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拼不了上一代,还可以拼下一代啊 |
正文 | 文:晨韵风(公众号:cyfwx310) 也许是我们这一批90后都到了将毕业或者刚就业的时期,身边的圈子都是各种实习、毕业、就业、结婚的话题。曾经觉得自己专业逼格高钱途好的那帮学生,面对毕业就可能失业的压力,开始唾骂高考选专业时进水的大脑。曾经在校园没心没肺的那帮年轻人,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聊天的吐槽和朋友圈的话题开始变成对拆迁一夜暴富的羡慕嫉妒。 类似《当年被逼着选专业的人,现在终于知道了后果》和《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等等各种丧言丧语引起了10万+阅读量的同感。北大中文系的卢老师创造了一个词叫“预备中产阶级”并在公众号连续7天推文发表对预备中产阶级尴尬处境的思考,甚至说出了类似“ 而当出身工农家庭的学生以更高的天资,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好不容易和中产家庭的孩子坐在同一课堂里的时候,才发现即便闯过了高考这一关,苦读十二年也不能改变命运,太心酸了”这样的丧言丧语。 有没有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不相信那些毒鸡汤,在我们坚持抵制鸡汤文的努力下,鸡汤渐渐消失在我们的饭桌上,那几个宣称不写鸡汤的公众号渐渐形成一种风格叫做“丧”,特别是作者同处这一年龄阶段的whatyouneed、杂乱无章、庄沐杨和卢老师等等。在这一阶段的大部分年轻人开始表达对社会的反叛心理,开始破解过去十几年“世界很美好”的善意谎言。作为口上说“不为五斗米折腰”却又“俯首称臣做牛做马”的大多数上班族,胡老师说的其实不只是他自己:“而对我来说,当我拒绝为资本主义代言的同时,却又投身到了资产阶级的预备军之中。可以说,我是一个精神上的批判者,又是身体上的服从者。我已经想象不出其他模样的生活,这才是我真正感到绝望的地方。” 今天是同级一位同学的大婚日子,同专业年级的我们还在实习中水深火热,这未毕业就结婚的消息很快在学院传开。我曾以为今年应该是频繁参加毕业典礼的一年,过几年就会开始频繁参加婚礼。然而一切都不会来得太慢,决定毕业就结婚的人并不少。当年学习成绩差被老师骂考不上高中大学的那些小学初中同学陆陆续续有房有车、结婚生子。毕业时才发现,当初天天和你逃课玩游戏的那帮队友其实根本不会像你一样愁房子愁就业。不管是拼爹拼拆迁是白手起家,这种“寒窗苦读十二年尽力奔跑还是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觉”,无疑都让那帮初入社会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年轻人感到无比焦虑。 以至于那天晚上朋友和我都表示毕业三年内要买房,朋友感叹他跟其他人说的时候,别人都无法理解,觉得他太心急,难得遇到我也是同样想法。导师和我说她就是三年内把房子和车子都搞定,以至于我刚入职常说不看重钱不注重节俭的时候,她常说我很幼稚不够成熟。后来我和他们讨论工作的发展前景和我们的未来,才发现狗日的根本看不到未来。当时看完wyn文章我跟工作室的人说我在全球第一的制药公司上班依然还是没钱开饭,和几位女同学在微信上聊天时,我问她们这样会不会心累,一位女同学表示“我要买房啊,死都要做下去。”而另一位则语音过来说:“谁知道特么梦想算个什么东西。”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反应,在你经历薪水养不活自己还看不到未来的焦虑之后,你就会理解。也开始明白为什么大人总是叫你选赚钱的专业找赚钱的工作,到这时候已经不需要大人再督促提醒你了,到这时候你只能发个朋友圈告诉自己“勿忘初心”,发完就要想想上一餐用了多少钱下一餐吃什么。或许焦虑是正常的,因为大家都还年轻,最怕还是温水煮青蛙,到了三十岁才才开始陷入焦虑的“中年危机。” 当你找工作的时候你还会明白,对于工作来说,所谓的不稳定和稳定其实都是一样的。很多人宣称不要那些一眼就能看到未来,一眼就能看到尽头的稳定工作,转身投入找工作的人潮时,却又开始衡量这份工作的发展前景和晋升机会,还是要看到以后能否做到某个管理层,要看到以后自己能做到什么职位。当这份工作没有发展前景或者看不到未来的时候,往往不敢选择或者做不久就会辞职。当人们说讨厌天天重复枯燥的稳定工作时,才发现工作就是工作,不管是看似高逼格的外企还是国企,工作就是每天重复做那些事,不管是在事业单位还是在企业公司,一样会面对办公室的人际关系和枯燥无味。也许偶尔可以有些生活的小惊喜,但同样在那些“所谓稳定”的工作中也不会缺少。所以当你面试的时候说来应聘是因为不想做那些稳定重复无聊的工作所以才来面试贵公司,其实是非常幼稚无知的回答。 当然,实际上谁也不知道现在到底是弯道超越还是起跑线,过早发力也许就能跑在前面,但是前面土豪这么多,谁知道我慢一点会不会捡到钱呢?没人来拆我的房子,我还可以帮别人做拆迁,拼不了上一代,还可以拼下一代啊。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