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怎么忍心让您成为空穴老人 |
正文 | “大奶奶,您和大爷爷老俩口有福哇,一个儿子在部队当干部,一个儿子在市里有班上,你们可以享清福了,真让人羡慕啊......” 对母亲说这些话的是乡下农村的街坊。母亲只是笑笑,口是心非地附和了几句。回到家中,她蹲在灶间失声痛哭。 当我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是事隔多日,一位挚友知道我在徐州学习,特意从山东禹城老家赶来看我说起此事。作为母亲的大儿子,一时间我沉默无语,内心无限酸楚。 多年来,母亲一直一个人照顾着疾病缠身的父亲。父亲年轻的时候吃了许多苦,也受了不少罪,晚年落下了一身伤病。父亲今年60岁,他很小就父母双亡,三年自然灾害弟弟夭折,日子稍稍好点妹妹又得病去世。他的命很苦。但他为人忠厚老实心眼活,村里人都可怜他,帮他弄吃的盖房子,我母亲也正是因为看上了他人品好这一点,才不顾家人的反对嫁给了父亲。结婚后,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家庭,生下了我和一个妹妹一个弟弟。这些年日子好了,父亲的体质却每况愈下。他常常腹胀头晕,全身乏力,症重时心里发慌不能活动。虽然在禹城、济南、长春等多家医院都做过检查治疗,但一直不能确诊查出病因,得不到有效治疗。尤其是在半夜病情加重的时候,母亲常常不知所措,万分悸恐。作为女人,她肯定觉得跟前自己连个帮手也没有,自己是多么的无助。母亲今年也已经55岁了,作为老人,如果在城市里,他和父亲本应该到了享福静养的年岁,但他们却还有一个愿望想要实现,帮凑着小儿子在城市定居住上楼房。所以,地里的庄稼他们一点儿也不少种,圈里的牲畜一点儿也不少养,平时舍不得吃穿,为那个愿望一点点地积攒着积蓄。可是,他们都老了,种地养牲口那是年轻劳力干的活,他们早已力不从心,他们硬撑着。有时候我不明白,难道非要都累得不能动了,才肯罢休吗?他们说我不理解老人的心! 然而,弟弟从上班到结婚再到婚后这些年,也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攒下什么钱,尽管我帮凑了他一部分,但对于买楼房来讲也是杯水车薪,而且小两口日子过得磕磕绊绊,不让父母省心。 母亲的身体还算硬朗,平时很少生病,但面对家庭现状和压力她总觉得,养儿防老两个儿子都指望不上。其实,作为大儿子的我一直是父母的骄傲。他们没文化不识字,但为了供我上学竭尽了全力,只要有一点希望都不放弃。所以我的命运和邻居家的孩子大不相同。他们不管学习好坏,小学刚毕业或者刚上初中,全都被父母拉回家种地,或者去工地打工挣钱。我虽然没考上大学,但父母把我送入军营去当了兵。他们认为农村孩子没有别的出路,一是考学二是当兵。在父母的影响下,我在部队积极表现考上了军校成了干部。这个事实,让他们荣耀了好多年。然而现在,我也结婚多年有了儿子,有了自己的家庭。今年,一直照看我儿子的岳母突然患了脑血栓,生活需要有人护理,妻子是独生子女,照顾老人的事她责无旁贷。同时,赡养妻子的父母将来也会成为我们这个家庭的 一份责任。母亲一想到这些,她的心里就非常难受。她原先是想和她的大儿子生活在一起的,可是她的大儿子需要照顾四个老人,负担太重了,她于心不忍。即使特别想念千公里之外的孙子想得落泪,也从来不流露出想来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的想法。 母亲说,年轻的时候一门心思只想着把子女送出去能有个出息,从来没想过到老了有没有人照顾的事,现在真老了跟前一个帮手也没有。母亲说,即使有一天真不能动了,也哪儿都不去,会守着这个院子一直到老。 那天,我在宿舍看电视,有个专题片叫《空穴老人》,陕北某地成片的窖洞多数都居住着年逾花甲的老人,他们都有子女,但长年在外打工不在膝下,有个病有个灾什么的,都是自己照顾自己,甚是凄凉。看着看着,我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空穴老人,我的父母不也成了空穴老人了吗。 生我养我的父母啊,作为儿子,我怎么忍心让您成为空穴老人!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