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姑苏行之---网师园风韵(一) |
正文 | 在苏州的诸多名园中,网师园却偏居一隅,面积仅拙政园的六分之一,是典型的府宅园林,而又处于深巷内,并不太引人注目,也就有了虽处繁华之段,而安静闲适是在别的园林所没有的,为好静者提供了休闲、品茗的好去处。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此名,借旧时“渔隐”之意的谐音,细思之下颇有韵味。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今“网师园”规模、景物建筑是大多还是那时的格局和遗物,保持着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中型古典山水园居。 网师园面积虽小,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网师园布局之精巧,结构之紧凑,实属罕见,以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同样不失名园之称谓。全园清新而有韵味,“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不愧是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中的杰出代表。 沿着小巷拐弯进入园门,即可感觉到一股清新之气,迎面而至,虽是在炎热的夏日,也能感受得到阵阵的凉意。矮墙上爬满了青藤,在茂密的绿叶中,偶尔会有几朵黄色的小花,肆意的在微风中摇摆,浓浓的园林气息弥漫在四周的空气中,顿觉心中注入了一股清泉,惬意之极。门楼上方的砖雕尤为精致,供奉“天地君亲师”五字牌位,已有数百年历史,饱经沧桑后仍然古雅清新,完好无损,精美绝伦。门楼北为主体,滴水瓦下全用水磨青砖精制而成,既是屋顶支撑物,又是门楼的装饰物。砖雕鹅头两个一组,十二对精美鹅头依次排列有序,支撑在“寿”字形镂空砖雕上,鹅头底部两翼,点缀细腻轻巧的砖细花朵,几道精美的横条砖高低井然,依次向外延伸,鹅头上昂,气势伟岸,风雅秀丽,正是一幅优美的立体画。这座门楼制作于乾隆年间,高约6米,幅宽3.2米,厚达1米,门楼上的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砖雕艺术手法,雕凿而成。画面上历史人物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享有“江南第一门楼”的盛誉。门楼东西两侧是黛瓦盖顶的风火墙,古色古香,顶部是一座飞角半亭,单檐歇山卷棚顶,戗角起翘,黛色小瓦覆盖,造型轻巧别致,挺拔俊秀,富有灵气。屋檐下枋库门系四方青砖拼砌在木板门上而成,并以梅花形铜质铆钉嵌饰,美观大方,无可比拟。 门楼上都是蔓草图案,蔓生植物滋长延伸,翠绿如凝脂,蔓延不断,茂盛覆盖几无间隙。门楼中间为字碑,刻有“藻耀高翔”四字。藻耀指文采华丽,高翔是展翅高飞的意思。两侧兜肚,左侧刻有郭子仪上寿立体戏文图。图中郭子仪端坐正堂,胡须垂胸,慈祥可亲;八个文武官员,依次站立,有的手捧贡品,有的手拿兵器,厅堂摆着盆花,门前石狮一对,气度非凡。这幅砖刻是表示“福寿双全”之意。左侧刻有周文王访贤立体戏文图。姜子牙长须披胸,庄重地端坐渭河边,周文王单膝下跪求贤,文武大臣前呼后拥,有的牵着马,有的手持兵器,浩浩荡荡,这里是描写周文王访姜子牙的场景。文王访贤比喻“德贤齐备”之寓意。下面是蝙蝠图案,两侧为狮子滚球及花卉图案,中有三个“寿”字,象征“福禄寿”三星高照,万年吉祥。这些砖雕图案以特有的风格丰富了景点的传统文化的内涵,雕刻艺术的神韵和历史故事的风韵,二者相互渗透,庄重而古雅,闪烁着吴地文化和民间艺术相溶的灿烂光芒。这组细腻天成的砖雕门楼,不愧为传统砖雕艺术中的不朽精品。 网师园水面不大,仅2亩余,可全园布局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与周边景色互为映衬,形成一种精致而典雅的园林氛围。中部突出以水为中心,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曲桥,低矮贴水,东南引静桥微微拱露。环池一周叠筑黄石假山高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面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环池亭阁与山水错落映衬,疏朗雅适,廊庑回环,移步换景,诗意天成。古树花卉也以古、奇、雅、色、香、姿见著,并与建筑、山池相映成趣,构成主园的闭合式水院。池水清澈,东、南、北方向的射鸭廊、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及看松读书轩、竹外一枝轩等,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及朝、午、夕、晚一日中的景色变化。所以游园时,宜坐、宜留、以静观为主,各具雅趣风韵。绕池一周,可前细数游鱼悠悠,或坐可亭中待月迎风。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如天然图画,所以圆虽小而并不觉其小矣。该轩的庭柱有一幅叠字抱柱联不得不细细品味:“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极具情趣。此联顺读、反读都合韵律,字通意顺,自然流利,文字用十四对叠字组成,声声悦耳,读来极富音乐感。 中部的主园,名曰“网师小筑”,全园以水池彩霞池为中心,面积不过半亩。池岸西北、东南两隅,各有水湾一处,曲折深奥,有渊源不尽之感。沿池布置石矶、假山、花木和亭榭,其位置和造型得体,极尽造园艺术之手法。由于池岸低矮,临池建筑接近水面,所置山石、花木也不高大,使水面显得开阔。这里池水清澈,游鱼戏水,花木争妍,各尽其态。环池廊、轩、亭翼然,夹岸有叠石、曲桥,疏密有致,相得益彰。网师园以它精致的造园手法,深厚的文化底蕴,典雅的园林气息,是当之无愧地作为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成为“小园极则”,现在的一些仿古园林以此为蓝本者有之,成为国内外园林爱好者的青睐。 池南主厅小山丛桂轩位于峰石木樨间,有廊左通住宅的轿厅,右达西侧的亭榭。西南侧的濯缨水阁和东北岸的竹外一枝轩隔水相望,东侧的射鸭廊和西侧的月到风来亭遥遥相对。这些建筑形体各异,装修精丽,其倒影又与天光浮云交映于碧波之中,增添了园中秀丽景色。轩后的天井植翠竹,透过洞门空窗可见百竿摇绿,其后面为集虚斋。西部为内园,由“潭西渔隐”月洞门入,庭院精巧古雅,花台中盛植芍药名种,西北角院里轩屋名“殿春簃”便得于此。“冷泉亭”倚墙而筑,体量纤小,与小院格局十分相称,飞檐翘角颇为轻灵。亭中有一块巨大的灵壁石,形状像一只展翅欲飞的苍鹰,叩之铮铮有金属声。在半亭中“坐石可品泉,凭栏能看花”,令人赏心悦目。 从彩霞池西北的平板曲桥西行,就可见到书有“潭西渔隐”的小门。门内花容绰约,花街铺地,奇石当户,别有一番天地,这就是传誉海内外的殿春簃小院了。“簃”,原意指高大屋宇边用竹子搭成的小屋。“殿春”,指春末。春季芍药开花最晚,宋苏东坡有“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的诗句。殿春簃以诗立景,以景会意,具有明代庭园“工整柔和,雅淡明快,简洁利落”的特色,与周边精致融为一体。 小院布局合理,独具匠心,主体建筑将小院分南北两个空间,虽是实地空间,但实中有虚,藏中有露,屋后另有天井。南部院落,散布着山石、清泉、半亭。南北两部形成空间大小、明暗、开合、虚实的对比,这些虽是园林的常用手法,可在网师园内却有独特的韵味所在,十分精致。轩北窗外,一树芭蕉,数枝翠竹,依窗而栽,又有芭蕉、天竺,配以几峰湖石,一格窗景就是一幅立体的画,轻描淡写,空灵秀美,还有湖石夹列其间。屋前有石板平台,围以低石栏,屋顶为卷棚式,线条流畅。东南侧隙地起垄,为芍药圃,春末夏初,流香溢彩。庭院内采用周边假山手法,使之产生余脉连绵的情趣。假山虽不大也不高,却起、承、转、合,极有章法,有韵律,有节奏,犹如一曲流畅的音乐。整个山石峰脉意境相连,藏泉于谷,藏路于峰,藏洞于岭,有衔接,有过渡,与空间浑然一体。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