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潇潇:“百姓问政”为何走入形式主义的漩涡? |
正文 | 在武汉市日前的一场“电视问政”中,群众对个别干部现场答复的满意率仅为29%。一家门户网站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认为“百姓问政”沦为“真人秀”。(新华网) “百姓问政”自被推出以来,一直都是舆论宠儿、新闻头版,其新颖的问政手段,直接的问责效果,一度被群众奉为亲民、爱民、为民的创新之举。可现在却遭遇信任危机,沦落到被群众质疑的地步,“百姓问政”为何走入形式主义的漩涡? 本是拉近与群众距离、树立干部形象和政府部门公信力的好办法,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走歪,在大张旗鼓的问政之后,老百姓并没有得到翘首以盼的问题解决,而是各种各样的敷衍和推脱,“踢皮球”的故伎重演。托词借口越说越顺溜,空头支票越开越多,借着为民务实的幌子,却干着让自己名利双收的“实事”。泛滥的形式主义再一次让群众见识到了其强大的破坏力。 “百姓问政”中,如何应对、解决群众提出的困难,折射出的是干部的“为民情怀”。如此般的问政足以表明我们的干部责任意识的淡薄,宗旨意识的缺失,形式主义的盛行。也许起初是真心想帮群众办点事,所以才有“百姓问政”的应运而生,只是谁也没料到群众的层层追问、步步紧逼如此让他们难以招架,甚至不敢面对,自然,问政最终流于形式、走了样,成了官员们的又一个“秀场”。 俗话说得好,有因必有果。要是没有官员的懒政,没有贪腐,没有不作为……怎会自食现在的“恶果”。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是宗旨,以真诚待人的态度融入到群众中去,说群众话,办群众事是本职。既然有这样一个平台亲近群众,就要打心底端正态度,说实话、办好事。问政要是“问而不改”、“问而不责”,泛滥的形式主义秀场衍生的新形式主义最终会摧毁党群、干群关系。总而言之,以实际行动和满意的结果才能获取老百姓支持,跳出形式主义的漩涡。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