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行走头京古城 |
正文 | 行走头京古城 唐义长 头京古城位于梵净山东麓松桃自治县孟溪镇东南部约八公里处,距今已有三百年历史。古城为正方形,周长约1.2公里,城墙高约六米,宽零点六米,内墙与外墙间隔一米有余,里面有桶子屋二十多个,戏楼一个,围子四十多个,宗祠一个,有一牌坊完好,传说建于清朝宣统元年四月,为旌表谭氏雷婆“坚守贞洁,养二子成才”而修,坊有四柱三门,六面石墓,石墓前后两面共嵌石料22块,刻有圣旨及图案,在“文革”中受损,却饱受沧桑,作为纪念性建筑物。 五月阳光,格外明朗。越野车沿着崎岖的乡村公路蜿蜒前进,走进一座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古城。透过车窗,举目远眺,四周葱绿,山涧奔流,一幅和谐美满,具有浓烈乡土气息的生活画卷徐徐展现出来。 在头京村口,老远就看见一座高大魁伟,气势磅礴的牌坊。走近一看,牌坊高约十米,宽约六七米,上写有“旌表节孝”四个大字。 瞬间,我们思绪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头京古城,环城皆山,山峦叠翠,环境优美,是旅游、摄影、度假的好去处。 极目四望,古城仿佛是亭亭玉立的少女,又像是魁伟巍然的将军,片片新绿和青赫色的城墙,在蓝天下各得其妙,相得益彰。 谁会想到当年的旌旗猎猎,马狂风萧呢!心中不禁暗暗涌动当年战争的历史情怀。 城中房屋鳞次栉比,炊烟四起,一缕阳光穿过古城,斜射下来,似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古城平添一段潇洒。 在大门口,见几位老人坐在门前的石凳上,木然而悠闲。一棵参天古树伸展着悲怆的历史造型,守候这方土地。一位名叫谭中财的耄耋老者吸着旱烟,见我们的造访,十分热情,给我们讲解了古城的故事。 老者起身,拄着拐杖一边蹒跚地往里走,一边回忆古城的光辉岁月。他说,古城不知始建于何年何月,至今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城墙修建密厚,古巷两侧矗立着一堵堵高大的风火墙,墙体挺拔坚韧,挡风驱火,防盗御敌,保护平安。 我们踩着平坦的青石步道,穿过整洁的庭院,一扇扇清式木窗,一条条深巷街道,曲曲折折地延伸着,使整个古城显得更美。在窗棂上,处处抚摸,好像那里还遗有军衣的擦痕。径直往里走,弯过城墙,拐过桶子屋,一步一景,真有点“胜似闲庭信步,恍若古城遨游”之感。走着走着,我们发现很多内墙略低于外墙,城墙均由砖石砌成,城内大巷套小巷,纵横交错,特别美妙,老者说这样城墙就更加坚固。 在巷子里,突然一群小孩子窜出来,有说有笑,不停追逐。那种童趣,把我拉回了幼年的记忆。在一城墙边,老者俯身指着一石板说,这石板上面雕刻着漂亮的梅花,当时雕的不止一块,时间长了,其他的也找不到了。我看老者说话沉缓,似乎很惋惜,我急忙按下快门。 迈进一个保存完整的桶子屋,一中年妇女陈书云拿着凳子迎了出来,招呼我们坐下。我们并没有坐下,而是四处走动,寻找那历史的气味。我们十分好奇,这里的大门及左右两厢花窗非常精致,深巷、高墙、宅院互为一体,抬头仰望,上空是一个方形天洞。一缕阳光斜射下来,落在窗上,形成一根美丽的光柱,笔直悬浮空中。可以想象,有了前辈们的高明构思和精湛技巧,才建成了这片地域罕见的恢弘壮观古建筑。 我们在城里绕了一圈,大体棱角印在脑中。古城依山而建,呈扇面铺开,布局严谨,气势轩昂,是古城固若金汤、坚如磐石的钢铁防线。 葱郁高山,苍茫河流,古城在重峦叠嶂间飘忽闪现,古道连着古城向山外伸去,宛若一条灰色的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再俯瞰整个村寨,城墙青瓦的屋宇铺排得错落有致,古朴淡雅。村与山的缓坡上,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古树巍峨挺拔,树冠相叠,给整个古城添描上一层神秘深幽,如梦如幻的色彩。 我们走出从城外眺望后山,群峰突兀,挺拔在险峻山间。跨过石板桥,桥下流水潺潺,直淌而下,打破了古城的沉寂。昨晚的暴雨突来,河水虽浑浊,仍能感受到这里的宁静。 古城里人声过耳,恍若隔世的感觉。村民们说,一到夏天,这里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在水里嬉戏、追赶。在这片热土上,曾经孕育了载入史册的谭礼裕、谭明之,《铜仁府志艺文志》、《铜仁府志》均有传。 青山漠漠,绿水哀咽。望着对面婆娑的树林,异常美丽。而那青翠的树叶,被红彤彤的晚霞镀上一层橙色光亮,恍如少女一般迷人。 岁月沧桑,塑造了它的沉默。沉默似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它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地在挤挤挨挨的建筑群中抒写着它的悲壮,静静地矗立在斜阳的余辉里,让苔藓抚慰着它的痕迹,让风儿抚慰着它的记忆,淡淡地看秋去春来,冷冷地听雷鸣雨骤。 夜幕降临了,烟岚渐渐笼罩了大地,屋子里亮起了亮堂堂的灯光,一直照着我们回家的路…… 我很愿意长时间在古城里的一角落里站着,倾听古城的故事。 我们深信,在不久的将来,头京古城会重铸先辈拥有的辉煌,创造新的奇迹。 作者寄语:唐义长,文学爱好者,对海子的诗情有独钟。如果说写作就是一个楚楚动人的抚媚姑娘,我情愿与她恋爱一辈子。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