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利国又利民 |
正文 | 北京:“三公”预算决算要细化到公务接待人数。(北京青年报 5月26日) 北京市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北京市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提出做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经济结构调整、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相关信息、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及深化改革这4个方面17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比较细致,比如要求各单位“三公”预算决算细化到公开公务接待的人数和批次。 诚然,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严格执行,严密的扎紧了制度的笼子,将权力私用、权力滥用关进了牢笼,各项考察活动明显减少,接待费、调研费、公务用车大幅度缩水,公款吃喝得到严厉的遏制,公款采购行为也被及时“喊停”,“三公经费”全面“瘦身”,把牢了政府的经济关口,纯洁了党员、干部的队伍建设,为树立清明廉政的政府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经费公开之举是政府表明整改作风的决心的体现,也是一年到头对经费的收支使用情况给老百姓一个交代。“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款如何使用,使用到哪些方面,具体分配多少,理应给人民群众一个交代,严格控制从公款使用上滋生的腐败温床。只有深刻认清公款的性质,才能克己奉公,大公无私,将公款更多的用到便民利民的基础设施建设上,用到惠民富民的公共事业发展上,用到提高全民素质的精神文明建设上,全面落实在为民服务的项目上。 “三公经费”公开的数目是否靠谱,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数据的增与减,落在纸上,也就是一笔一划的差异,而落在人民群众心里的就是政府形象好与坏,党员干部优与劣的差距。高度重视数据的真实性、精准度,才是经费公开有效性的切实保障。每一笔公开的数目要力争做到具体分析,客观看待,实事求是,力戒账目存在“障眼法”,堆砌主观说辞,降低经费公开的可信度。 进一步让“三公经费”有减无增,还在于预算精准,合理压缩。让“三公经费”紧一紧,干部作风转一转,人民群众赞一赞,才能实现公开“三公经费”,晒好政府账目的最终目的。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