴必须科学合理,运用得贴切得体。否则就有东施效颦之嫌了。倘若一味胡乱不分青红皂白地生搬硬套,势必把文章搞得不伦不类,一塌糊涂,让读者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们可以想见,在一篇短小的文章里反复使用这种语言手段尚且勉强过得去,可是在洋洋万言以至几十万子的长篇巨著中就会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了。必将倒了读者的胃口,将其束之高阁,抑或弃之一旁,不予理会。这类网络散文互相模仿,互相套用的文风大有疯长盛行之势,愈演愈烈,委实令人堪忧。

进一步分析这类文章,则不难发现,不但语汇单调,句式单一,而且句子结构也不尽合理。句与句之间缺乏必要的内在联系,也缺乏了紧凑性与连贯性,句群也缺乏凝聚性。加上一些修辞格的滥用误用,则严重地违背了语法规律。从修辞角度来说,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绝非随便乱用,自己以为好,就随心所欲的使用了。当然,追求语言典雅也毋庸置疑。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语言须有文采。但也不是说任意乱用文词。词类,词性都有固定的特点,运用得当,自然会增添语言色彩的。比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只是一个极普通的形容词,而在这里作者用活了,把它用作动词,使得语言生动活泼,让景物也生动形象化了。如此使动与意动的手法在古代多矣,都值得我们去揣摩借鉴。但在运用时必须注意文体特点,否则就会诗不诗,文不文,不伦不类了。另外还要清楚,朴实无华的语言也是一种美的语言 。老子说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关键在于真实。真实地描绘客观事物,真实地表达内心感受,这才是最美不过的。看古今多少名家名著,又有多少使用所谓华丽的语言成文的呢?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了。语言只是文章的一种外在形式,是内容的载体;必须适合内容,服务于内容。倘若违背了这一原则,不顾内容而一味地追求形式之美,则是本末倒置,因小失大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关键在于恰如其分地表达思想内容。文学是生活的具体体现。只有生活才是文学艺术的源泉。这就给文学作者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要想写出像样的作品,必须有两种能力的积蓄:一是感受生活的能力,二是表述生活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离开了这两种能力,语言再华丽也只能是文字废墟。更谈不上什么艺术啦。

当今网络出现的这种语言现象不得不让我们警惕。严格说来,这是对民族语言的亵渎与挥霍。既对自己不负责任,又对读者不负责任。伤害了纯净的文学语言不说,也伤害了读者的鉴赏眼光。

真诚地希望我们的作者刻苦磨练自己,努力改善我们的语言陋习,尽力推陈出新,争取创作出 动人的美文佳作。也衷心地希望文学网站严格把关,尽量选择上乘作品登载,以免此类现象泛滥成灾。瑾以此与众文友共勉。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4:4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