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六盘水民间文学余漫江著
正文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和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六盘水市境内各居住民族创作了大量的口头文学作品。各类口头文学作品包括了神话、传说、故事、史诗、民歌、谚语、谜语、说唱、民间戏剧、曲艺等。它们通过各世居民族代代相传,口口相诵和不断的丰富发展,形成了精彩的、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学。这些散落在民间,如浩瀚星辰般闪耀着光芒的民间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各居住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族心理,表现了他们的审美理念、艺术情趣、伦理道德、希冀爱憎、生活习俗、价值取向等,有着极高的社会价值和研究价值。

一、民间故事

市境内的民间故事包括了神话、传说、故事等形式,它是一种富有幻想色彩和现实性较强的口头散文体作品,在六盘水市的民间文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内容包括历史神话、天文地理、人物风情、山川洞府、鸟兽虫鱼、花草果木、民风民俗等。各类民间故事全面地、多层次地、多角度地再现了各世居民族的社会历史、生产生活,是人们了解各居住民族的风俗习惯、经济生活、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极好材料。

(一)传说:市境内的传说内容十分丰富,涉及自然、历史、山川名胜、风物习俗、人民战天斗地、抗暴除恶等方方面面:如,《洪水朝天的传说》、《太阳和月亮的传说》(苗族)、《山和煤的传说》、《射太阳》(布依族)、《古老先人》(仡佬族)等反映了古代各族劳动人民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苗爹苗妈的传说》(苗族)、《苗王留连的传说》(苗族)等记叙了苗族祖先是从长江中下游一带迁徙来黔的历史;《孟龙国的传说》(彝族)、《夜郎王的传说》、《断山斩龙》、《龙总兵的传说》等叙说了当地各民族悠久的古代文化,塑造了一个个神力无比,顶天立地的英雄崇拜形象;《钟山洞的传说》、《天生桥的传说》、《观音洞的传说》、《滴水滩的传说》(布衣族)、《丹霞山金鸡铜梁的传说》等,则通过对本地区山川名胜的美好联想,抒发了当地人民热爱家乡的深厚情怀;《三月三祭山的来历》(彝族)、《小花苗献山节的来历》(苗族)、《铜鼓的传说》(布依族)、《油团节的传说》(布依族)、《火把节的来历》(彝族)、《神仙坡跳花场的传说》(苗族)、《敬猪杀蛇的根由》(回族)等则分别从不同角度来注释各民族的风物习俗;《十八罗汉的来历》、《鲁班的传说》、《刘金锭踞山为王》、《芦阳修桥》、《王二爷勇退清兵》等则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中奉献自己弃恶扬善,创造发明,反对压迫及暴力统治的能人、英雄的敬重和爱戴;《叫天子的来历》、《哭娘虫的传说》、《火麻的传说》、《梧桐秀才》、《枫树状元》、《冬青树的传说》等动植物的传说则根据当地物产的特性,加以饶有风趣的想象发挥,赋予了极浓的人情味;《闪谷包的来历》、《雷和闪电为什么不一起出现》等则从不同侧面通过幻想对自然现象予以解释,间接地表达了劳动人民惩恶扬善的情感和观念。

(二)故事市境内各民族间流传的各类故事中许多故事你传我说,相互影响,同一故事有不同的内容,不同故事有同一的情节,大多有一个从简到繁,逐渐丰富的过程。在苗、彝、布依、仡佬等少数民族故事中,一些历史传说故事(如《撵虎夺亲》、《制人烟》、《洪水朝天》等)往往在古歌、酒令中以演唱形式固定一个框架,讲述者则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讲述。同一故事随讲述者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传播中存在较大的差异。市境内的民间故事数量多,流传广,内容丰富多彩,流传形式活泼浪漫,情节曲折多变具有较浓的文学色彩。如追求婚恋自由,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撵虎夺亲》(苗族)、《特嘎的故事》(布依族)等;同情弱小孤苦,反对邪恶强权的《朵吐与奴哉戛惹》(苗族)、《铁树妹》(彝族)、《王马头与叫天子》(仡佬族)、《狗姑娘与昆伦》(布依族)等;赞美勤劳勇敢、鄙视懒惰贪婪的《两姐妹》(苗族)、《楷龙与楷虎》(彝)等;赞扬智慧人物的《高磊山的故事》、《阿哩的故事》(苗族);反映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阿奴堵换妻》(苗族)、《无事牌》、《围腰布的来历》;提倡敬老爱幼、惩治不孝的《李老奶治恶媳》、《老安》、《可大与可小》等;幻想丰富的《蛇郎》(苗)、《虫包姑娘》(苗)、《老变婆》等鬼狐精怪故事;妙趣横生的《老虎和水牛争大哥》、《癞疙宝和老虎比本领》(苗族)、《小黄麂和豹子》(苗族)、《猴子、狐狸、马和兔子》等动物故事,以及在不同区域流传的众多当今生活故事等。

二、民歌

在六盘水各居住民族的生活中,不论是宗教祭祀、生产劳动、日常生活,还是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方面,都离不开民歌。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几乎人人会唱歌,个个是歌手,全市98个乡镇行政区划,几乎乡乡有歌场。各世居民族通过演唱民歌来抒发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市境内的民歌,形式、内容、种类较为繁多,有的世代相传,一成不变,有的即兴编创,出口成章。短的三五句、长的达数千行,主要有古歌、酒令、山歌、小调、祭祀词、说唱词、民谣、儿歌等。内容遍及劳作、时政、仪式、情爱、生活环境、历史传说等诸多方面。各类民歌大多为口头传唱,也有部分唱本及文字记载。民歌,在世居的各民族中风格迥异,甚至有“隔山隔水不同歌之说”,分别在婚丧嫁娶、迎客送礼、人际往来、生产劳动、娱乐休息、谈情说爱等场合配以各种曲调演唱。演唱有用少数民族语言演唱的,也有用汉语夹杂少数民族语言演唱的。

(一)历史传说歌

历史传说歌包括古歌、老歌、传说故事歌等。以酒歌、孝歌、说唱等形式演唱,一般篇幅较长,内容包括神灵、祖先、族源、社会、自然、人物、鬼狐精怪、情爱、战争等内容,带有较强的叙事性。如流传在水城县境的一首《苗族古歌》中就唱道:

一对蜡烛照天心,

两山对峙要交争,

在此生活难熬过,

何年何月才定耕?

树叶做衣破得快,

整天缝补一时坏。

蕨根当饭真难咽,

儿孙我来难得捱。

……

唱词中反映的是唐末宋初,苗族迁入水城后的生活状况,时发不定的战争,使苗族同胞居无定所,生活艰辛不易。

市境流传较广,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传说歌有苗族的《洪水朝天》,彝族的《六祖的传说》、《戈阿娄》,布依族的《伏羲秭妹治人烟》、《郎荷般》,汉族的《祝英台与梁山伯》等,其它尚有大量的以叙说各类历史故事、传说等为主要内容的汉族民间说唱本如《蟒蛇记》、《鹦哥记》、《金铃记》、《柳荫记》等。

(二)劳动歌

劳动歌直接叙唱各行各业的具体生产劳动过程,表达劳动人民对劳动的观念、感受和通过劳动获得的愉悦以及用歌抒怀等。其中以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内容为最多。如彝族的《扯韭菜》,布依族的《插秧歌》,汉族的《放羊歌》以及各种劳动号子等。如流传在水城蟠龙一带布依族中的《插秧歌》唱道:

春到三月草青青,

插秧要趁清早晨,

……

太阳落坡照秧田,

插秧要抓好时间,

……

又如,流传于六枝落别一带布依族中的《撒麻歌》:

大年去了小年来,

山上树木出新叶,

我在村前忙撒麻,

……

过了几天有尺长,

过了几月五尺长。

提起镰刀把它割,

扛在肩上把家还。

晒好麻杆把皮剥,

……

月光照着我搓麻,

……

抓紧搓得上织机,

阿妹织麻像织锦,

……

以上两首劳动歌,反映了市境内布依族聚居区农耕文明时代男耕女织的生活情景,尤其是后一首,它叙述了从撒麻、割麻、剥麻、搓麻到织麻成布的全过程。大多数的劳动歌中,还穿插了爱情的内容,如流传于水城青林一带“小花苗”支系中的《绣花歌》:

苗家姑娘长得巧,

绣花花会开,

绣草草会摆,

绣鸟鸟会飞,

引出凤凰来,

绣花绣草要针线,

眼望货郎几时来。

……

唱词借劳动抒怀,叙述了当地苗家一个心灵手巧的陈姓姑娘爱上四川一位陶姓的杂货郎,最后相思至死的故事,由此也带出了青林乡“神仙坡跳花”的来由之说。

(三)时政歌

时政歌以描述时事世态,反映压迫与反抗,反对战争与邪恶,歌颂社会和好政策等为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多以小调、山歌等形式演唱。较有代表性的有反映贫富不均的《可怜歌》(苗族),反映压迫与剥削的《天下老鸦一般黑》,反映因战争而百姓受苦的《拿兵歌》,记叙当地重要历史事件的《杨家招兵打普安》,讲述地方特点的《大堂打板子》,反映吸毒戒毒的《害人鬼来洋烟泡》,以及歌颂新社会新政策的《党中央真英明》、《党的政策深入人心》、《致富新歌》、《计划生育歌》等。如在市境的苗族同胞中流传的《从军歌》:

洪武登基十三年,

文武商量要纹共,

湖广两厢十八里,

家家户户要兴兵。

家有三丁抽一个,

家有五丁抽二名。

干粮炒面都齐备,

旗枪弓弩紧随身。

家中丢下爹和娘,

别了妻子就行程。

……

该歌谣,唱出了苗族先民在明洪武年间调北征南时的征战情景。又如在盘县境内流传的民歌《跟哥要跟大贼头》:

吃菜要吃白菜头,

跟哥要跟大贼头。

半夜听见钢刀响,

妹穿绫罗哥穿绸。

它一方面反映了反抗女性的叛逆精神,另一方面也是动荡岁月人们求温饱的价值取向的再现。这类民歌一般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即兴编唱的多,具有一定的特殊背景和环境,是对社会时政的直接反映。

(四)仪式歌

仪式歌用于各类特殊仪式场合,或说或唱,有较为固定的形式。苗族多为自由体,彝族、仡佬族多为五言三段体式,汉族则多五言七言句式为主,内容较为复杂。有诀术性质的上梁立柱、婚嫁丧葬的“四句”,以及祝寿、开山、开门、踩桥、剃毛头、拜干亲的赞词、祷词,有各民族在不同节日、婚丧场合演唱的酒歌祭词等。较有代表性的有《跳脚唱词》(彝族)、《打嘎唱词》(苗族)、《送伞丧歌》(布依族)、《上梁立柱四句》、《出嫁歌》等。婚嫁礼俗歌在少数民族中主要以酒令形式演唱,内容除较为具体的婚嫁礼俗外,还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传说、情理事故、时令节气等诸多方面,常以男女双方所请的酒令能手对唱,演唱时按一定的程式和顺序进行。在少数民族中,还有大量在丧葬场合演唱的酒令,多以叙唱历史传说为主要内容,古歌、传说歌、风俗歌等均有涉及,常通宵达旦,延及数日演唱。

(五)情歌

情歌“以歌为媒”是我市众多少数民族同胞的婚姻习俗,同时也是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歌才有情,有歌才有爱,至今,在一些边远的少数民族同胞聚居区,仍然存在着没有歌就无法谈情说爱的牧歌似的浪漫。情歌,在市境内流传的民歌中数量最多、质量较高、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多分布在各类山歌、酒令、小调中,或单独一首,或成对应答,或成组套接,以七字四句一首的山歌形式演唱的最为多见。在彝族、苗族、水族、布依族、仡佬族等民族中,则以五字句以及不规则的长短句为多,如酒令、喊歌等。就其表现内容看,从男女相识、相知、到相恋、相爱遍及整个婚恋过程的方方面面。情歌如一朵朵艳丽的山花绽放在六盘水的山水间,极大地丰富了六盘水市的民间文学,也给各居住民族带去了极其唯美的心灵的陶冶和享受。较有代表性的有《小花苗坐歌》(苗族)、《吹起木叶唱起歌》(彝族)、《山歌出在淤泥河》(彝族)、《快来唱吧》(布依族)、《郎在高坡妹在冲》(汉族)、《丢个石头试深浅》、《不知妹心同不同》、《好花一朵满园香》、《月亮无油会发光》、《天上只有月亮明》、《花开只有这朵鲜》、《生为郎来死为郎》、《魂魄落在妹的家》、《冷饭发芽也不丢》、《大河涨水淹白岩》、《奈河桥上等三年》、《生一堆来死一堆》、《木叶声声飞过河》、《送妹送到大河边》、《想妹十二月》、《郎吹木叶妹唱歌》、《一天想妹十二时》、《情哥收信快回头》、《假话骗我骗得确》(苗族)、《天晴冷阴阴》(苗族)、《走大路要走中间》(苗族)、《爹娘栽花无眼睛》等等。

从写作手法上看,市境内的情歌具备了民歌的一切表现手法与技巧,大多为即兴之作,口头创作居多,多用比兴手法,白描手法、夸张手法等。情歌,既是市境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机智灵活最集中的体现,也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

如流传在水城县玉舍一带彝族中的《隔河看见妹爬坡》:

隔河看见妹爬坡,

喊声情妹等情哥。

虽然不是亲姊妹,

一路爬坡心热火。

即兴抒情,把山高坡陡,隔着河,可望不可及,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可奈何心理跃然于口,达到美学上“距离产生美”的强烈的艺术效果。

又如《出门爬坡高又高》:

出门爬坡高又高,

爬到半坡跌一跤。

不是路滑才跌倒,

想起小妹脚打飘。

即兴,借“跌跤”开言,表达一种倾心的爱慕,足见劳动人民的机敏过人。

又如《想妹想得昏了头》:

想妹想得昏了头,

拿起醋瓶当酱油。

要想诓鸡却诓狗,

煤油当酒来解愁。

聊聊数语,写出了一种相思的无助,不知所措,心慌意乱,手忙脚乱,心理刻画恰到好处。

如《郎在山上打哨声》:

郎在山上打哨声,

妹在堂屋听得真。

左听右听郎声气,

手拿花线掉花针。

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写出了女方干活时的跑神,身在此而心在彼,让人似乎能触摸到相爱的青年男女之间爱的“心跳”。

《郎想妹来妹想郎》:

郎想妹来妹想郎,

二人想得脸皮黄。

抽开枕头望一眼,

眼泪发芽二寸长。

用夸张的手法准确地写出了人物的相思之苦,爱却不能和相思成疾。

当夜幕降临,当旭日初升,在山花绽放的春日,在草长莺飞的夏夜,在挂果的金秋,在大雪封山的冬季,在凉都的山水间,青年男女们的情歌声四起,穿越历史至天荒地老,歌声荡漾于崇山峻岭之间,或热烈或低婉,或粗旷或奔放,直白、率真、大胆,不藏捏地表达爱慕,互诉衷肠,给寂静的山寨带了无限的生机,使农耕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这也正是情歌的魅力所在。

(六)儿歌

儿歌是儿童们在游戏、玩耍时所唱的歌,它可以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增长他们的知识,开发他们的智力。市境内的儿歌内容比较广泛,形式活泼多样,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儿歌的曲调大多由各民族的酒令、山歌等相关曲调变化而来,具有简明易记,生动活泼,结构简短,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等特点。如流传在水城蟠龙一带仡佬族中的《诓娃娃歌》和《墙上一窝蒿》等就是儿歌中的代表作品:

月亮挂在天上,

像个糯米粑粑。

粹米被母鸡打翻在地,

小鸡争着来拣,

小鸡争着来吃。

《诓娃娃歌》

墙上一窝蒿,

叶子像剪刀,

开着花花像小米,

结的籽籽像葡萄。

《墙上一窝蒿》

市境较有代表性的儿歌作品还有《逗抛抛》、《谜语歌》、《点点蒙蒙》,彝族的《阿西里西》、《阿西小朋友》、《幺妹乖不乖》、《一对布谷鸟》等。

三、民间谚语及其它

民间谚语在六盘水民间文学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具有较强的讽劝性、训诫性、经验性、知识性和哲理性,充分表现了黔西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日常生活中和社会发展中所积累的各种经验,是当地各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从形式上看,字句最少的仅三到五字组成,字句多的多达10句。一般以五、七字组成的二、四句构成的居多。表现手法采用比喻、夸张、押韵、陈述、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精炼准确,生动活泼,上口易记。内容涉及时政、事理、修养、社交、生活、自然、生产等方面。如:

亡国奴不如丧家犬。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害怕湿了脚,休想把鱼捉。

牛耍赖拉横耙,人耍赖说横话。

有河就有渡,有山就有路。

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

雀往高处飞,水往低处流。

成龙上天,成蛇钻草。

一块砖做不成墙,一棵蔗杆熬不成糖。

肉越炒越熟,人越吵越生。

紧紧手,时时有。

边头旮旯种几窝,家头养个闲婆婆。

两春夹一冬,老牛老马用火烘。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太阳打伞,冲断田坎;月亮打伞,晒得鬼喊。

蚂蚁搬家有雨,乌鸦洗澡天干。

抢种如赶考,抢收如抢宝。

春黄一时,麦黄半日。

种地不捞沟,犹如贼来偷。

天干饿不死手艺人。

……

除谚语外,其它尚有众多的俗语、歇后语、谜语、成语等以“口头禅”的形式在各居住民族中广为流传。除有较高的语言艺术价值外,对史学、民俗学等社会科学研究以及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2: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