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六,我为你祈祷,先生! |
正文 | 六,我为你祈祷,先生! ----怀念临河一中首任校长杨超 认识杨超先生缘于临河一中五十周年校庆。听说临河一中首任校长杨超健在,住巴彦淖尔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2006年2月27日,地上积着厚厚的冰雪,和单位几个同事带着摄像机前往福利院308室拜访杨校长。 第一次见到先生时我有些怯怯的,听说杨超校长当年是县委常委兼临河一中校长,后来官至文教处处长。等我们说明来意后,先生说校庆的关键是两件事情,“一是宣传工作,就是造舆论,要让大家知道这件事;一是联络校友,让大家回来参加这件事。”八十多岁的杨超先生思路竟如此清晰令人惊叹。我们又问及建校初期的一些情况,先生抽着烟(蓝国宾牌,5块钱一包的),微笑着,操浓重的河北口音说:“我年龄大了,现在的提法也不大清楚,只能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了。学校是56年建校的,当时政府划拨了三顷零五亩地(305亩,比目前学校剩余下的占地面积多一百多亩),一片丘陵地带,就在那儿开始建校劳动。那时候学生好,肯吃苦。马卡连柯的理论,世界观从劳动中来。劳动课不能少。58年的时候下面的人在执行的过程中走偏了。”谈到学校管理,杨超先生说,“我当校长,从管理上总的来说就是两句话,群众路线,民主作风。领导、老师、职工、学生之间的关系很和谐。当时开会看不出哪个是领导,哪个是被领导。大家出主意,想办法。他的意见被采纳了,他的积极性就高。尊重是主要的,我很少训斥老师,只心平气和地个别谈一谈。也常和学生扯扯这扯扯那。人与人之间多交流才能沟通,才能交心。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考虑到先生年事已高,我们不便长时间打扰,便告辞了。那一次,先生的思想深深地打动了我。以后和先生交往的次数便多了起来。 第二次去拜访先生是在两周之后的礼拜天,先生讲了许多故事给我,其中的一件事先生很兴奋:“我当文教处处长的时候,有一次下乡听课,一位老师讲党字,解释说,国民党的党字头顶上是三撮毛,共产党的党字头顶上是光芒万丈。”说完,先生像个孩子似的笑了好长一阵子。后来和先生的交往更加密切了。先生也和我谈到了一些家常事。先生说,“和子女们生活在一起不方便,两口子吵架,你站在哪边都不对。子女们上班你呆在家里闷得慌。住敬老院方便,吃、住两大问题解决了。大家都是同龄人,有共同语言。”长时间的交往令我对先生更加敬仰了。生起了要为先生作传的想法。和先生商量后,先生同意了。先生把简历拿给我,我仔细做了记录。先生怕有出入,又逐一和我进行了核对。先生说,“这些事不能错。”在先生的档案资料中清晰地记录着:“杨超,河北饶阳县杨池村人,1924年12月生。”先生的严谨从这件事上就能感受到。五月份先生住进医院,出院后有些行动不便。我去看望先生时,先生说,“上次你来的时候还好好的,突然就生病了,年纪大抵抗力下降了。现在连烟都不能抽了,得尊重大夫的意见。张锦平校长到医院看过我,很感谢!我行动不便,你帮我把感谢的意思转达给张校长,很感谢!”先生的精神状态依旧很好。我将写好的小传念给先生,先生同意,这篇小传后来成为临河一中五十周年校庆《校志》里的第一篇传记。 9月16日校庆的时候,先生回到了学校,由我搀扶着先生。先生要赶在大会召开之前去一趟洗手间。我扶着先生,帮先生解开腰带,先生方便起来很困难,大约用了半个多小时小便一次。一种不祥的预感笼上我的心头。在从休息室前往主会场途中,一位先生走过来,伸出双手握住杨先生的手说:“杨校长您好!杨校长身体好!”“周-维-德”杨先生清晰地叫出了他的学生的名字。我似乎看到了当年校园内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火热生活场景。时任自治区人大副主任的周维德同志和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刘芝兰同志要和杨先生合影留念。我扶着杨先生,照了一张之后,突然意识到我站在中间太不合适,于是由周维德先生扶着他的老师,我为临河一中第一任校长和第一届学生合了影。但我站错地方的那张照片竟成了我和杨先生最后一张合影。盛大的庆典上,先生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因为身体不适,杨先生中途离开了。我护送先生回老年公寓休息。 之后的一个礼拜天,我怕先生在校庆的热闹场面过后太冷清,想着给先生心灵上一点安慰,写了几幅毛笔字装裱好了给先生送过去。一幅字的内容是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幅是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先生很高兴地收下了,挂在墙上。 今年,我突然看到了一张先生的讣告,落款是先生的子女,打印的,写错了先生的年龄。有些伤感。于是为先生写了一篇祭文。用毛笔写在宣纸上的,听说随花圈一起火化了。祭文是没有底稿直接写在纸上的,现在只能凭记忆写下其中的部分内容了: “呜呼杨君,生而为英,殁而为灵。八十四载,淡泊人生。杨君讳超,杨池村人。少而勤敏,突兀峥嵘;壮而为官,治之以平。居官不傲,德艺双馨。博采众长,共商大计,和泥砌墙,混同小工。群众路线,民主作风,为官良策,首奉尊重。粗茶淡饭,清廉一生。大哉杨君,其身正不令而行;高哉杨君,桃李不言自留其芬!杨君英灵,万古长青!某年月日杨超先生仙逝某某敬祭。” 先生离开了人间,我渴望能从《老子》和《圣经》中为先生找到一条永生的路。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仔细想来,人在父母结合之前是无,父母给了人生命,也就是无中生有。人最终又回到了无的本源状态。这样想来便不至于特别悲痛。但又希望杨君不死。于是不为杨君烧纸钱而为杨君祈祷。《圣经》的思想,如果烧纸钱那是为鬼魂享用的,只有在地狱中的鬼魂才享用纸钱。祈祷则可以让人的灵魂在离开肉体之后升入天堂,成为精灵。所以,我为你祈祷,先生! (注:2007年10月21日初稿,2008年发表于巴彦淖尔日报时有删节,2013年12月16日定稿)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