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黔东南景区系列散文(1)——大美风景——《云台山》 |
正文 | (游记) 大 美 风 景——《云 台 山》 “云台山”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境内。是——世界“非物质文化自然遗产”地。 秋天的一个雨后清晨,我独自进入“云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瞬间,雾气蒸腾、时隐时现、扑朔迷离、蔚为壮观的“喀斯特地貌”大自然风光就把我陶醉了! 眼前:奇峰挺拔、层峦叠翠、山簇崖拥、“仙气”弥漫。万顷碧绿之中,亭榭、庙宇、古桥分佈期间,佳景叠出、目不暇接。 穿过一段密密的丛林,再走出“犀牛洞”,向半挂出腰的“古道”上行,险象环生:时见“古松”倒挂高崖,时现“盘藤”顺崖攀壁……十歩十景,景景不同! 峰回路转。 途经主峰“崖腹”路段时,停留观赏深澜沟壑:“盘曲杂枝”互相交叉、缠绕在一起;一些“藤本植物”还爬到了高山峰璧上;菁苔包裹的“古树”长满山中十分茂盛;几只顽皮的“猕猴”,在树枝织成的“网”上活蹦乱跳、追逐嬉闹;野峡慌谷中,不时传来“野猪”、“麝羊”、“飞猫”、“山鸡”等珍禽异兽的嚎叫声……完全是一派绝对的原始生态。 再往前行,险象环生。 仰首高崖绝壁,仿佛“倾崖压顶”堕落而来,使人心惊胆颤、畏缩不前。历数“险径”,惊恐万分,无比艰难地越过一道“石砌卡门”险关,终于登临——“云台”。 伫立“云台”观景:东南山头“巨龟朝阳”栩栩如生;南面“雄峰”云遮雾绕、袅袅升腾;西面“陡崖”峭姿竞秀、气势磅礴;北面“亭榭”气宇轩昂、独领风骚。放眼四周茫茫滚沸的云海——是一派“蓬莱仙家”的胜境…… 当站在“老虎背”上极目远眺时:“绝世佳景”出现了——正对面一座“高大雄伟”的远山上,白云浩荡、轻纱飘飞;一股“悬泉飞瀑”,从半山拦腰“喷射”而出,像似“蛟龙”凌空,如“银色”飞舞;“佛光”普照、金碧辉煌、耀眼夺目的“徐公殿”镶嵌于山中央,恍如天上“仙居”。其“意境”高深莫测、“天工”妙不可言。传说,这“庙宇”乃是明代隆庆元年徐贞元、周慧登二人为上山“求仙修道”而建造,并开辟有“僧尼”三百的——佛教胜地。而当年,徐、周二人上山“拜经修道”之地,就是位于半山腰的“白云洞”。此洞,常年“云来雾往”、“朝夕不竭”。徐、周二人在此“山洞”修行“得道”,肉身死后数月,仍然“须发皤皤、生气宛然”…… 从“老虎背”延坡路而下行,不多时便来到“单拱渡云石桥”。桥上,绿树成萌、芳草青青;桥下,溪流潺潺、蜿蜒曲折;“细沙”铺垫的“溪滩”舒平坦荡,“峭崖如屏”的两岸障眼遮天。溯“小溪”逆水上游,便达“幽谷隙洞”。一阵阵“兰花”的馨香扑鼻而来,令人心神飘逸、倦意消失。钻入溪边林子里,犹如在“梦境”之中……正午的“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影”一缕缕斜射下来,宛如一根根“金色的弦”,给“落叶婆娑”的地面印上玫斑的倩影;偶尔间,听到几声“蝉噪”,伴着声声悠扬婉转的“鸟鸣”,使人不禁想起:“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 走出林子,往西约半个时辰,便到了“钟鼓洞”。洞的外围布满成片的“红叶”,像生机勃勃的“火苗”、似美丽嫣红的“彩霞”,应衬得整个山野一片通红。涉足洞内拾趣,洞壁挂满巨大的“石幔”,敲击声如“钟鼓”回荡山谷、悦耳动听、使人“超凡脱俗”万念兼无。 再赴“道庵井”览胜,更享一番情趣。淙淙“泉水”源钟乳石“洞口”流出,聚于“井中”清澈明冽,一“石乳”形成的“小桥”横架于井上,座于其端,惟听泉水“叮咚”清新悦耳、回味无穷。 真是——人在山中走——景在目中异——景随境变异——境界宜人意。 突立于“主峰”侧旁的“拜经台”形同庞大的“古鼎”,“脚粗”尺许、竟支撑起千吨的“巨岩”。可谓“鬼斧神工”、“自然神奇”——令人“睹目“无不称奇叫绝! 美景无限、游不胜游。 黄昏时刻。 当我即将离别“云台山”地界时,依依不舍地回头纵目:层层“云雾”在山间滚动,无数“奇峰”如沉浮的仙岛……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