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毛主席时代为何“穷”?必须用事实给人民说清楚! |
正文 | 毛主席时代为何“穷”?必须用事实给人民说清楚!(孙照广) 导语:毛主席时代的民生清贫,是有的人抓住不放,刻意攻击毛主席的"罩门"。当年毛主席时代的“穷”,被某些阴暗和龌龊的人进行反复谣传,自然会被不明真相的人误认为那就是史实。 而扭曲了历史,往往就扭曲了未来。而扭曲历史的要害,正是要扭曲未来。要想追求未来,让人民和子孙后代们真正了解毛主席时代的“穷”,就必须用事实还原历史,给人民和后人讲清楚毛主席时代为什么“穷”! 毛主席时代的"穷根"在哪? 在毛主席建国时代28年的民生里,那时经过多年的战争建国后一贫如洗,包括毛主席在内,全国人民基本都穿带补丁的衣服,主食基本以粗粮为主,甚至瓜菜代,这都是事实,可"水有源,树有根",毛泽东时代的民生为什么不富裕,有如下四大深层次原因。 原因一:新中国建在"一穷二白"之上。建国时,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压迫和几十年的战争,几乎没有工业和基础设施,文盲率80%、婴儿成活率20%、科技水平处于十九世纪中叶。要资本没资本,要技术没技术,要外汇没外汇,要海外市场没市场………建国前,国民党把大陆的财富掠夺一空,将价值数百亿美元的黄金和价值不可估量的文物等所有地面上能带走的重要财富大都运往台湾,留下了天文数字的通货膨胀。那时,全国人均资产仅仅1美元多点,就是说将全国的固定资产若平均分配,每人只占有一美元。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产值是180亿美元(一美元兑2.75元人民币),每人平均只能分到十几元钱,农业产值占80%,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原因二:建设新中国一分钱掰八半花。治国就如治家,一个穷家要过上好日子,在保证吃饭的前提下必须要勒紧裤带,将有限的资金放在扩大生产,培养孩子上学,建房盖屋娶媳妇上等等。处于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一分钱八下里指望着。在绝对困境中建国,毛主席要顾民生,可也要节衣缩食的筹集中国工业化的资金,在这样的环境中,必须要勒紧裤带过些紧吧日子。 在极端困难的国情下,"一要保吃饭,二要搞建设",就是个两难,又是必须坚持的大政方针,民生的重点只能是保吃饭,只能保最基本的民生,这是万般无奈的无奈。在这样的国情下,勒紧裤带也要建国,这也是一个伟大民族的历史悲壮。在这样的国情下,就是睡地窨子,也要艰苦创业。毛主席时代的28年,创造出远远超出5000年中国创造出的物质财富总和,他成就了中华民族创业的辉煌! 原因三:"准战争环境"要用钱卫国。毛主席时代整个处在"大战不断,小战(局部战争)接二连三,一切按最坏的情况做准备的“准战争环境"下。评论毛主席时代的民生,绝不能脱离"准战争年代环境"的客观历史实际。 原因四:国内局部战事不断!刚建立的新中国,内有上百万国民党残兵、上百万土匪作乱。国内剿匪从1949年进行到1962年;国内战争从1949年进行到1974年:舟山群岛之战、万山群岛之战、上海防空保卫战、海南岛之战、东山岛之战、东海海战、一江山岛之战、炮击金门、西藏平叛、反台湾国民党军队特工登陆骚扰、"八·六"海战与崇武以东海战、对美国和台湾国民党空军的反侦察、反袭扰作战。 还有,1960年底至1961年初,中国边防部队与缅甸国防军在中缅边境"金三角"地区前后两次实施了联合清剿国民党残军的作战行动,史称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这是我军历史上特殊的、鲜为人知的越境作战行动等。 卫国立威必打之战! 毛主席时代国土寸土不让,打卫国立威之战绝不手软! 1、抗美援朝投入举国之力。1951年,中国的全部财政预算才126亿人民币,军费比例超过50%,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这是中华民族的自立之战,无论花多少钱,都必须去打!我们最后打赢了! 2、饥饿中打赢了中印之战。三年困难时期,急需休养生息,可印度咄咄逼人抢占中国领土。 苏联与美国装备和支持印度发动边界战争,毛主席坚定地说:不管你印苏联军,还是美印联军,即便再来一次八国联军,我们中国也要与你们打!打出一个真理来。短短30天,中国完胜中印之战! 3、援越抗美投入53亿美元。美国军事作家、评论家拉瑞斯约本海默说:在毛泽东那个时代,只有那个时代,我们空军在靠近北越领空时候,战斗机就会自动报警,因为那里有中国派驻的34支火炮与导弹防空营。 我们国家:美国!请你永远记住这位伟人:毛泽东! 4、中苏边界冲突耗资巨大。珍宝岛战斗规模不大,但对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之深,却超过了建国后历次军事斗争,举国进入"要准备打仗"的临战态势。 5、西沙之战意义深远。1973年9月,南越非法宣布将南沙群岛的南威、太平等10多个岛屿划入版图,还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于1月15日派驱逐舰队强占西沙金银、甘泉两岛。中国军队收复三岛,全歼入侵的南越军队。 没有那一场硬仗,中国现在还有南海吗? 备战备荒一刻不停! 仗可以不打,但兵不可一日不备。 1、"深挖洞"建成地下长城。珍宝岛之战一爆发,中国全面进入了"要准备打仗"的临战态势,为防苏联核袭击和入侵,全国城市军民集中力量修防空洞,仅北京市平均每天有30万人参加战备劳动,修建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体系,面积达二百七十多万平方米。 2、"两弹一星"投入168亿。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毛主席下大决心:"当了裤子都要搞"。之后,中国拥有了原子弹、氢弹、导弹、动力攻击潜艇、卫星。没有"两弹一星",就绝没有今天中国的地位! 3、"三线"建设投入6000亿。准备早打,打核战争,"三线"建设把沿海事关国家生死存亡重要的轻、重工业往西北、西南搬迁就投入6000亿元。这些钱都打水漂了吗?投入6000亿元的"三线"建设,不是建设和开发大西北、大西南了吗?没深刻改变中国经济建设的格局吗? 毛主席是"人民大救星"! 民生需用钱,建设需用钱,打仗需要用钱,国家又"一穷二白",在这样的情势下,毛主席时代的民生必须勒紧裤袋去艰苦创业! 1、谁最有资格评价毛主席时代的民生?民生是人民的民生,毫无疑问,人民最有资格评价民生。而最有资格评价毛主席时代民生的人,应该是当时最普遍的大众百姓,而不是那些受了一些委屈的所谓“精英”在那里大放厥词!因为,人民是那个时代民生的主体,还都有共同经历了新旧社会的对比。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前几代老人都经历过旧社会啼饥号寒,流离失所,卖儿卖女,妻离子散,老一代人最有体会是毛主席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毛主席不仅根本性的改善了人民的生存条件,让饥肠噜噜的人民吃饱了饭,衣不遮体的"东亚病夫"们有了衣穿,结束了洪灾涝难造成的流离失所,更开天辟地第一次作了国家主人翁!无论工人还是农民,从此不再受当官和有钱人的气,人人相对平等。民心是镜,民心如天! 毛主席时代走过来的广大工农群众依然深切怀念毛泽东!因为他们深知:相比旧中国的悲惨生活,毛主席时代的民生,无疑是极其伟大的历史进步! 2、农民咋算毛主席时代的"穷帐"。1970年至1980年小麦市场价格:0.38元/市斤。农民卖掉一市斤小麦可给读小学的妹妹交0.28元书籍费(八两小麦); 农机所需柴油价格0.08/市斤,1市斤小麦可换4.38市斤柴油; 公共汽车每次收费伍分钱,一斤小麦可乘柒次公共汽车还有余; 一张电影票只需壹角钱,一斤小麦可看3.8次电影; 一个鸡蛋伍分钱,家里养只老母鸡下蛋,就足够供两个学生上学,还能供应家里油盐酱醋茶之需。 毛主席逝去后,联合国为毛主席默哀! 人民怀念毛主席,怀念那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时代! 毛主席那个时代,全社会充满正能量,激情岁月的年代让那个时代的人们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大写的、扬眉吐气的中国人。虽然后来被某些人否定,但那时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工人、农民群众的觉悟、素质,都有一个不忘初心的思想和境界,处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全国人民整齐划一的品质达到了中国人人类历史空前绝后的最高峰! 比如现今某些人盛行追求的人际关系,在那个夜不闭户,拾遗交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清澈纯朴时代的岁月里,以当兵来说,排除少部分有权有势有关系或军二代、红三代之外,当时中国军队绝大部分的普通兵员质量大都是百里挑一,飞行员选拔更是千里挑一身体健康无瑕疵、且文化程度达到征兵条件的优秀青年,在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健康复查、政治审查、学历调查后,才得以被国家录取,绝没有学历造假、健康造假等问题。 以人民军队来说,那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级观念非常淡薄,无论你是男兵或是女兵,无论你是白发苍苍的将军,还是初涉军营的新兵,只要有缘相见,大家都是最亲热的兄弟姐妹。 特别是那个风气、风貌纯真又正气的年代,军营里每一个战士的进步与提升,那时还不盛行找关系、比背景、送礼这一套,无论当班长、学技术、入党、提干,战士之间的竞争力非常明显,基本上都是从训练、工作、学习成绩上明明白白的比,正因为如此,那个年代的解放军这所大学校也确实锻炼造就了几代优秀的军人,这与眼前某些部队的风气相比,他们恐怕逊色不少?所以,至今,那个年代朴素的战友关系,纯真的军魂风貌,依然是现今部队政治、军魂教育的基础。 毛主席时代,代表的是一段充满了激情又让人想起来热血沸腾的记忆,那是几代人的美好岁月。在那些年代的时间里,上至中央领导人,下至每个工人农民,任何人都是平等、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 我们再来回味这样一幕: 当年尼克松问毛主席:“主席先生,你有什么特长?” 毛主席听闻笑着道:“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我的特长。” 尼克松听闻翻译之后,举起茶杯,以示尊敬! 今天,毛主席虽然已经离开我们整整44年了,但人民对他的思念,却越来越浓烈!春夏秋冬,从老中青,到少年学童,到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和韶山毛主席广场,悼念毛主席的中国人民越来越多! 秋收起义的呐喊,井冈山上的红旗,长征路上的艰难,宝塔山下的峥嵘,坚决抗战的奋起,西柏坡边的决胜,中南海里的恢弘,滴水洞中的焦虑……… 毛主席是殚精竭力的伟人! 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魂! 毛主席是中华复兴的根! 吃水不忘挖井人,人民想念毛主席! 毛主席没给子女留下一分钱的物质财富! 伟大领袖毛主席艰苦朴素的家风有著名的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这样的家规、家训,彰显着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风骨、风范。 毛主席用他一生的实际行动在告知中国人民和他的亲人们,要艰苦朴素。他认为艰苦朴素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关系到革命,关系到国家建设。 早在一九三四年瑞金的工农兵大会上毛主席就曾发言,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我们要为革命节约每一枚铜板。还曾谆谆告诫党内,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不学李自成,我们要艰苦奋斗。 在西柏坡时期,我们的党准备进京赶考,毛主席和老一辈党的国家领导人对我党的初步宗旨定的就是艰苦朴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生活上,毛主席更是艰苦朴素到了极致。一九二一年和杨开慧烈士结婚,杨开慧陪嫁的那只小皮箱毛主席一直用到了去世,使用了整整五十多年。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毛主席要去苏联进行访问,在列车上,工作人员为他准备的那双皮拖鞋,也一直用到了去世,使用了27年。 还有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时所穿的那件白色睡袍,是工作人员在五十年代初给主席购买的,一直用到了七十年代初,使用了21年,这件睡袍上有73个补丁。 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毛主席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他对子女更是严格要求。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国后到了延安。毛主席十分关注他关爱他,甚至对他的吃、穿、工作都进行了关注。 毛岸英从苏联回来后,穿的是苏联红军军官的呢子衣服,十分的威风。毛主席拿出自己嫌小的旧棉服交给岸英让他穿上,并告诉他我们要艰苦朴素,不要搞特殊化。 在吃饭上,毛岸英是军官,他回来以后是可以吃中灶的,但主席要求他和普通战士一起去吃大灶。 在工作上,毛岸英跟毛主席仅仅生活了2个月,毛主席就要求他到陕西延安附近的农民吴满有家里去务农,上劳动大学。今天看来毛岸英应该是我们中国的第一位知青吧! 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一九四七年从苏联回国以后到了哈尔滨,在哈尔滨进行了简单的休整,毛主席也要求他去进行土改工作。从哈尔滨坐了七天七夜的雪爬梨到了现在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下面的克山县,在那里和当地的群众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在克山进行了近一年的土改工作。 毛主席一生没有积蓄,没有任何的金银珠宝,他的稿费全上缴给了国家。国内外友人赠送给了他的那些珍贵礼品也一点不留的全上缴給了国家。 一九五六年,我国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曾把迄今为止唯一的唐朝诗人李白的墨宝《上阳台帖》赠送给主席。毛主席看到后爱不释手,但很快他把这些都转赠给了故宫博物院。 毛主席没有为后代留下一分钱的物质财富,但是,他给子孙后代留下了良好的家风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毛泽东思想。 一个国家在世界上是否强大,人民是否受到尊重,要看这个国家领导人团队是否有强大魄力,是否真正为人民服务,真正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把人民团结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战胜世界上一切敌人,让敌人不敢轻挙妄动,才会畏惧和尊重我们。反之什么都不是,只会是屈辱。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只要真正心系百姓,善行天下,泽被苍生,就会受人爱戴,流芳千古! 二O二O年十二月十五日 ------------------------------------------ 1975年 《红旗》杂志惊人预言! 《红旗》杂志,曾经发表过一篇抨击前苏联教育腐败的文章,可谓入木三分,针砭时弊。 最有名的《红旗》杂志,曾经发表过一篇抨击前苏联教育腐败的文章,可谓入木三分,针砭时弊。 《红旗》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红旗杂志编辑委员会编写的中文期刊杂志。创刊于1958年6月1日,终刊于1988年7月1日,共计出版544期。 图片 下面这篇文章原载30多年前的《红旗》杂志,(1975年5期),是关于教育问题的: 近年来,在苏修社会里,出现了一种新的行业。这种新行业,虽然没有被苏修叛徒集团列入他们“巨大成就”的栏目内,但倒真的搞得不坏,正在以很快的速度“发达”起来。这里,且举这种行业的几个小例子,使读者开开眼界。 先看“私人授课”业。此业现在盛行苏联全国,据说是专门为中学生进入大学而设立的。私人授课每小时可得五至十个卢布,相当于普通工人一天半以上的工资。在莫斯科街头,“圆柱上”、“墙壁上”,“大门道里”,到处是这种花花绿绿的广告,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再看“代人考试”业。据《莫斯科晚报》载,有一种“代人考试组织”,专门代人投考大专学校。这种组织业务繁忙,应接不暇。有一个成员上午到食品工业专门学校代人考试,下午又到纺织工业大学代考,第二天又到莫斯科大学代人投考经济系。考取后,每位收取代考费五百卢布。 其次看“论文出售”业。《共青团真理报》载,罗斯托夫铁路运输工程学院里有一种“联合组织”,专门“帮人做毕业设计、学习论文、测验作业、实验室作业”。一份设计,售价九十卢布,有的一百五十卢布。 再其次看“毕业证书制造”业。《消息报》介绍的一个“毕业证书制造所”,一张毕业证书售价一千卢布,两年中他们就销售了五十六张这样的毕业证书。 若问这种行业为什么如此兴隆,那就要看看苏修的教育制度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全面复辟,苏修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早已成为进入特权阶级的阶梯。苏修总头目勃列日涅夫说:“国家主要是从经过高等学校培养的专家中吸收从事经济工作、党的工作、国家工作、外交工作、军事工作和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干部。” 许多材料证明,大学文凭是选拔干部的决定性标准。有此文凭,即使是个白痴,也能捞个一官半职;无此文凭,即使你是“共产主义劳动突击手”,“从战争年代起”就做某项工作,并且“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最后是“被裁掉”! 勃列日涅夫的话以及无数事实告诉人们:只要一进了高等学校,或者干脆只要设法捞到一张大学文凭,那就能够得到高官厚禄,就有飞黄腾达的时机。要是进不去呢,那就对不起,只能“永远”当一个被人看不起的“执行者”。许多人为了达到“高升”的目的,当然就只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于是各种稀奇古怪的行业都应运而生了。 可不能小看这种新行业。特权阶级要把自己的爵位和俸禄传给他们的子女,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通过教育一途。而这样做,没有上述行业的帮助,就有点儿难处。你说考试吧,“中学课程”并不完全包括大学“考试中应考的所有材料”,一般中学毕业生怎么去考?有了上述行业,苏联的资产阶级新贵们就不怕。 他们有的是钱,可以雇请“家庭教师”,或使子女进各种学费昂贵的私人“补习班”之类。这样把子女塞进高等学府以后,总算放心了吧?可是还不行,有些公子小姐们一向吃喝玩乐,谁愿去死啃书本?不能毕业怎么办?还得依靠上述行业。 在“教育市场”上,只要不惜重金,什么毕业论文、毕业文凭,甚至“副博士”之类的头衔都可以买到。有了这些玩艺儿,就可以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了。不难看出,苏修教育领域的新行业,完全是适应特权阶级对劳动人民实行资产阶级文化专制的需要而产生的。 “有钱,就可以进入高等学校”,这是苏修一家不大不小的官方报纸吐出来的一句很难得的真话。当然,苏修统治者“标准的提法”可不是这样。因为这么说,他们那个冒牌的“”不就露了底?你听,苏修《国民教育立法原则》说得多么堂皇:苏联全体公民不分财产和社会地位,“在受教育方面一律平等”。 但事实呢?在苏修叛徒集团的统治下,劳动人民既没有那么多的钱去雇请“私人教师”,又没有那么高的地位来得到同僚们的“照顾”。他们的子女,无论在分数面前,还是在其他什么面前,怎么能同那些公子小姐们“一律平等”呢? 且以他们自己对新西伯利亚所作的调查为例,那里有近百分之九十的农民子女被排斥在大学门外,而城市知识分子(不要忘记,其中也包括官僚)的子女却有近百分之九十都钻进了高等学校。按照苏修的“立法原则”,或者可以这样说吧,百分之九十和百分之九十还不是“一律平等”么?其实,什么抽象的“自由”、“平等”,从来就是资产阶级的谎言。 列宁曾说过:“只要阶级还没有消灭,任何关于一般自由和平等的谈论都是欺骗自己,或者是欺骗工人,欺骗全体劳动者和受资本剥削的人,无论如何,也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列宁的话,这样无情地揭露了一切关于一般自由、平等言论的虚伪性。可是,以“列宁主义者”自命的勃列日涅夫们,在明明不平等的事实面前,还在那儿高谈着“一律平等”之类的神话,这难道不正是为了欺骗苏联劳动人民吗! 学校商业化,知识商品化,这完全是苏修全面复辟资本主义给教育带来的必然结果。苏修统治者通过校内教育和校外宣传,公然要青年人树立“合理的利己主义”世界观,并且毫不隐讳地对他们说,“学习、掌握知识”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这是一个将能产生高额利钱的贮钱匣”。既然“知识”、“文凭”、“学衔”都可以用金钱买来。 那么,这些东西一旦到手,当然就要立即投入“周转”,以谋取更大的利润。亏本的生意谁会去做?这种腐朽透顶的“教育”,是一个黑色染缸,别说特权阶级的子女,就是少数劳动人民的子女进校后,也必然要受到腐蚀和毒害。它只能培养那种以赚钱赢利为人生哲学的新资产阶级分子,即培养特权阶级的接班人。 苏修教育领域这种新行业,闹得乌烟瘴气,引起了劳动人民的愤怒,于是苏修报纸也不得不说上几句对此表示不满的话。这当然只是装装样子、骗骗群众而已。他们心里明白,擦掉主人身上一点儿浮油,根本不可能触伤老爷们那肥胖的躯体。那些真正敢于揭露这种丑恶现象的社会根源的,不仅文章登不出,恐怕连作者都早已被关进了“疯人院”。 而经过精心筛选后登出的那些不疼不痒、避而不谈问题实质的文章,简直无异于莫斯科街头的广告,对这种行业只能起到提倡、鼓励以至“介绍经验”的作用。 很显然,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那就意味着推翻苏修现存的社会制度,这是苏修统治者连想都不敢想的。然而,统治者不敢想的,苏联人民却要想,并且终究有一天还要行动起来,再一次扫除这些秽物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