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奉献青春(7-3) |
正文 | {3}当我再次回到西瓜摊时,王老板已经消了气。看到我回来,满脸堆笑向我道歉。我暂时也没有地方去,就答应王老板留了下来。 生活有时会带给我们欢乐,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烦恼,我在慨叹命运的不公的同时无奈的度过了生活的每一天。使我感到诧异的是,我在瓜摊卖西瓜居然遇到了年初在黑石礁养殖场打工时的海菜加工车间的领导“程姨”。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啊,想想当初在她的管辖之下我受尽了白眼和冷漠,我真想偷偷的报复她一次。不过我终究没有付诸于行动,仅仅是在脑海里翻滚了几次之后,我就把她当做一个普通的消费者看待了。我礼貌的和她沟通之后,换来了她的一句称赞我能够不用熟人介绍就能找到工作的特点。是啊!我在大连流浪,自己不想办法找工作,难道还能指望别人吗?我只有冒险,只有辛勤的付出,才能找到上天赐予我的机会,当然给人“帮工”的情况随时都可能出现。但是没有办法,幻想着通过法律来维权非常的不现实,我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经济基础去支撑我去打这种旷日持久的用工纠纷。 闲暇时刻有一个老头经常的光顾我打工的瓜摊,不过这个老人并不买西瓜,只是过来和我聊天。老头年龄七十多了,一身旧军装,穿着很随意。看老人这身打扮,我心里想:这位老人家一定是个老革命吧?经过几次短暂的接触,我得知老人还真是一位老军人,曾经参加过东北解放的四平战役。我好奇的问他:我曾看到过好几个像您这样的老军人,胸前都别着军功章和毛主席像章,您为啥没有这些啊?“那些人都是喜欢出洋相的”, 老人很平淡的回答。老人言语不多,不怒自威,我还真有点害怕这个小老头,遂不敢多问。 大千世界变化万端,王老板的瓜摊虽小但也是个能够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小千世界了。有一天下午,我正坐在瓜摊的凳子上向前张望。突然来了一位老妇人,虽然已是两鬓斑白,但是举止行为特别肤浅。她端坐在瓜摊的马扎上,翘起了二郎腿,一边和我套近乎一边摆弄自己的裙子,由于没有穿短裤。她的阴户不时的随着她撩起的裙子进入到我的视线当中。看到这些,我一边应付着她的各种问话,一边提高了警惕。大概是因为我的不配合吧,老妇人跟我聊了几分钟过后感觉无趣走了。 “错啊,我不在的时候都谁到瓜摊来了?”这是每当王晶离开瓜摊回来见到我时开口说的第一句话。通过这段时间的瓜摊打工经历我深刻的感受到王老板并不信任我,我甚至怀疑每天到瓜摊闲话的人当中就有他安插的内线,所以老老实实汇报工作成了我对王老板问话的最好回答。王老板经常对我说:“对这些到瓜摊闲话的人不可以不理会,我们在这做生意不能得罪他们。”他反复强调要我不要相信那些老太太和老头说的可怜我在瓜摊打工的窘境,王老板还真的说对了,那个革命的老军人还有那个行为肤浅的老妇人开始和我说话时还真是一副可怜我在瓜摊打工的表情。老军人不必多说个人素质很高,也许是真的同情我异乡漂泊吧?而那个行为肤浅的老妇人哪里是同情我的遭遇啊,无非就是想从瓜摊得点实惠,或者是怀着其他的什么目的。王老板严厉的警告我说不可以和周围的人交朋友,大概是因为我给他照看瓜摊,如果我在这有了朋友,可能会从瓜摊上拿西瓜与人进行感情交流而使王老板受到损失吧。 一段时间以来,有一个年轻的母亲经常来瓜摊给她的儿子买西瓜,每次她来买西瓜时总是说要买半个西瓜。我心里好奇忍不住就问她:你为何总是买半个西瓜啊?她很无奈的告诉我:她自己带着孩子在大连打工,生活很拮据,天气炎热,儿子吵着要吃西瓜解暑。我也曾看到过有几次她带着她的儿子来买西瓜,小家伙脖子上带着红领巾,脸上写满了童真,是个非常聪明而又调皮的小男孩。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优胜劣汰的江湖,一个女人还带着孩子,她的艰辛可想而知。 瓜摊所在的市场每到晚上的夜市都会有做烧烤服装鞋帽针织品买卖的生意人出摊卖货,每到这个时候王老板都会来照看瓜摊,我会趁这个机会出去吃饭,还有就是可以欣赏夜市的喧嚣和玲琅满目的商品。我有时会在买旧书的摊位附近逗留,翻看一会闲书,因为都在市场里混,这位业主因为给王晶面子知道我不会买书也不会将我从书摊赶走。 有一天傍晚大约是在六点左右吧,天还没有黑,突然来了一群综合执法人员,气势汹汹直奔烧烤摊位而去。转瞬之间狼藉遍地,桌子椅子餐具烧烤炉子都被执法队员抬到了车前往车上装,一边装一边还有人录像。由于来的太突然了,大家心里没有准备,都懵了。等到清醒过来,上前阻止时已经来不及了。有一个摊位业主老太太拽着执法队员的手不放,被两个队员抬着就往车里装。众人连忙好言相劝,苦苦哀求,这才把老太太给放下来。 烧烤摊位的业主聚在了一起,商量着该怎么办?大家七嘴八舌的说:我们都交了摊位费了,街道允许经营的,怎么城市综合执法人员就不分青红皂白乱砸一气,简直就是土匪,太他妈可恶了。这件事明天肯定有新闻报道,不过不是同情摊位被砸的业主,而是城市治理“有烟烧烤”突击行动取得了丰硕的战果。同在一片蓝天下,既然你禁止有烟烧烤,为何不通知街道依法取缔呢,采取这种突击行为,白白损失了烧烤业主的金钱和精力。大家都吵着要去找街道,让街道给个说法。 这件事这几天一直是夜市诸位业主议论的中心,直到街道退回了当月的摊位费,这才渐渐的平息下来。 有一对河南兄弟俩在市场卖水果,平时不怎么爱说话。因为我在市场照看西瓜摊,所以清早我总能看到他们忙碌出摊的身影。我虽然不能与他们交流,但是他俩闷声不语的辛勤劳作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时我还会看到“阿豪”对他们兄弟二人指手画脚,从他们的摊位里拿了水果张口就吃,不过我没看到阿豪给过钱。 那天早市正在高峰时段,不知道为何河南兄弟二人的摊位附近聚集了很多人,而且周围的人还往那里聚拢,叫骂声音不断。不一会看热闹的人回来说:原来是兄弟二人卖货得罪了人,人家清早过来报复,将兄弟二人一顿狠揍,老大给打得鼻口喷血上医院了。听到此事把我吓得心惊胆战,心里惴惴不安了好久。这件事又让大家议论了好几天,不过此后我再也没有看到河南兄弟二人来市场卖货。 李蕴伫/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