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记忆里的清明 |
正文 | 记忆里的清明 今年的清明又恰逢周末,妻子早起来煮好了十多个鸡蛋,就连一向喜欢赖床的儿子也耐不住了,起床后吵着嚷着的非要和我“杠鸡蛋”玩。窗外天气晴好,于是一家三口决定去公园欣赏春的景色。公园里桃红梨白,游人如织,儿子也欢呼雀跃的蹦着跳着。看着眼前的这一切,不由得勾起了记忆里的清明。 记忆里的清明,是少不了鸡蛋的。每年的清明,母亲已经早早的煮好了鸡蛋,并且用红色或者绿色的染料把鸡蛋染好。这一天似乎成了孩子们的节日,耐不住性子的我胡乱的吃几口饭,然后迫不及待的抓起几个染好颜色还带着丝丝余温的鸡蛋,往外跑去。三三两两的小伙伴们凑在一起,每个人都会有几个鸡蛋,只不过是大小不一,颜色不同而已。两人一组,手持鸡蛋开始“杠”了起来。“杠”是临沂地区的方言字,读四声,大致是普通话里碰和抵合在一起的意思。“杠鸡蛋”说起来很简单,两个人都拿着鸡蛋尖的一头,然后用力的“杠”。一下、两下??????,谁的鸡蛋先破了,谁就输了。赢了的趾高气扬了起来,像是打了胜仗的将军,输了的则就躲到一边,嘴里还不忘说一句:我还有更厉害的。三两下把鸡蛋皮剥掉,吸一下流出的鼻涕,即使是脏兮兮的手指在雪白的鸡蛋清上印出了黑黑的手印也不在意,几口吃完鸡蛋,顾不得细细的咀嚼下咽,手里拿出新鸡蛋,嘴里含糊不清的喊道:我来了。如果这一天还要上学的话,那也没关系,课间的十分钟就足够了。 记忆里的清明,是少不了杨柳枝的。父亲早早的把柳枝或者松枝插在门的两侧。这个风俗是如何来的,父亲也解释不了,只知道这是从老辈子上传下来的风俗而已,这不是年幼的我们所关心的,我们更关心谁的柳哨更响。做柳哨最好的材料当然是柳枝了,杨树枝也可以,榆树枝也好,最不济的就是松枝了。做好的柳哨三五公分长最好,再长一些也行,如果太长的话就不好了,吹起来太累。柳哨只能吹出:“卟、卟、卟???”的单调声音,小伙伴们在一起比的就是谁的柳哨吹得更响。有时候,几个人排成一队,一边走,一边吹,那一刻的我们似乎吹的不是柳哨,而是在演奏贝多芬、肖邦或者莫扎特的作品。 记忆里的清明,也是少不了踏青的。舒适宜人的温度,柔和的春风,如果再约上心爱的她,想起来也是一种向往的快乐。那年那月,那一段情,那一个姑娘,也是一个天气晴好的清明,我约她去爬山。山不是很高,我们也没有爬到山顶,就在半山腰的一块巨石边上,我用初吻夺走了她的初吻,娇羞的脸上腾起了一片红晕,看的我都痴呆了。也曾信誓旦旦,也曾花前月下,青涩的我们最终没有走到一起,现在想来,是自己太过于任性了,把那一份纯真的爱情埋葬在了春天里,随着岁月的长河已经飘逝远去。 记忆里的清明?????? ?????? 时光如梭,那一个又一个的清明离我们远去,而岁月的长河依旧缓缓的流淌着;幡然醒悟,等我们觉得珍惜时光的时候,那青春的尾巴也带着嘲笑的眼神抛弃了我们。 曾经清明,今又清明。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