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荀粲,史上一个最懂爱的男人 |
正文 | 荀粲,一个最懂爱的男人 魏晋风流一直为世人仰慕,彼一时,英雄名士特立独行,留下多少逸事佳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本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做弹词《说秦汉》第三段的开场词,后被刻入《三国演义》卷首。此句并不惊人,乃化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形似神似,不曾有新的创意。 毛宗岗父子刻评《三国》选用此句重点突出的是被“风吹雨打去”的英雄及英雄事迹,而苏轼那一句则强调英雄虽逝,风流永存。立足点不同,是因为文学作品与现实的不同。按理说,文学作品应该比比现实生动有韵味,但《三国》的现实味浓于文学味,所以才会导致很多人误以为《三国》是一本史书。而《三国》的现实味来却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变节、投靠、篡夺、勾结、出卖、虞诈.....种种阴谋、纷纷战火,如何使得一本经典文学浪漫起来! 在现实的尔虞我诈,流言蜚语,纷争搅扰里待得太久,有一天,人们终于疲倦了。魏灭蜀收吴后气象便焕然一新,苏轼之“风流”人物层出不穷,中国历史终于驶进了一段奢侈的才子聚集地,于是我们便看见了行走在魏晋的一颗颗自由的灵魂,听见流传在历史之外的一段段浪漫的故事。 荀粲便是其中一人,“取冷熨妇”便是其中一例。 荀粲,字奉倩,生卒年不详,河南许昌人。三国名士荀彧之子,喜老庄,独好道。 荀粲的爱好不外清谈。年轻时与兄弟爱在一起讨论儒家思想,他总认为所谓“大道”乃圣人的一种心得,一种境界,不可言传。后人所遵从的儒家经典只是圣人们追求大道途中遗留下来的废物,并非大道本身。他认为,最精微的大道理是难以用外物或图像来显示的,那些细微的理,不仅是言外的东西,而且是以外的东西,不仅不可言说,而且不可思议。 这些观点属于典型的道家思想,至于他所说的言外意外,后来的陶渊明深谙其妙,并在自己的诗中一一体现出来。 用现在的话来评论荀粲的观点,叫“云遮雾罩”,“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你说,抱有这种思想的人,生活着怎么能现实起来。于是,我们见到了一个虽不正经但十分可爱的哲学家。 荀粲的道家思想体现在生活上就只能是浪漫。浪漫,虽让人向往,但总有些不切实际。如果一个人一意要生活在浪漫之中,那么他其实就根本没有真实的生活。 荀粲与妻子感情甚好,好到什么程度已经无法形容,像诸如“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夫唱妇随”之类的词儿已无法充分的将他们夫妻二人的感情表达出来。说有一年冬天,妻子生病发烧,他为了让妻子能舒舒服服的退烧,竟然到庭院中冷冻自己,然后回房用自己冰冷的身体贴着妻子的身体。我想,这种退烧的方法也只有荀粲这样浪漫到骨子里的人才会想得到。在男权强大,女权缺失的封建社会,荀粲能这样尊重爱护一个女人,其情何真,其意何切!对天长问,谁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答案就摆在眼前。 但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好景不长,体弱多病的妻子没能逃脱死神的魔爪,后来染病而亡。荀粲悲恸欲绝,整日以泪洗面,郁郁寡欢。在妻子去世后不久,也一命归天。荀粲终于以其浪漫的气质度过了自己短短的二十九年光阴。也许,他们最终化作了一双彩蝶,正翩翩于历史长河中的每朝每代,向众多的多情儿女不停的解说人间的浪漫也说不定。 荀粲的为妇殒命,以及和他生前曾说过的“妇女的德行不足称道,应当以姿色为主”的话,最终换来了世人无情的嘲讽。尽管当时的名士重臣裴楷为他做了这样的辩护:“这可能是他一时兴起而说的话,不能因此说一个人失德,希望后人不要误解”,但仍然难以消弭世人对他的偏见。 荀粲的“重色轻德”究竟是不是他的肺腑之言,连裴楷都说不清楚,我们就更难判断了。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来推测——荀粲的妻子乃是朝中权贵曹洪之女,此女子貌若天仙,为当世绝色佳人——一个追求完美具有浪漫气质的才子,面对此妻,说出那样的语言或许不假吧。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