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泥制花盆 |
正文 | 泥制花盆 郝永茂 石坎下面堆着一些泥制花盆,大大小小,扁扁圆圆,黄黄的杂陈一堆。枯枝败叶覆盖在上面,岁月将它们腐败成黑点;风雨溅起泥点干涸在上面,给它们镀上了一层斑驳的色彩。它们是在花匠的面试中落败的,从此似乎被世人遗忘了;只有顽皮的孩童偶尔抓起一只抛向远处,凄厉的脆裂声撩拨了一下人们的神经,随后就如同树枝一样被不经意地拂向一旁。 不久,泥制花盆旁边竖起了一块牌子。牌子上贴着一幅写生画。画的主题是泥制花盆,和石坎子下面的那一堆泥制花盆很相似,仿佛是它的复制品。 人们蜜蜂逐花一般嗡嗡而来。他们叹服于画中花盆颜色的乱真程度,又赞叹着花盆的形状各具形态,圆得润泽,扁得憨态,唯其这圆的扁的杂陈一堆,才能凸显它的艺术魅力。然而,却很少有人看一眼旁边的真实的泥制花盆。 人们对事物好坏的判断与热衷,往往就是这样。譬如一只麻雀,天天在你的屋檐下飞高落低,你也许并没有太多的在意;一个偶然的机会,你看到了一只根雕麻雀,便千方百计地据为己有,把玩不已。为什么呢?因为它太像一只麻雀了。家乡的某一处风景,你也许司空见惯,不觉得怎么好看,但摄影师一照下来,你便会惊呼,进而怀疑:这是我的家乡吗?朱自清笔下的“背影”,感动了几代人,你也在其中,但你能否认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背影吗? 真实孕育虚假。虚假的东西往往被盖上艺术的印戳,反成为艺术的真实。人们常常忽略生活的真实,而痴迷于艺术的虚假。这正如人们无视真实的花盆,而围观花盆之写生画;也无异于人们漠视生身父亲的背影,而感动于朱自清《背影》中的背影。 真实的东西,往往呈现着最原始的状貌,高频率地触碰人们的神经,导致了人们的审美疲劳。而一旦成为以虚假的本质露面的艺术,也许它还不能完全再现生活的真实,但它却渗透了艺术者的审美角度和情感志趣,因而容易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无疑,生活的真实有他自身的魅力,即使是被花匠抛弃的泥制花盆。它们以自身的原生态,再现了自然和社会的原生态,惟其这原生态才维系着生命的本源。纵然是人们没有发现与感悟,甚至麻木,但他们终究不以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这恰恰是其恒久魅力之所在。源于生活真实的艺术,其魅力不言而喻,它经过对生活真实的剪辑、提炼和改造,成为新的生活真实,存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 我们需要石坎下的泥制花盆,也需要根雕麻雀。泥制花盆青睐发现的眼睛,根雕麻雀闻不得铜臭气息。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