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厦门旅游散记 |
正文 | 厦 门 旅 游 散 记 蔡 怀 森 一 航班飞临厦门上空,开始急速下降。穿过云层,舷窗外瞬间鸟瞰到一片海口滩面,可能是适逢退潮,呈扇状的滩涂伸展向大海,间有涓涓细流,一片土黄色。 片刻间留存的印象:蓝的是海,东海,台湾海峡之海,金厦相间的海。黄的是江流滩涂。这里应该是福建九龙江的入海口。前面浓浓绿荫中的点点楼宇、码头、港口,星星点点的货轮……。这就是厦门了。 飞机平稳降落在厦门高崎机场,这就踏上了厦门这座美丽的城市。 二 旅游团的大巴车开出市中心,沿海边公路行驶。一路行进中,知道了这是厦门的环岛公路。 厦门原本就是一座紧临大陆的岛屿,只是多年来相继建成的一座座公路、铁路大桥,连同兴建不久的海底隧道,使之与大陆紧密相连。 厦门景色优美,与台湾金门隔海相望,厦门融侨乡风情、闽台习俗、海滨凤光、异国建筑为一体,气候温润,四季如春。 环绕厦门岛的沿海公路本身就是厦门一景。公路沿途,榕树婆娑,椰林处处,礁岩兀立。港口的喧嚣,厦门大学不老的姿容,南普陀寺精致的庙宇殿阁,鸟语花香中的座座别墅楼宇,有些路段干脆就是建在海边的栈道。碧海中的浪花涌动,海风临窗。导游介绍:这条环岛公路现已成为国际马拉松的著名赛道,每年二月,这条景色优美的环岛公路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在这里竞逐。我想得更多的是,年轻的情侣,一人一辆自行车,在这条道上骑行,奔放着青春的活力和激情。老人们在临海的椰林中、榕树下漫步,在海滩上憩歇,看潮涨潮落。或是一辆小电动三轮车,载着老伴,环岛倘徉,观云聚云散,看碧波涌滩,注目海上落日之余辉,灿灿的夕阳。 三 曾厝垵,是这次旅行中的一个去处。 曾厝垵,这是厦门地方名称,打探了一下,也就是和内地的李家村,赵庄,席桥,马家河子,张家寨,朱家圩,康家会,刘家堡,罗峪口,靠山屯是一个意思。 曾厝垵现在是紧靠海边的一个社区,一个小镇。准确说早先就是一个小渔村。 村中的榕树、香樟,村边的椰林,椰林边上的沙滩、大海。再精确一点对往昔的描绘就是一首歌里唱的:“大海边,沙滩上,风吹椰林沙沙响,渔家姑娘在海边,织呀织渔网,织呀么织渔网……”。 当然这种几十年前的原生态地方风情,如今的游客无论如何是看不到了。 现在的曾厝垵,几条纵横交错的小街,满满排列的商铺,装饰别致、色彩缤纷的店招、牌号,都在竟相表现着台湾的风情特色。各式各样的海鲜烧烤小吃,也都是台湾风味。 这里众多的水果摊点较有特色,无论你买什么样的水果,特别是芒果、凤梨、火龙果,摊主都会熟练的将水果去皮去核,切成小块,盛进一个硬纸桶,加上小竹签递给你,生意特好。 挑了一只大大的芒果,很快做好,端在手中,一面继续逛街,一面用小竹签享用,感觉特别有情趣。 满街台湾风情小吃的招牌,招牌下满是涌动的人流。 走在小街深处,忽然被一座并不起眼的门庭吸引,不算很大的门楣上,一块不大的匾额,上书“曾厝垵村史室”。赶紧走了进去。里面空间不大,也没有什么规制结构,好像是由原本几处普通的民居连通改造而成。一面墙上有一些类似前言介绍类的文字,其中一幅题为“风情曾厝垵”的画面,附注“中国最文艺的渔村”,意境很美,但感觉没有什么完整的内容表述。只是大致介绍了这里以前是个渔村,人口状况,属地管理,接着就是一些图片,几幅老照片,展现这里的古旧风俗民情,婚丧嫁娶礼仪。再进去可以看到墙边空间处放置的一些古旧家具,以往年代里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在一处墙角上还倒扣着一只小舢板。 不大的空间里,较为显著的一些地方都放置些包装精美的土特产,有咖啡、台湾鱼干、桂花香榄、福建“铁观音”、“大红袍”。还有一些有关厦门、鼓浪屿地方风情类研究的书籍。 一个能成为旅游景点的城市、乡镇或一个古村,一户大院人家,能展现其历史,备其史料留存,这其实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越是真实的历史,越具有价值。而这些地方的历史往往就可能是一处难能可贵的人文景观。 我们已经有了阮仪三、吴冠中这样的古建筑和美学大师,发现并推崇了一个个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名城。我们好像还缺一些人文历史大师,帮助指导做一些名古村、古城镇的历史研究和展现。当然应该是真实的历史展现。这些工作往往更具价值。只是可能有一些观念上的难度罢了。 再说曾厝垵。 这里应该有过苦难,也有了现在不一般的富庶。 厦门岛几乎没有耕种的土地。曾经的曾厝垵完全靠打渔为生。男人出海,搏击风浪,女人守家,滩头相望,这是一种苦。打来的鱼虾能换回多少粮米,够不够生存度日,也是一种苦。台风掠过,片瓦无存,这又是一种苦。多少人下南洋谋生存,有的成就了事业,也有的音信全无。这些都应在村史上有所反应。 这里经历过举世瞩目的金门炮战。村头的炮阵地,全村男女扛动枪的都是民兵。著名的女子炮班,十位姑娘,操一门八五加农炮,炮口对着金门方向。 新媳妇头戴斗笠,上身是紧身小衣,子弹袋缠在腰间,下身是肥大的裤子,露着肚皮,肩扛一杆钢枪,目光炯炯有神,和解放军战士一起巡逻站岗……这些都可以在村史中展现出来,还会是一种纯美的历史风情。 至于几十年一直处于海防前线的厦门,几乎没有工业,没有相应的产业基础。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经济生活状况怎样?如能如实展现一二,就更值得称道了。 改革开放后,两岸和缓,金厦和缓。久久隔离的亲人回曾厝垵了,在家乡投资兴业。这些在曾厝垵的村史上也应有一笔。 接下来是走私风潮起了。 据说当时曾厝垵的父老村民,男女老幼,走得动路的,上得了船的,都运起了“水货”。 很简单,在目光看得见的所谓公海上,在金门方面管控的水域中,有货轮停泊,渔村的大小船只涌上,购得电子手表、打火机、录音机、照相机、电视机、电子计算机、录音录像带,各式金手饰等等物件,在船下钉上铁扣,用密封袋装上货品系在船底的铁扣上,运回村边滩头,晚上取回。这就是国人一度又懂又不懂的“水货”。 这样的风潮曾持续了很长一段时期。那时内地社会上的一些闲散人员,只要到这些地方走几趟,带些东西,在车站码头不被发现查扣,就是改革开放最早富裕起来的人。那时叫“万元户”。 当时的地方政府、海关并非不管,面对类似“人民战争”或“群众运动”的场面,实在是力不从心的。 人们穷怕了,苦够了,遇到能挣钱的机遇是挡不住的。 曾厝垵人由此进入了真正富裕的生活状况。 这一段史实虽是曾厝垵有史以来最具色彩的一幕,但要写入村史恐怕就不行了,起码是现在不行。只能留与后人去研究留笔吧。 现在的曾厝垵,没有工业,没有农业(渔业),满街的商铺也少有曾厝垵人打理。曾厝垵人似乎已经完成了创业的打拼和财富的积累,现在靠房地产、商铺租赁就足够享用了。 四 在厦门旅游,导游几次提到厦门岛的“一岛三名人”即:陈嘉庚、郑成功和赖昌星。特别提及不要说这三人的坏话。 思忖着:陈嘉庚、郑成功都是历史上定格的名人,自不待说,无非是厦门人对著名的走私名人赖昌星还有着另一番解读与评价罢了。 地处台海前线的厦门,改革开放之初,全市工业产值不足十个亿,不及北方一个大型国有企业一年的产值。深圳虽然基础条件更差,但紧靠香港,“洼地引水”,很快就流进了满地的活水。厦门长期是备战前线,军事对峙之地,不可能有发展。改革开放后最早的投资产业也就是地板砖。整个厦门岛除了港口码头优势外,就是渔村、渔民结构,没有象样的产业基础和人才储备。在这种情况下,遇上改革开放大潮并被列入排头兵,自然上下都有些“急功近利”,“有水快流”的动机和意识。 改革开放,说直白一些,就是有些事情不能再按传统的一套来搞了,“放一放”,“松一松”,“机制搞活”。把多年来捆得死死的绳索给解开一些。“破一些规矩”,“不管白猫黑猫”,有资金,能发展就行。“试水”“摸着石头过河”。 这样的气候,土壤和环境氛围,没有赖昌星,也可能有张昌星,李昌星。事实上在我们的社会中,也可能还有着若干巨额财富来源存疑的富豪昌星们。只是赖昌星是一草根出身罢了。 赖昌星在厦门曾有若干产业,但主要从事成品油走私活动,有专业公司,有专门的港口码头。赖昌星也曾捐建了学校、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少不了对厦门地方的贡献。偷漏国税是肯定的。说上下官员们都不知道赖昌星的走私活动,那是低估了大小官员们的智商和能力。厦门要获得资金,要发展厦门经济,可厦门只有港口、码头和做贸易的条件。想让中央给批复一个可从事石油类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公司,似乎不太可能,这块蛋糕是央企中石油、中石化的国家嫡系子孙们专营的。眼看着这块蛋糕尝不到,出来一个赖昌星办到了这个事。当然知道这是类似无照经营,且偷漏国税的违法行为。但厦门地方可以一不知道,二不清楚,三不参与。不出事,大家一起享用香喷喷的油料、金钱、还有“红楼”。出事了,自然有赖昌星顶着。当然一旦认真查起来,一些介入参与的、脱不了干系的、沾上荤腥味道的官员们则要尝点苦果了。 实际情况还不这么简单,据说部队也掺和进来了。部队有一阶段要搞“创收”,还有创收指标,当一当赖昌星的靠山,从赖昌星那里分一杯羹,为部队建设创一点收入当然也是美事一桩。据说赖昌星还有部队内部的一个什么衔和职称。 这么多的大鬼、小鬼、罗汉、神仙侣伴着,陪着,赖昌星想不做大都不行了。终于事发了。 眼见得起高楼,眼见得楼塌了。赖昌星跑出去转了一圈,还是回来就范了。据说在狱中还算安逸,没有什么受虐待的说法。 赖昌星几百亿的资产归了公。这对厦门人来说实在是无所谓的事。然而对政府,多了这一笔巨额资产,除了美元、现钞好办,若是将这一片资产管理起来,还未必是件轻松的事。比如赖昌星在厦门捐建了二十多所养老院,主要赡养底层困难群体的老人,一切费用当然由赖氏集团提供。而当其资产没收归属政府后,提出要老人们按时缴纳养老院费用时,老人们当然有想法、有说法、有矛盾、有愤怒了。 五 厦门旅游自然也少不了购物。去专门有导购人员引领讲解的物品售卖处。 厦门旅游购物有其特点,总的印象是物实用,价适中。除水果,海鲜干货外,主要就是金门菜刀和金门高粱酒。曾疑惑在厦门购金门土产,其实是金厦相距太近了,尤其是金门菜刀与厦门有着奇妙的渊源。 进入金门刀具卖场,门旁架设着一门八五加农炮。门口排列着大小各型炮弹,辨认一下,从155口径的重加农炮到120榴弹炮、重炮,炮弹口径不一,甚至还看到了日式的山炮炮弹。当然应该都是卸去底火引信的。这些无非都是在渲染金厦间曾经的炮战。有数据表明:从1958年至1979年的二十一年间,共有54万发炮弹落在金门岛上。 打了54万发炮弹的结果是什么,应该去请教军事专家。眼前的结果是金门人用这些打过去的,带着血与火的炮弹皮,年复一年,硬是打制出一把把锋利无比、名震四海的金门菜刀。而这样的菜刀今天时时刻刻以其质地优良,品牌卓著,兼有悲壮的故事情节在大陆销售。 导购小姐绘声绘色的描述着那场炮战,强调着谁家的刀才是最正宗的金门炮弹皮菜刀。 炮击之,刀还之。金门人如今以刀中是否含有炮弹皮来显示其产品的正宗,缘故是几十年过去了,真正的炮弹皮还有多少,已经成迷。 还有金门的高粱酒。 金门长高粱,自然也就有了高粱酒。 在购物大厅里,一幅大尺寸的照片让我嘱目一番。照片上马英九还算英姿端庄的面容,身系围裙,全神贯注的端着一簸箕蒸熟的高粱米酒酿,撒向发酵池,背后有热气蒸腾、酒香四溢的场景。这应该是金门高粱酒的最佳诠释。 一种精装的高粱酒瓶上,有一幅马英九、吴敦义二人共持一瓶高粱酒的照片商标。更为新奇的是看到一盒精装放置两瓶的金门高粱酒竟是两发75山炮的炮弹模样,金黄灿灿的一发山炮炮弹,竟是一瓶金门高粱酒。 记得不久前,在新加坡的习马会,马英九送了习主席两瓶金门高粱酒,该不会是这种包装吧。习主席回赠的是茅台酒。 血肉之躯,曾经的几十年搏杀,如今战火硝烟散去,尘埃掩上了万千白骨,刹那间:“……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 六 经历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都不会忘记有一首“鼓浪屿之歌”的名曲。 1979年,金门炮战宣布结束。两岸关系氛围渐变。大陆改革开放之风渐起。随后就有了“鼓浪屿之歌”:“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歌词大意是大陆思念宝岛台湾,盼望台湾回归祖国。词意其实一般,而曲调旋律却极其优美动人。一则是多年来文化艺术思想禁锢,国人多少年很少能听到优美动人的旋律。再则整个曲调咏颂出对碧波荡漾的大海、台湾海峡、岛礁和鼓浪屿的深深情感。整曲乐章就象打开一幅充满诗意的动人画卷。尤其是远离大海的人们,会从歌声里,想往着碧波中的鼓浪屿,美丽的日光岩及对岸的基隆港……。 如果说厦门是个花园城市,鼓浪屿则是这座花园中的一处最精致的景点,是一座大盆景,一道风光,一块翡翠,一枚宝石。 从厦门港轮渡码头乘船,十几分钟时间即到了鼓浪屿。 鼓浪屿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四面环海,与海风海浪相拥相伴。 上得岛来,或许是旅游胜地的管理特点,整个岛上无一辆机动车,避去了无处不在的车马闹市之喧嚣。岛上处处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根须密布、枝繁叶茂的榕树,直立的桉树、椰林,长青的棕榈、竹丛。白玉兰点缀其间,龙眼、桂圆枝上余果可见。香樟是主要树种,凤凰木、蒲桃已绽放开红的、黄的花朵。当然,到鼓浪屿还是要感受一下这里的海。鼓浪屿四面环海,无浊流,无泥滩,四周礁岩、沙滩与大海相伴。这里的海,清清的,蓝蓝的,沙滩细软。海风很柔,很爽。夏日里,海滩上色彩缤纷,人们在这里与大海亲密相拥,尽情感受着大自然赐与的碧海风情。 鼓浪屿最具特色的还是岛上各式历史建筑。 如今各地方的大中小城市,人们看到的建筑群,从煌煌国企的豪华大厦到大中小政府堂煌端庄的办公楼群,从资本大鳄们的商贸中心广场到各等级类别的住宅小区,无非都是那几十种、上百种的图纸翻版模式,因而有千城一面之说。。即或是人工打造的古城、古村镇,很多也失去了历史沉淀的气息。鼓浪屿应该是类外了。 细看鼓浪屿上掩映在绿树丛中红瓦粉墙、风格各异的小楼建筑群。一百多年间,大致有这么几个兴建过程。一是1841年的鸦片战争,列强炮舰打开了这里的门户,登上了厦门和鼓浪屿,看中了这片美丽的岛屿,相继建起了领事馆、贸易商行,同时洋人的眷属、商人、官员们开始在这块岛屿上居住生活。他们建教堂,建医院、学校、银行,当然也会有各式各样的酒吧、咖啡厅、会所。一座座别墅式洋楼,依岛礁上的地势地貌拔地而起,最多时曾有18个国家在这里建有领事馆。这时,岛上的古希腊柱式陶立克、罗马式园柱穹顶、哥特式尖顶、伊斯兰园顶、巴洛克式的浮雕、门楼、壁炉、阳台、钩柱都在这里展现着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色彩。这是鼓浪屿现代人文建筑形成的第一阶段,也正是这一阶段,奠定了鼓浪屿后来发展变迁的基础。 第二阶段应该是民国时期,在原有特色建筑的基础上,一些海外的华侨富商在岛上陆续兴建了一批住宅别墅。叶落归根,颐养天年。再就是当时的民国政府,也曾在岛上建有一些办公用房。国民党撤离大陆时,蒋介石曾在岛上住过一夜。 最后的建筑是1941年,日本人占领鼓浪屿,在岛上建了包括领事馆大楼在内的一小部分建筑。 解放后历经几十年时间,因岛屿上收归国有的房产比比皆是,且地处前沿阵地,便不再见有建筑。在当下城市大拆大建的风潮中,几年时间便能改观一座城市面貌的今天,鼓浪屿没有大拆,也没有大建。鼓浪屿的建筑虽经一百多年,没有危房,没有“城中村”,没有“棚户区”。没有什么需要改造的地方,一定要拆,就是拆历史,拆景点,拆古迹。就这样,鼓浪屿依旧是散发着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的鼓浪屿。还是一座海上花园般的岛屿。 鼓浪屿东南边缘,一处突兀高耸的礁岩,似由两块巨石相依矗立,称之为“日光岩”,是鼓浪屿一景。千万年的风雨洗刷,岩石上下光洁,壁立百丈。沿人工建成的石阶拾级而上至顶,面对大海,感觉身在大海的怀抱中,想起“鼓浪屿之歌”:“……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见云海茫茫,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 前方的大海就是台湾海峡了,海峡的那边就是台湾岛,就是美丽的基隆港。台湾岛当然是看不到的,基隆港也不会看到,离台湾近一些的,有着一大片岛礁海域的澎湖列岛也看不到,那可是台湾海峡中最美的澎湖湾。众多的岛礁“有阳光、沙滩、还有一位老船长……” 眼前能清晰可见的是金门列岛,大担、二担至五担排列的大小岛礁,还有大嶝岛、小岛嶝、大屿礁、小屿礁……。这些岛礁现大部分由台湾军方管控。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这里枪炮对峙。几十年炮击金门,血与火相拼。也曾有反攻大陆的枪弹在这里一次次试水,紧邻御边的解放军战士持枪旦戈,日夜巡视。双方心战的播音,敲击着各自军人的心灵。当地人都知道,曾有过几次登岛战斗,算是解放台湾的试演吧,结果都被守岛的国军打了回来,且伤亡惨重。这些一般人是不知道的。 在自己青春年华最美好的一段岁月里,也曾“手握一杆钢枪,身披万道霞光,我守卫在边防线上,为伟大祖国站岗……”。 那时感觉光荣、神圣。当然最满意的还是每天三顿的米饭、馒头和一身绿军装。 那年头,社会上好像没有什么能出彩的人生,军人还算是引人瞩目的。 鼓浪屿如今成了著名的风景胜地,可应该知道的是:在我们国家从北到南的海岸线上,象鼓浪屿这样的岛屿不会少于万座,比鼓浪屿更大的岛礁为数也不少,只是绝大部分还是荒岛,是渔人和农人出没的地方。试想,如果没有当年被打开的门户开放,没有那些我们今天恭敬有加,千方百计招之引之称为外商的洋人们的投资、贸易,同时还带来了教会、医院、学校等现代社会生活模式,鼓浪屿还会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很难说。 七 金厦海峡游是厦门旅游的重要内容。 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厦门,当然要乘游轮沿金厦海峡,也可以称之为台湾海峡的海面,领略这里特别的区域风光。尤其是看金门,是这次旅程的亮点。 从厦门游轮码头登船,这是一艘两层仓位,上有顶层观光平台的游船,每船二百人左右,游客票价百元,效益相当可观。 游船沿金厦相间的海域前行,船仓中有服务台,还有标明各种价位的茶座。服务台陈列各式包装精致的海鲜、果干、饮料和“大红袍”,“铁观音”茶叶。在服务员小姐一阵阵的商品促销声中,游客开始从海上看着一边是鼓浪屿及外海风光,一边浏览着厦门的沿海面貌。 当游轮驶向一片外海时,服务员小姐停止了商品的促销,提示游轮右前方海中的一座红色浮标告诉游客,那是海上的军事分界标识,游轮此时正在接近浮标,并要越过这里的分界线。 这里是金厦之间的区域分界线,也可算是大陆与台湾的海上分界线。分界线的这边是厦门管辖范围,分界线的那一边是金门,也是台湾管控的海域范围。 我们平时看地图,看台湾海峡,怎么也不会想到金厦之间,或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海峡分界线竟然离大陆岸线是这样的近,而且就是近岸船舶航行的航道。厦门一边的海域,沿岸滩浅,礁岩密布,较大吨位的船舶进出港口,需贴近海上的军事分界线,因此往往还会招来台湾军方的抵近监控。 1987年10月,厦门大桥开工建设,一些大型工程船往来需经金厦海峡,一次,一艘带有水泥桩的40米高的打桩船经过海峡界外航道,遭来金门军方排炮警示性轰击,一发发炮弹炸在外舷水面,形成浪柱,直至工程船驶离外航道。这件事曾引起国防部和交通部的调查。 游轮早已进入外航道,服务员小姐此时顾不上促销商品了,而是提高语调,变成了导游小姐,以略带自豪的口吻告诉游客:游轮现已进入金门军方控制海域,这里是块神秘的地方,这里有过二十一年的炮战,有过几次规模不等的登岛作战,这里海中时隐时现的大小岛礁,每一座貌似平常的岛礁中都有密布的防御工事。 忽然导游小姐的声音变得高亢起来,提示游客看着右前方的大担、二担岛上有一面高高飘扬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那是台湾中华民国的国旗,飘扬在前方的岛上。小姐例循旅游景点的导游职责,绘声绘色的介绍着,好像是人们都没见过这面旗帜。她当然知道此时此地的这面旗帜,是这次旅程中的一个亮点,也能说成是旅游产品的一个卖点。经导游小姐指点,众游客凝神观望。都看到了前方小岛上一面高高飘扬的青天白日旗,可惜还是太远,照相有些困难。 游轮的最终目的地,也是这趟行程最大的卖点,金门前沿岛屿、大担岛边缘的一角到了,随着导游小姐的提示,人们都看到了大担岛前沿,朝向厦门大陆,一面巨型白底、红字、绿檐顶的标语墙呈现在游客视野中,据说该标语墙叫“心战墙”,有四米多高,相当于二层楼高度,三十多米长。上面八个楷书繁体红字“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每个字有二米多高。全船游客此时都在做同一件事,就是拍照留念。寻找最佳角度,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和自己留影在一起。 游轮停止了前进,在慢慢调转船头,这时导游小姐又提高了声调,一遍遍介绍游客去顶层照相,那里有展现“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背景的最佳位置,每张照片立等可取,收费20元。 游轮越过界线到达这里的位置,而且是每天川流不息的前往,好像是与金门方面有一些默契,这家游轮旅游公司与金门岛上的军方或一些部门肯定有什么勾结。抑或是有利益分成也未尝不可。 正常情况下,大陆船只是不可能越过管辖界线抵近金门岛礁的,曾有不惧事端者,似抵进岛礁,随即就会有机枪弹雨的警告射击。 与金门前沿大担岛相持的厦门胡里山炮台,有座瞭望所,高倍望远镜里,可以看到大小金门岛上的一切目标。 一个阳光和煦的日子,一位德高望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这里用望远镜观看了金门岛,看毕后,对着身边的战士说:“他们都是我们的骨肉同胞,是我们的亲人啊”。和缓的细语,低柔的音调,一字一顿,象是一位慈祥的老祖母在叮嘱着子孙……。 3000米上空的副高压、暖流,迎着西伯利亚寒潮,碰撞成翻滚的浓云,一阵隐隐传来,沉闷的、连续的、滚动着的雷声,在长空中上下炸响……。 半个多世纪的血雨腥风,刀光剑影,“千万不要忘记”的苦海深仇,殃及子孙几代,株连宗亲无数。千百万人头落地,累累白骨堆起……。 如今又成了骨肉同胞,成了亲人了……。 两岸和平发展,两岸各种交往在增多。 中国在崛起,国家强盛了。领导人“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游轮调转方向,返回厦门港。 站在船尾,望着远去的金门岛,看着碧海中犁开的一条细玉般浪花铺就的航道……。 再见了,金门。再见了,厦门。 2016年 4月 2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