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吴光辉论“散文的五种缺失”
正文

6月27-29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第二届文学研修班,在这次研修班上,国家一级作家、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江苏大众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淮安市作协副主席吴光辉谈了当前“散文的五种缺失”。他说,当下散文创作数量多,全国每年县级(不包括县级)以上报刊刊载的散文就达10万多篇,散文创作虽然呈现出繁荣的表象,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那就是许多散文写作者把我国散文的优秀传统有意无意地丢弃了,导致当前我国散文创作中出现了种种偏向,出现了“五个缺失”:

一、散文缺乏乡土特色

吴光辉说,当前散文缺乏乡土特色的原因之一是城市的雷同化。散文作家远离乡土进城生活,中国城市建设的概念化雷同,到处是钢筋、水泥,把历史底层的东西采光化,作家对当下城市生活缺乏独特的发现与感悟。二是乡土意识淡漠。作家离开了故乡,对乡情就渐渐地淡漠了,对农村生活就淡化了,作品里那种浓郁的乡土气息很少了。而散文的创作特色,主要包括散文的乡土特色、意象特色、情感表达特色,以及语言特色等等。是散文的生命,是散文是否能够成为好散文的关键,是散文作家长期形成的创作风格。追求散文的创作特色,是一位散文作家一生的追求目标。所以,要挽救散文的“乡土特色”。三是散文的乡土气息要通过作家的乡土情结去表达,散文的乡土气息的灵魂则是作家的乡土情结。一方面始终把发掘和放大历史文化、乡土民俗中的悲情因素,作为散文创作坚持不懈的追求目标,另一方面又力图避免没有根植现实生活、无病呻吟式的“虚情感”,从而努力形成“废黄河历史民俗文化系列散文”十分显著的区域特性。散文一直在尝试着表达地域文化的特色。近些年,我一直在呼吁,我们的文学创作一定要从我们的脚下出发,关注我们的地域文化。读者的欣赏习惯往往也偏重于乡土散文。四是散文缺素材。投机取巧,看书、找历史资料,乡土的东西太少了,现在,文学界都在强调写乡土文学,举办各类乡土小说、乡土散文大赛,就是在唤起作家的乡土意识。

二、散文缺乏大众意识

吴光辉感慨地说,文学是社会的产物,文学必须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散文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楚辞汉赋、唐宋散文都是社会的选择。中国散文的历史要比小说长得多,这是值得我们散文作家们自豪的地方。但从先秦的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到唐宋时的古文运动,他们的传统精髓是“文以载道”,就是承载社会责任,就是对那些不合“道”的事物进行批判抨击,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然而,现在中国的许多散文滋长起一些令人担忧的东西,现在许多刊物发表的散文作品大多是那些脱离大众、脱离社会去纯粹写个人情感,要么怀旧闲适,要么歌功颂德,要么表现自我,要么临摹历史,把我国散文的优良传统早就丢到九霄云外去了。我们毫不客气地说,现在的许多散文作家已经失去了批判的力量,从而造成深度批判、深刻思考的具有忧患意识、大众性散文作品意识。

三、散文缺乏文本意识

吴光辉认真分析了中国散文的现状,当下的散文创作数量很多,但真正称得上精品力作的恐怕为数极少,主要还是散文写作者们的创作思维存在着某种传统定势。归纳起来,一是中国古代散文理论根深蒂固。文以载道、以小见大、形散神聚、短小精悍等创作思维,仍然束缚着今人的散文创作思路;二是建国初期“杨朔模式”的影响久远。三是新时期至近十多年来,我国散文创作出现了两种倾向:所谓“大散文”的功绩突出的同时,也有明显的不足。堆砌史料,缺乏生命感悟;所谓“新散文”作家在散文文体创新上有了新的成果,但这批散文要么只注重写法创新,要么表现个人情调,要么游离社会时代。在我国散文创作发展的这种背景之下,提出散文创作的新思维,确实非常必要,切中了当前我国散文创作存在的主要症结。最终导致散文文本在理解与实践上的另一个极端:散文缺乏社会照应,形成所谓的“三缺”。一是“缺钙”,散文体内缺钙,造成散文的骨骼发育不良,造成小家之气;二是“缺氧”,散文作者头脑里缺少丰厚的思想氧分,所以只能发表一些小感想、小哲理,造成思想贫乏、内容肤浅;三是“缺铁”,散文缺少铮铮铁骨,缺少敢于与权贵与落后抗争的批判精神,只能写那些逃避社会现实的私人情绪。我们并不是一味否定小格局散文、小情趣散文,也不是一味肯定所谓大散文,而是就我国散文创作的总体态势而言,存在“三缺”实在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个人认为造成“三缺”的根本原因是对散文文本意识与生命体验的一种极端的理解。

四、散文缺乏真情感

散文情感必须表现真我,这样才能打动广大读者。但是,我国散文家往往将自己的真实情感伪装起来,并且给读者造成一种真实情感的假象——这就是伪真我。从我国许多古代散文名篇,一直到当下的许多名家散文,我们读不出散文家的真情实感。我国的散文家将自己打扮成正人君子,然后虎起面孔去教育读者。

五、散文缺乏真实感

吴光辉分析说,现在的散文作家缺乏散文的合理想象,新散文引进了虚构的元素,是否是对传统散文、对散文这个文种的颠覆呢?这个文种会不会因此而消失呢?这是个大问题。读现在的散文,感觉虚构的东西在增加,当然,思想的东西、深邃的东西也在增加。散文的本质性要素是“真实”,散文作者直接介入文本,读者读它,是怀着真实的心态去读的,读小说是虚构的愉悦,读散文是真实的愉悦,这一点恐怕要坚守。至于有些非散文,被读者当作散文来读,属于文本在传播中的异化问题,二者不应该混为一谈。我认为,散文最大的变化,还是过去强调的所谓 “神散形不散”、“真实和虚构”等等,现在都不成其为问题了,散文真正回归到了精神气韵的层面上来,不再是一种伪装或拔高。

在这次研修班上,我感到收获最大的就是吴光辉老师讲的“散文的五种缺失”,我用录音笔几乎把它全程记录下来,使我明确了当下散文究竟缺失什么,怎样才能用心避免缺失,写出散文的乡土气息、大众意识、文本意识、真情实感。在这里,我要感谢这次主办方举办研修班,感谢吴光辉先生的精彩演讲!使我受益匪浅。

乔显德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4: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