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死亡游戏”之浅见 |
正文 | 6月10日《黑龙江晨报》载:13岁女孩小影与8岁男孩宁宁把7岁小伙伴海洋以电线绕颈吊于房梁摇晃,玩所谓“牺牲游戏”,小海洋挣扎,小影和宁宁害怕跑了,小海洋被活活吊死。惨剧令人震惊,教训不可谓不深。不客气地说,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在这方面的教育缺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不谙世事的孩子出了事情,首先得找大人的责任,谁说不是呢? 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首先是对孩子进行的教育是:对生命的敬畏。敬和畏是俩概念,敬是尊重畏是害怕。大人该早早告诉孩子,生命不可重复,任何时候都不可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任何时候不作无谓牺牲。审视我们以往的教育,是令人汗颜的。我自己乡下教书十几年,对孩子们大都进行所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教育,坚定不移地以大人标准要求孩子,犯了拔苗助长的错误。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强化,教育责任在家长教育责任在教师,你想推也推卸不了。现在我们终于知道,当一个未成年人见到有坏人侵犯他人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在保证自己生命安全前提下采取有效手段制止犯罪,却不宜在孩子们当中倡导什么“英勇献身”。那些已经远去的小英雄们,假使他们当时变通一下勇敢行为,有些本是可以保住生命的。 跑题了! 还说游戏。游戏是孩子天性。只是近年以来,孩子们当中有些游戏叫人不敢恭维。游戏也就是娃娃戏,娱乐而已,却一定要玩到什么“心跳”,品到什么“刺激”,所谓“死亡游戏”大行其道,真不知道大家搭错了哪根筋!俗话说孩子哭抱给娘,找找根子总是没错。孩子们的最初的病恙大多与成人有关。你看;电视上正播这危险系数很大的娱乐节目,有人脚上绑了带子,凌空从峭壁一跃而下,胆小之人看了心也惊肉也跳,!完事之后,主持人煞有介事的声明:此举危险不宜模仿——很负责任的面孔。就叫人很想问问:你的节目既然不宜学,那为什么还要播?你难道不知道孩子的模仿力好奇心?你难道不知道儿童的自我克制力有限?可不能为了几个钱就什么都干!正是由于社会自然人普遍的浮躁,过度拉动了孩子游戏的链条,并一直将他们牵入危险境地,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而今凡事不兴刨根问底,提干参军不问祖宗三代,新生入学不求亲属关系。有的企业招工,甚至不看学历证明,唱念做打十八般武艺,只要能用就行。沧海横流见本色,英雄不问来路!至于孩子的成长,就随他去!只要不出事就行。至于谁来保证这个“就行”,大家没往深处想。叫我说,啥事只要你不管不问掉以轻心,十有八九会有事!再是关于死,美国三岁孩子知道死的概念,五岁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他们的父母面对一只死猫死狗,也会细心告诉孩子,教育跟得那叫一个及时。我们呢?倒也不能一概说不及时,除了瞒就是骗,尽量让孩子远离死的话题。在乡间,老规矩有的是,老人去世的时候,一般隔代子孙是不能靠前的,怕沾了所谓晦气。记得那一年爷爷过世,母亲悄悄告诉我:爷爷到天堂享福去了!动物的死是消亡,人死了却比活着更幸福。孩子入学启蒙,老师谆谆告诫:人由动物演化而来,孩子一头雾水:同一而来,为何不同途而去?孩子们亲眼见动物死了剥皮剔骨,人死了却要香火祭拜…… 又跑题了! 看看眼眉前吧,人死不是游戏却又胜似游戏。丛维熙笔下的《死亡游戏》不是真游戏,而是一场悲剧,明眼人一目了然的。人死了可以有许多仪式许多老的新的清规戒律,可以有许多的看客,丧主家雇了吹鼓手,鼓乐笙歌,唢呐伴唱,百鸟朝凤,大悲调,哭灵,吵吵嚷嚷热热闹闹,看客们精神头上来,便忘了事主失去亲人的悲痛,鼓噪着齐发一声喊,喝彩起来,他们不光是鼓励吹鼓手,顺便也赞美死亡。乡间把耄耋老人之死叫做“喜丧”,人到底是该死的。 不管大人还是孩子,游戏还将没完没了地演绎下去,死亡游戏也将无穷尽,倒是该死尚未到死期的人们,应当想想活着的涵义,省得临死悔青了肠子。人可以以任何方式离开这个世界,总归还是一个消亡。婴儿落地张嘴就哭,哭的是今生的不幸,据说也有不哭反笑的,是为异客,长大要惊天地泣鬼神的,可惜只是传说。肉眼凡胎的普通人,吃过三五十七八十年饭之后,就该回到泥土中了。不管你生前如何荣华富贵锦衣玉食,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全是一个德行。好死不如赖活着,世间走一遭不容易,还是早早告诉孩子吧,好好活着吧,远离死亡游戏,好好保护自己与他人。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