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潕溪书院诗碑解说(王明辉)
正文

潕溪书院诗碑解说

◎王明辉

潕溪书院乃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院内有鹤公祠,纪念书院之创始人吴鹤先生。其南墙,有诗碑两通,其一为五言古诗《赣中追慕乡先生吴公鹤作》,作者向霁岚先生;其二是七律《谒明处士吴鹤先生祠二首》,作者陈庆梅先生。两个作品,皆为深切缅怀乡贤吴鹤先生。诗艺深得唐人风华,情致深沉绵缈,耐人回味。

第一碑:

诗题:赣中追慕乡先生吴公鹤作,意即:在江西怀念敬仰同乡贤哲吴鹤先生于是写下这首诗。向霁岚(1865—1938),字晖庭,土家族,乾州厅镇溪人。读书甚勤,长于训估、音韵之学,既中秀才,便在本地设馆教学。进京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授五品顶戴衔。在京供职时,与同乡邓畅甫、罗荣光等交往甚密。民国元年,岁在壬子,向先生客居江西,身陷动乱,脱身较难,思乡情切,缅怀起曾在江西师从王阳明大师,也差点陷于战乱之晚明乡贤吴鹤先生,于是写下此诗。

方圆水以盂,南北路以歧。茍一少裵回,於事滞其机。

此四句言为人要机敏,善于权变。人性如水,本无定格;水随杯碗,可方可圆。人生如路,可南可北,歧路颇多,最怕南辕北辙。假如稍微徘徊犹豫,于事情之处理便失去良机。裵回,徘徊也。滞,停滞不前也。

先生何明敏,或亦由师资。讲席侍阳明,良知阐虎谿。

接着就夸赞吴鹤先生,是那么明于理而敏于事,也许是老师教得好,追随王阳明大师,在沅陵虎溪书院懂得良知学说,学以致用,深得其中三昧。

游赣学益邃,随遇无迟疑。有僧夙与契, 行谊相微窥。

此四句讲吴鹤先生到江西师从阳明大师,学问更加深邃,处理人事毫不优柔寡断。这与他所交往之高僧大有关系。夙与契,素来关系密切;相微窥,能互相看准对方心思。

煨芋嬾残流,啖泌各自奇。当境一感触 ,会心即在兹。

此四句用典。意思是吴鹤先生所遇和尚,亦唐代高僧懒残一流人物,彼此各有奇特诡异之处。处在相似环境,触景生情,就能心领神会。唐衡岳寺有僧,性懒而食残,自号懒残 。 李泌异之,夜半往见。时懒残拨火煨芋。见泌至,授半芋而曰:“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见 《宋高僧传》。后因以“煨芋”为典,多指方外之遇。 宋刘克庄 《怀保宁聪老》诗云:“探梅尚忆陪山屐,煨芋何因共地炉。”啖泌,给李泌吃芋头也。赣僧给吴鹤烧梨吃,与之路数相同也。高僧心知宁王必反,江西必乱,以枣子梨子生姜西瓜款待吴鹤,暗示“早离江西”。

是亦大智慧,观变早沉几。惟不志军旅,勋名非所期。

言吴鹤先生是大智慧者,做大智慧事,善于沉静以待,揣摩前兆,观察事物事件之变化。只是先生不喜欢军旅之事,也不希望因从军获得功勋和荣誉。几,也作机,先兆。

宸濠逆命日,文成实视师。舸舰鄱湖梗,烽烟卢阜齐。

这几句写王阳明先生平定宸濠之乱。正德十四年(1519年),风流皇帝朱厚照西巡归来,又欲下江南,并周游天下,为谏阻南巡,朝臣大请愿。宁王朱宸濠借口武宗荒淫无道,是年六月十四日兴兵南昌造反。汀赣巡抚、佥都御史王阳明闻变,举兵勤王,于七月二十日攻克南昌,火烧鄱阳湖敌舰,六日后擒拿朱宸濠。王阳明因此被誉为军神,逝世后谥号文成,若干年后还配享孔庙。阳明先生文治武功,天下共传,并远播海外。 逆命,造反。视师,视察军队。庐阜,庐山。

及战捷樵舍,元凶槛京畿。论功而行赏,如度第一宜。

战争结束,捷报从阳明先生简陋大本营发出,元凶朱宸濠收押于京,后被处死。如果论功行赏,阳明先生理所当然功劳最大。但当时就闹出笑话:风流正德皇帝闲着无聊,知道战乱平定,仍然自封“威武大将军”,化名朱寿,御驾亲征,并要王阳明放掉朱宸濠,再由皇上亲自擒拿。如此,军功谁第一,难说也。

附驥名益彰,例以孔顏推。而乃高澹泊,不為荣利縻。

此处赞美吴鹤先生澹泊养德,不求名利:如果当年跟随阳明先生打仗,军功簿上就会附上大名,名声也会更加彰显,两师徒就会像孔子颜回两师徒那样万古流芳。

世乱先归去,岂惟洁身思。我今何异是,居乱身几危。

吴鹤先生在战争爆发前就回到湘西,难道只有保全自身高洁之考虑?我今日和当年吴鹤先生何等相似,处在动乱之中,人身颇有危险。

虚灵囿愚昧,不早离江西。微官今已矣 ,歠粥日充飢。

这是向先生自我责备,愚昧囚住了智慧,没有早离江西,小小官职已脱,喝粥充饥而已。虚灵:虚者,空;灵者,聪明;虚灵者,宁静荡淡而智慧之意。囿,有墙之园林或猎场,此作动词,束缚之意。虚灵几乎人皆有,往往易被愚昧所遮蔽束缚也。

緇徒倘幸遇,瓶钵行相随。乾坤每俯仰,所在多伤痍。

此四句言如果能够遇到高僧,向先生也会拿着僧钵之类跟着云游四海,在天地间俯仰沉浮,不过所处所见满目疮痍。缁徒,和尚。

名利亦蔑视,有家独未归。相去四百年,追慕良含悽。

向先生言自己对名利也轻视,但滞留江西却未能如愿归家。想起四百年前吴鹤先生毅然返乡,为之仰慕不已,并且黯然神伤,充满凄凉。

迟迟反故里,江汉当清夷。待过高人墓,乞取黄昏时。

无论怎样回乡已迟,但仍然要回故里,江汉一带战争应该平息,天下太平;回到家乡一定瞻仰吴鹤先生墓地,请求保佑,安度晚年。反,返也。清夷,太平也,文天祥《正气歌》有“皇路当清夷”之句。过,访问,瞻仰也。黄昏,晚年之意。

全诗含蓄蕴藉,寄沉痛于悠闲,寓缅怀于铺叙,深情赞美吴鹤先生之明于理敏于事,不求名利,献身乡梓,品德高尚,令人追慕不已。间接赞美阳明先生。也颇有自责之意。反复吟诵,的是佳作!

第二碑:

诗题:谒明处士吴鹤先生祠二首,意即:拜谒明朝民间学者吴鹤先生祠堂献上两首诗。处士,未做官之读书人。

其一

良知学说绍传薪,千载一时面命辰。

首联说王阳明先生之良知学说,薪火相传,被吴鹤先生接受,传到湘西;吴鹤能当面聆听阳明先生教诲,是千载难逢之机遇。面命,当面指教。

始自虎溪开讲席,终同龙驿渡迷津。

颔联言王阳明先生贬谪贵州途中,先在沅陵虎溪讲学,后在贵州龙场驿悟道,以良知学说启蒙天下人。而吴鹤先生在虎溪书院听课,深得阳明先生真传,并再传湘西,其功绩如同乃师。

松轩立雪倾心向,僧夜烧梨感劫尘。

颈联上句,写吴鹤到虎溪书院听课,执弟子礼甚恭,故用程门立雪之典故。松轩,松云轩之简称,在虎溪书院。倾心向,全身心投入之意。下句写吴鹤在江西追随阳明先生之遭际。高僧烧梨,劝其早离江西。感劫尘,感到会有动乱之意。劫尘,佛语,动乱之世。

顿悟西归宏教泽,山陬从此有遵循。

尾联写吴鹤先生听从高僧指点,毅然返乡办学,使愚昧落后之湘西,从此有可以学习遵守之学说和道理。宏,发扬光大。教泽,教育者之恩泽、品德、才学。山陬,山旮旯,偏远之地。

其二

世失良知吾道忧,鹅湖性义待搜求。

首联感叹世风日下,不讲良知,儒学传播状况堪忧。鹅湖性义,指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理学家朱熹师徒与心学家陆九渊师徒在鹅湖寺辩论时所讲义理。鹅湖,山名,亦为书院名。江西省铅山县北荷湖山,有湖,多生荷。晋末有龚氏者,畜鹅于此,因名鹅湖山。淳佑中赐额“文宗书院”,明正德中徒于山巅,改名“鹅湖书院”。

心香一瓣姚江录,步履重追赣水游。

颔联写吴鹤先生对姚江学派创始人王阳明先生极端信仰和热情追随。除了虎溪书院求学,更有赣水(江西)之游。王守仁出生于今浙江余姚,余姚境内有余姚江(亦称姚江,舜江或舜水),故用来命名他的学派。姚江学派后传至日本及东亚各国,对日本及东亚各国文化都有较大影响,在日本,阳明学成为显学。思想家黄宗羲《明儒学案》中著有“姚江学案”。

总为逆藩甘外道,因缘返梓辟荒邱。

颈联写吴鹤先生为回避宁王朱辰豪之乱,提前回乡办学,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逆藩,指宁王。外道,佛教以佛陀所说为内道,佛家以外,总称为外道。佛家所说“外道”,本不函轻侮之意,因为佛陀在各经论中,都说佛法在自己心中,不向外求。此处则有歪门邪道之意,指宁王造反。返梓,回到家乡。荒邱,即荒丘。

我来景仰芳型后,风雨依庐切再修。

尾联说拜谒鹤公祠,找到美好榜样,决心真真切切地再度修身养性,像吴鹤先生那样认真办学,造福家乡人民,不管社会如何动荡。芳型,美好典型。

两首七律一气呵成,气韵畅达,格律谨严,感情真挚,表达出一个后辈学者对潕溪书院创始人吴鹤先生深切怀念之情。读其诗,想见其为人。陈庆梅先生是湘西师资训练所首任所长,是湘西现代师范教育杰出开创者,和吴鹤先生一样,值得我们深深怀念和纪念。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1: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