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自由主义在中国 |
正文 | 二十世纪前半的中国自由主义者是一个小圈子。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有着西方教育的背景经历,圈子虽小,影响不小。当年胡适回国时,说了一句“如今我们回来了,一切要大有不同吧”,很可以表现他们的自信。或许喜好自由乃是人的天性,权利欲求本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不论蛰伏多久,终究要生发出来,差的只是那一声惊雷罢了。中国的自由主义者因为有西方教育的背景,最先接触到了民主自由,在引领中国人的思想自由方面,扮演了那一声惊雷角色。 但自由主义在中国始终是个小圈子,并未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那种可以左右当时中国政局的势力,他们没有。他们是一群手无寸铁的人,他们是一群书生。除了笔,高知也好,小资也罢,他们没有别的武器。他们的价值和能力在于影响和参与,却始终无法主宰。他们的命运好坏,发挥的作用如何,实在有时要看当权者在多大程度上容忍罢了。他们常常是当局最坦诚的批评者,而批评总是令人不快和头疼的。自由主义者甚至不能引导大众形成一股势力,因为自由主义主旨在精神层面,并不能迫切解决普通人的生活问题。而在一个生存尚需要认真对待的时代,吃饭才是最重要的。精神、思想只能在填饱肚子之后才有意义,才会被人重视。普通大众在为一日三餐奔波时,如何去关注、理解自由主义呢。因此,说自由主义影响不小,也只是指其在文化阶层造成的影响。 1949年,胡适离开了陷入重重包围着的北京城。抉择时代,许多有着或多或少自由思想的人离开,留下的也开始沉默,伴随着自由主义者的离开或沉默,自由主义在中国也宣告了最终失败的命运。历史地看,自由主义在中国存在的时间很短,甚至不能用历史这个时间概念衡量,自由主义在中国就如流星划过天空,却又太过迅速地消失。 有人说,自由主义的失败在于中国一贯没有自由主义的传统,完全移植引进,中国人并不适应。也有人说,中国人没有选择自由主义,是因为自由主义不适合中国。说的或许都有一定道理,因为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失败是事实,解释就可以因人而异了。但说到中国人的选择,思想信念毕竟不像普选投票那么明朗,人人都投上一票。在中国,无论什么思想、主义,真正关注个人尊严的,只有自由主义。一方面因为自由主义的本质,铁和血不是自由主义者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因为自由主义者除了笔始终是一些没有武器的人,如果他们在人前挥动大棒,实行恐吓,他们就不是自由主义者了。 不可否认,自由主义曾经在中国存在过。也曾经鼓噪一时。二十世纪有一个叫叶青的曾经估计过,说至少有二千万人读过胡适的书,迷恋过胡适的思想。自由主义的经历说明,中国人并未在天性上拒绝自由主义,没有传统,不等于排斥。自由主义曾在中国这块土地生根发芽,但可惜的是它并未长成树,就中途夭折了。自由主义在中国的经历一方面说明了自由主义先天的普世价值,与民族种族无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那个时代中国并未提供给自由主义良好的生长环境。自由主义需要一个稳定的和平环境,而二十世纪中国战乱频仍的国情决定了无法给自由主义者提供多少空间舞台。当激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最终占据了中国人的心,平和理性的人心渐渐失去时,自由主义不可避免地被淹没了。 今天我们回顾自由主义在中国的经历,并非要去凭吊自由主义,而是要寻到一些启示,那就是,在中国,如果没有衣食无忧的和平环境,没有理性平和的文化心态,自由主义思想很难在中国结出果子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