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庄户百姓唱大戏——昨天的记忆(之十一) |
正文 | 庄户百姓唱大戏 (散文) ——昨天的记忆(之十一) 吴东林 前些日子回老家,刚进村口,就碰上了二肥哥。二肥哥人长得胖,嗓门也大,老远就喊:“兄弟回来了!”我开着玩笑应答着:“是呀,胡司令,你又胖了不少啊!” 我喊二肥哥“胡司令”,并不是说他真的姓胡,这是因为小时候看他扮演《沙家浜》里的胡传魁而开的玩笑。 看到他,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小时候村里的宣传队来。说起他们演戏来,可是真有的说。小时候我们村的文艺宣传队是小有名气的。别的村的文艺宣传队都是排个小节目什么的,象小表演唱呀,快板书呀,三句半呀。我们村里除了排这些节目以外,还能排整出的大戏,而且从导演到演员,从舞美到乐队,全部都是本村的老百姓。 我们村之所以能排大戏,主要是村里有一个“土导演”——他就是我们街坊的一个大爷。当时他也就是一个下地干活的农民,可村里人都喊他“吴老师”。吴老师在文艺方面什么都会一点,但都不是很精,比如他会拉二胡,但是他拉出来的声音老是疙里疙瘩的。他会识谱,可哼出来的调调,跟原唱一比,总觉得不是太准确。不过,他当导演还算是有能力的,尽管他的动作夸张可爱,但是架不住演员的理解能力强,把他的动作转换到演员身上,就优美舒服了很多。再有,他挑选演员还是很准确的,这是一个好导演必须具备的素质。就说村里排演京剧《沙家浜》吧,过去也没听说村里人谁对京剧感兴趣,可他挑出来的演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招一式蛮象个唱戏的样子。 进村里的文艺宣传队,是大家都乐意的事。有的是爱热闹,有的是喜欢文艺,但最重要的是,每天不用去地里干活就能挣十分工。你不能不佩服吴老师的眼力,他挑出来的演员还真是给他长脸,整个大戏下来,个个演得是有模有样,还在县里拿过奖状。就说演郭建光的吧,英俊潇洒,国字脸,浓眉毛,唱起来还真有点谭派的味道,特别是他嘴叼着手枪翻跟头的绝技,最能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演刁德一的演员,我们都叫他“老白”。老白细高挑儿,大眼睛,爱留两撇小黑胡,平时的穿戴就像个知青。在《智斗》一场戏里,他手里夹着一支烟,睨斜着眼睛,一脸的阴险狡诈,把个刁德一演得是活灵活现,颇有点马长礼先生潇洒飘逸的劲头。阿庆嫂的扮演者是两个,这是整出戏里唯一的一对AB角。我想,可能是这出戏里阿庆嫂的戏份重,一个人盯不下来的原因。A角的阿庆嫂就是我家东邻的一个姐姐,大家都叫她翠英姐,我们两家就隔着一个不高的土墙。她特别爱唱,原来没入宣传队的时候,她早晨上工回来,从北屋拿洗脸盆到东屋厨房打洗脸水,要在院里唱个来回。每到早晨我放学回家,只要是东院一响起歌声,那准是翠英姐要打水洗脸。演老旦的演员不是太好找,那沧桑浑厚的嗓音条件,是一般女孩所不具备的,所以物色沙奶奶的扮演者,可是费了一番周折。扮演沙奶奶的姑娘唱的还是挺有老旦的味道,就是性格内向,爱脸红。记得在排《军民鱼水情》一场戏的时候,郭建光有一句唱:“你是革命的老妈妈”,唱这句的的时候有一个动作,就是郭建光和沙奶奶两双手要紧紧的握在一起,就是这样一个动作就反复排了好多遍。一握手,沙奶奶就躲着笑,脸羞得通红。那个时候嘛,不像现在,思想封建一点也不奇怪。 要说这排大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说这道具和背景设计就很复杂,这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幕后英雄。现在说起来这事,觉得很可笑。做道具的是一位成分高的“管制分子”。这人手特巧,会刻章,会拔牙,搞一些民兵展览的模型可以以假乱真。像这种所谓“戴帽子”的人,好不容易有一个表现的机会,接到任务后,做的非常认真。《沙家浜》这出戏里的所有道具,象长枪、短枪、大刀都是他做的,逼真极了。还有后边的布景,象芦苇荡、春来茶馆、刁家大院等等制作,也都是出自他的手。再说乐队,也都是村里的人。拉京胡的叫建国。他拉的很有水平,比县剧团里的专业人员一点都不次。拉二胡的是我们小学的班主任老师。鼓师,当然就是我们的“土导演”吴老师了。现在想来,这民间的潜力可真是大有可挖。看如今央视的《星光大道》,推出多少百姓明星呀,这个节目要是再倒退几十年,我们村里说不准也会出几个百姓明星。 《沙家浜》这出大戏排了大概有多半年,排完了以后,还让县文化馆里的专业导演给指导了几次。在村里有机会了就唱几段。比如,村里开大会了,要看看排练的效果,他们就过去唱一折,有时候唱《智斗》,有时候唱《朝霞映在阳澄湖上》。到了年根儿底下,是要跟全村的老百姓搞一次汇报演出的。记得那一年刚过了小年儿,宣传队搞汇报演出。下午就开始在学校操场上搭台子,还没到擦黑儿,院子里的凳子、砖头就摆满了一大片。到了晚上,舞台两边柱子上的两盏大汽灯滋滋地冒着白光。鼓板一响,大戏开锣。这些演员们都是整天见面的村里人,出场一个,下边就“嗷嗷”地鼓掌,台上一唱,一招一式还真不含糊,台下掌声也是此起彼伏。在大家热情正高的时候,突然出了一点舞台事故。那是在第四场《智斗》里,这场戏最好看,大家都期待着精彩戏核儿的到来。也许是那几天紧张排练的缘故,二肥哥——也就是胡司令的扮演者,突然嗓子发不出声音了。胡器儿也停了,舞台也晾在那里了,下边的观众哈哈大笑。当然,这笑声没有一点起哄的意思,就看这戏是怎么演下去。救场如救火,这个时候凸显出了团队精神。当时导演正着急的满脸是汗,扮演郭建光的演员走到台上,他示意乐队继续,也示意胡司令只管比划着做动作,他在后台唱反串黑头。于是鼓板、胡器儿又再次响起,“郭建光”背对着观众,唱着胡司令的词,完美地把这场戏演了下来,赢得了现场观众一次又一次的掌声。 我曾经问过二肥哥,问他还记不记得这次舞台事故,他说,真的记不清了。看来,他是只记住了过五关斩六将,走麦城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每每想起当时的情景,总会涌起一些感动。那时的日子尽管清苦,但是他们那种阳光、快乐、热情和青春的朝气,时时感染着我们。他们热爱生活,歌颂生活,追求快乐,才会使生活充满了阳光。 其实生活的真实,就是追求幸福快乐的过程。而住得好了,吃的好了,生活富裕了,仅仅是幸福生活的一角,涵盖不了幸福的全部。真正的幸福快乐,就是从心底里去热爱生活,拥抱生活,歌唱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