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麦收情结 |
正文 | ? 大文豪 龙舟竞渡,粽叶飘香。马上又是端午节了,沂河两岸又进入了麦收的季节,农村麦收繁忙热闹的场面,我还真有一段割舍不了的情怀。 关于小时候麦收的记忆不算很完整,那都是一九七八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分田到户的事了。只记得每逢麦收,父亲从大集上买回草帽、草绳、镰刀、扫帚一类的工具,另外捎些鲜菜猪肉,劳累的时候准备犒劳一下。零碎的记忆还有就是中午时分,等大人们把麦捆子送到场院,和伙伴们在麦垛间捉迷藏的我,赶紧停下来,帮大人从木车上卸下麦捆子,拿着工具和大人一块回家。那时候的感觉一是天气热,无论大人小孩都淌着汗水,孩童的脸上红扑扑的,留下一条条灰道道子。二是热闹,村里几乎不剩人了,能走动的都到地里、场院里干活,除了春节再没有这样热闹的场面了。 我的人生里程是上学、当兵、再上学、参加工作,由于老家在农村,期间也没少种过地,鲁中丘陵地区的农活几乎样样都干过。我结婚时,还在部队服役,从部队复员后又考学,毕业参加工作,一直到全家搬到镇家属院,这段时间真正体验到了农民的滋味。 记得那时候有一块麦地,不到四百平方,是村里最好的土地,在老家叫一级水浇地,在勤快人的手里两季作物亩产能达到一吨。麦季里早上每当布谷鸟叫响的时候,我和家属大约在四点就下地,趁天气凉快赶紧割麦,等割了一多半,天才蒙蒙亮。直直腰,喘口气,一鼓作气,争取早饭前全部割完。 回家急匆匆吃完早饭,又来到麦田,爱人捆麦子,我负责运到地边,然后用当年淮海战役支前用的木车一车车推到场院。汗水像汩汩泉水,浸透我的全身,闻着一股股麦浪送来的新鲜芳香,品着劳碌的人们笑人的话题,一种收获希望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走到小河里沐浴一下凉爽,坐在地头喝上一口凉开水,深深地抽上一支烟,那叫一个幸福。无论再累,上午也要把麦捆子运到场院。期间也发生过不少笑话,刚种地时没经验不会干,有一次二十多个麦捆子,我硬是一车推回去的,别提一路上受的磨难了,可以和“唐氏集团”西天取经有一比。 下午的活改成了夏种,要趁着天气好赶紧把玉米种上。有句农谚叫“早一天高一截”,玉米早种一天,长大后比晚种的要高许多,真可谓争分夺秒。等种下最后一粒种,望着早上还是金灿灿的麦地,下午就播种上新的希望,盼望着几天后长出绿油油的小苗,一种成就感带来无限幸福。 吃过晚饭,约上几家邻居,再到场院用脱粒机把麦子打了,大人小孩齐上阵,人欢车叫,忙而不乱,一幅幅麦收的场面呈现在眼前,仿佛自己不是在劳作,而是分享收获的幸福。 周而复始,这样的麦收一直干了十来年。 由一到麦季慌里慌张、不知道干啥,到有条不紊、计划安排的到位,悠然自得,我经历了逐步成熟到享受过程的难忘岁月。期间即体会到农民的辛苦,也体会到农民的智慧、互助与大爱;学到了实用的收种技术,也听到过无数个农民田间劳作中自我取乐的段子,周围人们一言一行一笑一颦中,无不诠释了诚实与厚重。 那一刻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融入了火热的劳动场面,同有一个伟大的名字——农民。 又是一年麦收时。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