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砍柴 |
正文 | 五 砍 柴 小时候,家里取暖、煮饭、烧开水、煮猪食,凡要用到热能的,都一律靠柴火提供,不像现在,用电和液化气解决一切。 柴火既然有这么大的功效,那备柴火便成了农民每年必做的功课。所谓砍柴,通俗的解释就是砍树为柴,把树砍倒,背回来晒干,做成生炊的柴火。 其实,砍柴在农活里应该算是一件苦力活,并且它危险性还比较高。但在我的童年生活里,我却一直乐此不疲,原因有二个:一是经常有柴火商收购,可换些钱买冰棍吃,二是看到自己的柴火在屋门前一层层码到比人高,那种收获的喜悦和被父母的赞赏总让我有骑着高头大马回家的状元感。 砍柴一般也是有季节性的,春、夏、秋三季砍得少,主要是这三季庄稼活比较多,人们都忙着干庄稼活。霜降后,庄稼活渐渐少起来,人们便开始上山砍柴了。 这个时节砍柴最为适宜,空气里弥漫着得都是成熟的味道。万物经历了春的萌动、夏的茁长、秋的风韵,便如熟透的少妇。这时你来到山里,宛若挨到少妇的裙摆。 深秋的天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蓝。如果天空偶飘一二朵洁白的云,又恰巧和天一起落在一面湖水里,就真分不清是天上的湖,还是湖里的天。 秋天总显些依依不舍的样子给你。有些黄叶已耐不住秋风的凉了,先是落到树叉上,然后又被后来者挤了下来;有些才开始褪青,任秋风摇摆,总紧紧地拉着枝茎的手不放。其实这时来砍柴,总感觉有些不忍,别人还在恋恋地告别,你三刀二刀下去,像大屠杀一样。当然这是树的声音。现在好了,有了电和液化气,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 在文明进步前,我们还得吃饭,吃饱了饭才好进步。于是我们便趁着农闲把树一棵棵放倒,然后一捆捆扎好。至于这么好的景色,还有这么凄美的意境,等长大了,成了诗人再来领赏。 把树放倒可不是容易的事。一棵比碗口还粗的树,你要把它安全放倒并拖下山,那可要讲方法和技巧的。首先你得打量它的整个树冠朝向(也就是判断树的重心在哪边),这样可以大概断定它往哪边倒。然后用刀或斧头在树底部呈四十五度角往下砍。刀法要准,不能东一刀西一斧,一般两边对称着砍。这样砍到一半,用力往树重心的那边使劲一推,就听得“咔嚓”,“哗啦”二声,剩下的就是去掉小枝小叶,粗点的枝干砍下来扎成捆,主干基本就要抬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就更让人忘怀不了。大家几乎不约而同地把树从山下背下来,然后便吆喝着一字长蛇阵般走在回村的路上。一头是袅袅的炊烟,一头是薄薄的落日。我真想把它照下来,录下来,可惜那时没有照相机,录音机,更别说iphone,还好我的头比较大,记忆的细胞也还多,便一直装着。 这不,现在一帧帧放出来,别有一番风味。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