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商丘电视台采访潘一静 |
正文 | ——访职业书法家、高级书法讲师、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潘一静 蒋飞 一见到书法家潘一静,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瘦小但是又是书卷气十足的一个文人。已过了天命之年的潘一静,给我感觉没有丝毫名人的那种派头,更多的是一种随和。我也是在这种随和的氛围当中采访了他。 记者:您是从何时喜欢上书法,又是从何时进行书法创作? 潘:我喜欢上书法和进行书法创作基本上是同步的。我上学比较晚,13岁才上小学一年级。我老家是农村的,我们村里有人会写毛笔字,于是我拜他们为师开始练习毛笔字,可以说我是受他们的影响。那时我上学的时候生活条件非常苦,自己平时都吃不饱,根本就没有字帖一类的东西,基本上就是靠老师(村里会写毛笔字的人)教和自己在平日里不断的练。. 记者:您家人对您的书法创作支持吗? 潘:这里面有我很多的辛酸和眼泪。我从开始创作一直到我40岁家人很少支持过我,而且我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根本就没有挣过钱,可以说一直都是在赔钱.大家都知道笔墨纸砚是很贵的,而且那个时候稿文化的人非常的少,我能坚持下来完全是对艺术的喜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90年代后,传统文化逐渐被大众所熟知。渐渐的家里就看到了希望,特别是我的字开始卖钱之后家人就不再反对我写字和创作。我是从1983年开始教学生书法课,这其间有好多人都劝我改行但我都坚持下来了。因为我喜欢书法我陶醉在其中,所以我在这期间不断的学习。我非常喜欢看书,在一年当中买书的投入非常的多,有时兜里没钱,我甚至叫朋友给我送钱过来买书,可以说已经到了“贪得无厌”的地步,我家里还有我办公室里到处都是我买的书,正是我不断的学习才让我有现在的成就。 记者:您认为您在创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潘:我觉得在创作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感觉,感觉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东西,对我来说它价值千金。只有自己有了书卷之气的感觉才能更好的创作。这些年来我自己在创作过程当中总结了十六个字:得意忘形,无法无天,笔我两忘,天地皆空。举例来说:我每次创作有了感觉之后自己写字都是一气呵成非常满意,而且一连可以写多副作品。 记者:您的醉书在国内是独创也是一绝,这是您在平日练习书法当中融会各家特长还是有别的原因? 潘:中国有三大国粹--京剧,国画和书法。我30岁以前练过国画,国画讲究的是墨韵而书法的讲究的是气韵,书画是有相通的地方。搞绘画的人如果会书法那么他的画会更好,同时书法家会绘画那么他的字也会更好,这个就是书画同圆。像齐白石,徐悲鸿等人都是很好的画家和书法家。把国画的精髓融会到书法中去做到同心,这就是我创作的基本也是我独创醉书的根本所在。 记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马上就要来临,您是否想过用自己的专长为奥运尽自己的一份力去宣传奥运? 潘:我确实想过为北京奥运会尽自己的一份心力。同时我自己又比较苦恼,我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进行创作并为奥运做宣传,结果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想创造一个书画长卷的基尼斯世界记录来宣传奥运,我一直都坚持着自己的梦想至今都没有改变。作为一个中国人如何爱国?这几十年我一直想做件有意义的事情。正好北京奥运会的到来,为我实现自己的梦想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我想通过相关部门的帮助来和我一起宣传奥运宣传商丘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实现我自己这几十年来的梦想。 记者:这些年中,您在创作过程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您最大的收获又是什么? 潘:最大的困难肯定是经济方面的,因为我创作每天平均花费在三十块。假如我不写就出不了成绩,所以我要不断的写来提高自己的水平。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坚守住了艺术文化的这块阵地这方净土,我感到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一种收获。.很多人坚守不住就改行了,而我到现在还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业。有些关心我的人不断的给我物质以及精神上的帮助,我非常的感动。大家认可了我,我就是商丘人的一静,这个就是我的收获。 记者:您作为一个专业的书法家却从来没有参加过全国各级各类的书法比赛,但依然被人们所熟知,您认为您成功背后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潘:首先我觉得参加全国各级各类的书法比赛没有必要,这也是我从小受老庄思想的影响造成的。我觉得我成功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没有根本意义上的成功,人都是在不断追求着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就是一种幸福,人生的意义也在这,永远没有成功的一天,因为学无止境。第二个原因是:我对艺术的痴迷和沉醉,我已经不可自拔。现在在我眼里的汉字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方块字,而是一个有生命力有特殊意义的活体。 记者:对于搞艺术创作的人来说,艺术是本人的第二生命,您也是这样的人吗? 潘:我也是这样的人,一个属于艺术的人。我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书法,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假如没有书法我的生活是不可思议的。这么多年来我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开始写字。在台灯底下写小楷,现在我的小楷特别的受欢迎,很多人都慕名前来要我的字。有时我夜里做梦,突然脑子里有了灵感,我就马上起床写字。曾经有一次我在梦中梦到一个风字,赶紧起床写完之后发现有三十多种不同的写法,为此我还创作了一首诗。另外,我还练过气功,气功和书法都讲究气,都是一种文化。人一旦痴迷上艺术,那么可以说艺术就是那个人的第二生命了。 记者:您是土生土长的商丘人,您在商丘生活这么多年在您的创作当中,商丘这片土地对您的创作有帮助吗? 潘:我觉得商丘这个地方的文化氛围相比北京上海那些大城市要好很多,经常能发现不少喜欢艺术的人。最重要的是河南有着几千年的深厚文化可以说是人杰地灵。我喜欢庄子,我家就是庄子故里,这种文化是几千年来形成的,是大城市所没有的。这种深厚的文化给我的艺术创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记者:您作为一个成功的书法家,您已经是功成名就桃李满园,但您对名利却看的很淡,仍然在勤奋创作,促使您这样做的最大动力又是什么? 潘:我感觉我是一个精神世界的人,我的朋友说我是物质上的乞丐。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这个就是文化人的一种境界。的确我没有钱,但是我仍然坚持创作的最大动力就是中国太伟大了。我做为一个中国的文化人我感到自豪,同时我要尽我自己的绵薄之力来宏扬中国传统文化。 记者:现在人们慢慢对国学产生兴趣,您觉得他们最重要的是要学习什么呢?学习传统文化对他们有帮助吗? 潘:所谓现在的人大多数都是单纯物质上得到满足的人,很少有那些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满足的人。我觉得他们应该学习范仲淹的那种先天下忧而忧的精神。现在的中国人学习传统文化我觉得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精华的一部分,学习传统文化能培养人的一种爱国精神。 记者:听说您目前在研究庄子的道,能谈谈您对道的看法吗? 潘:我自己感悟的道就是不说话,道不能够用语言来表达的。这个就是庄子开篇里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冥可冥非常冥。.这个就是一种境界,一种人生的体味。道最讲究真,升华自我,表现自我。 记者:您是如何把道学跟您的创作融会在一起的? 潘:其实这个不需要来谈论,自己尽管去读书尽管去实行这就足够了。我这个人爱看书,在平时的创作当中,根据自己的体味把道的一些精髓和自己的感觉融入到创作当中。 记者:您觉得您的艺术创作达到高峰了吗? 潘:我觉得艺术这座大山是没有顶峰的,我还在不断的攀登。那么高峰是什么呢,高峰可不是名誉和钱。很多人认为是,但是我认为我心中高峰目前有一大半的人还没有达到。我觉得艺术的高峰本身是作品的成功,成功本身就是一种说不清的事情。比如说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获得冠军,这个大家认为就是成功,因为金牌本身就好比是一个度量衡在衡量着运动员的成绩。我是写书法的我崇拜的王羲之,他那个时候又没有现在的书法比赛,那么谁来给他衡量他的作品呢?实际上我觉得一个稿艺术的人或者从事文化事业的人,如果你想在现实社会中捞取点什么东西的话,那么必然就不能在历史上留下什么,因为你心中坚守的那方净土已经被你污浊。你已经把自己世俗话,把自己功利话。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他应该是彻头彻尾的梵高似的人,生前穷困了一辈子但是还是坚持他的创作,但死后他的作品流传千古,这才是我所敬佩的人,这个我认为才是达到了艺术的高峰。 记者:现在的家长从小就让孩子参加各种各类的学习班,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潘:每个家长心里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其实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方法用的不合理。我认为让孩子参加学习班,还是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爱好和特点这样才能够激发孩子那种兴趣。中国的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天天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节假日还要参加学习班,可以说他们的压力非常的大。而国外的孩子,家长在培养他们兴趣的那个方面都是根据自己孩子的喜好,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东西,我认为这个就是差距,我们也应该学习国外家长教育和培养孩子兴趣的那种方法。 记者:您是如何教育和培养您孩子的,是不是从小让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潘:首先,我和我孩子是朋友关系,这样沟通交流起来方便很多,孩子也不会有任何的戒心。其次,我对我的孩子没有任何的要求,他也是从小受我的影响比较喜欢看书。因为我的家里都是关于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所以他从小到大看的比较多。当然,我的孩子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很感兴趣,我也没有刻意让他继承我的事业稿艺术创作,我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我认为这个就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 2007.9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