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榕树情缘
正文

我出生在偏僻幽远的山区农村,曾经长时间生活在苍莽的大山里。由于受到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生存空间的影响,对于山野间蓬勃生长的各类植物,特别是参差披拂、葳蕤蓊郁的各种树木,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蕴藏着难以割舍的情愫。当然,对于在南方地区的村落中随处可见、堪称树木家族中“巨无霸”的榕树,更是怀有一种特殊的思慕和依恋情怀。

我在每天上下班的时候,只要走进县政府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院坪中间三棵高大挺拔的榕树。从远处眺望,它们如同高高擎起的华盖,伸展着墨绿色的树冠,闪烁着翡翠般的色泽,飞逸灵动超脱的神韵,从地面升腾起一片绿色的烟霭,给人以一种铺天盖地的意象。走近前去,只见苍硕粗壮的榕树躯干,连理共生,雌雄同株,从地面上腾空而起,枝叶繁茂,浓荫匝地,将天空遮蔽得不露一丝缝隙,彰显出一股超然物外的气势。因为有这三棵高大榕树的映衬,整个县政府大院变得清新幽美,生机盎然,总是透露出一股庄重祥和、安宁静谧的气息,让人感到异常的舒适和惬意。我每天都要从榕树下走过,静静地分享其无边的绿意和可人的凉爽,聆听栖息在树上的小鸟宛转地歌唱,嗅闻枝叶间散发出恬淡优雅的清香,让心情变得非常地愉悦。

对于这三棵榕树的年龄和来历,曾经是我头脑中盘桓已久的疑问,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合理的诠释。直到前年冬天的时候,我偶然地翻阅一个退休老干部的回忆录,看到了其中有关栽植这三棵榕树的记述,方才知道是他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到本县的十方镇鲜水村下乡工作时,特意从大榕树旁边的荒坡上移栽过来的。如此说来,它们实际的生长年龄,竟然与自己的岁数差不了多少。难怪每当看到它们的时候,总是莫名其妙地感到特别地亲近,原来有这么一段共同走过人间岁月的情缘,维系着彼此之间的客观存在。据说当年移栽的时候,它们只是纤弱的树苗,还不及小孩子的肩膀那么高。因为考虑到那时的县政府大院比较开阔和空旷,显得有些荒寂和冷清,因而有心把它们移植过来,增添一点清新宜人的绿色。尽管当时他们还没有种植榕树经验,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看一看这三株榕树究竟能不能成活。不过,经过他们小心翼翼地栽植,用竹篾围裹成篱笆给予特殊的保护,并且经常性地进行松土除草、修枝剪叶、浇水施肥,经过几年时间的小心呵护,小树最终得以慢慢地长大,直至长成躯干盘曲、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书写了一段“十年树木”的动人故事。

说起这三棵榕树的母亲,那一棵矗立于十方镇鲜水村头葳蕤挺拔的古榕树,我却异常地熟悉。因为在二十多年前,我曾经在十方镇政府呆过两年,经常下去村里开展工作,与老百姓打交道。这棵榕树下面宽阔的土坪,便是我们出发和集结的场所。我曾经问过当地的老人,了解这棵榕树的来历。据说这是他们的远祖辈在此处开基时,为了抵挡村外吹来的风煞,亲手栽植于此的风水树,至今最少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后来,我查阅过当地的《林氏族谱》,得知鲜水村的“林氏家庙”,是其开基始祖林茂公所建造。而且,矗立于村口的这棵古榕树,也是他亲手种植。根据《林氏族谱》记载,林茂公大约于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出生,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率全家迁往武平,为鲜水村林姓的开基始祖。因为有林氏族谱翔实的记载,使老人的说法得到了佐证,知道这棵榕树确实是一个饱览历史风云的谦谦长者。在方圆几十里范围内,无论是从栽种的年代,还是现时的长势,抑或是整个树的造型等外在形态,可谓绝无仅有,风华绝代,堪称当地植物界当中的“泰斗”。这棵古榕树下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如下的文字:“鹅山古榕,历史悠久,名扬于远,性如慈祥可爱,它被远近乡亲誉为‘榕母’,携儿契名,每逢年节好日,前来纪念。”虽然碑铭上的文辞略嫌粗陋,应是出自村中耆老之手。然而,其中所蕴含的义理,却是发自肺腑、意味深长。所以,这棵榕树才会被村里人内心敬仰,享受与城隍伯公同等的礼遇,得到村民们世代的尊崇,捐资保护,勒石纪念。走近这棵葱郁的古榕树,阅览其沧桑而庄重的形象,如同觐见一位从漠漠风尘中走来的亲历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现实的瑰丽,让人在万般感慨之余,产生无穷无尽的遐思。

为此,我常常惊叹大自然的造化神功,竟然孕育了如此出类拔萃的树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生存能力。众所周知,榕树的生命力极强,仅仅凭借着风中飘拂的气根,一经接触到地面的泥土,便能够汲取营养,逐渐膨大成树干,母树连着子树,不断繁衍扩张,直至独木成林,衍生出一大片森林。榕树以其生存繁育的卓越表现,生动诠释了“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这样的实例,许多文学作品或者植物志中多有记述,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榕树家族繁衍生息的真谛。我常常在私下里衬度:如果说松树是树木品类中的伟丈夫,那么,榕树应该是树木家族中的阔太太。在我可能认知的范围内,可以说除了榕树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树种,拥有这样声名显赫的磅礴气势,能够表现出如此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丰盈意象,让人们对它奉若神明,肃然起敬。

这些被人们钦慕有加、推崇备至的古榕树,定然是得到了大众特殊的保护,才能显露出经久不息的风华,展现出风格独到的魅力。因为经历了极其漫长的沧桑岁月,除非是生长在人迹稀罕的荒山野岭,完全被人们遗忘在自然的角落里。否则,即使不会被自然界的风雨雷电所摧毁,也会被野蛮无知的人力所斫伐,落得“零落成泥碾作尘”的下场,最终化作腐烂的泥土而不复存在。所以,加强古榕树等珍贵树木、珍稀和濒危植物的保护,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并且转化为社会公众的自觉行动。唯其如此,才能使这些林木资源中的瑰宝、自然界的璀璨明珠保持恒久的魅力,让这些“活文物”“活化石”放射出灿烂的光华。

2011年下半年,我被抽调参加省道205线公路建设项目,负责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工作。不久,我来到“寨下排”自然村,在做好拆迁户思想动员工作过程中,发现公路走向的规划红线内,刚好有一株百年老榕树,躯干粗壮,树冠舒展,枝繁叶茂,独树成林,支撑起一片巨大的绿荫,被视为庇荫一方的风水树,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经幡,受到当地人极其虔诚的顶礼膜拜。如果按照原先的设计方案,不问青红皂白地强行施工,必然会引起当地人的强烈抵制。同时,作为身处一线的工作人员,眼看着这棵古榕树即将被毀于一旦,如果熟视无睹,无动于衷,没有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绝对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今后必然会产生强烈的负罪感。为此,我将现实情况及时向指挥部作了汇报,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调整线路走向的建议。不久,这个建议得到了领导的嘉许和采纳,经过严格的技术论证,及时对公路走向进行了适当的调整,避开了这棵百年老榕树。如今,当我驾车经过这段公路,远远地看到古榕树随风摇曳的枝叶,仿佛在亲切地向我招手致意,心里便会浮泛起一阵阵甜蜜而欣慰的感觉。

那一年的初夏时节,县政府大院当中的一棵榕树,忽然枝叶开始萎蔫发黄,显得萎靡不振,似乎有衰败枯死的迹象,让每天过往的人们为之万分焦急。有关领导连忙敦促行政科的工作人员,邀请林业专家进行了现场勘查和诊断,并没有发现任何虫害和病源。对此,大家议论纷纷,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这时候,我忽然想起以往看过的一份报道,说是福州森林公园的“千年榕树王”,曾经因为周围的环境整修,地面上铺设了大面积的瓷砖,阻断了积水渗透的路径,致使榕树周围地下水位升高,榕树的根系长期在水中浸泡,影响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导致榕树枝叶枯萎发黄。后来,经过疏通地下积水,千年古榕树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我头脑中灵光一闪,从这则报道中得到启示,联想到政府大院刚好于去年冬天进行了整修,极有可能出现了相同的错误,才会导致榕树出现如此严重的病态。于是,我连忙向有关人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大家都非常认同我的意见,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果不其然,还不出两个月的时间,这棵榕树光秃秃的树梢上,又绽出了一簇簇嫩绿的新叶,将蓬勃的生机展现在人们面前。

说起福州森林公园的“千年榕树王”,其实我并不陌生,曾经借助到省城学习和考察的机会,怀着非常虔诚的心情,两次前往拜谒和觐见,并留下了珍贵的合影,至今还珍藏在精制的相册里,时不时地翻检出来自我欣赏一番。相传这棵古榕树,是北宋治平年间福州太守张伯玉亲自种下的,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所以,建国以后的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诸如朱德、陈毅、邓小平、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李瑞环等人才会慕名而来,进行现场参观考察,瞻仰它的迷人风采,并且留下珍贵的合影。我想,福州之所以赢得“榕城”的美誉,除了当时的主政者推动“编户植榕”的政令措施,促使人们广植榕树,形成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之外,这棵“千年榕树王”自然也功不可没。如果没有它领先潮流,率先垂范,肯定没有现代“榕城”的千年神韵。

我们老家有一种说法,叫做“榕树不容人”,听起来确实有点玄乎。其意思大抵是说榕树根系发达,树冠高大,生命力旺盛,会与生人争阳气,因而不能在家中种植榕树。否则,会给人带来难以臆想的灾厄,折损植榕者的寿年。我对于这种封建迷信的说法,自然从内心予以排斥,将其视作异端邪说,只好漠然处之,付之一笑。相反,我对古往今来种植榕树的人们,向来十分尊崇,从内心表示信服。他们实在是一批勇敢的人,是顺应大自然发展规律的智者。为了给大地披上一片绿萌,竟然敢于冒着所谓的“生命危险”,以大无畏的精神亲手栽植榕树,其行为懿范实在值得我们感佩和敬仰,并且认真地加以学习和效法。

为了使内心的想法付诸行动,我于去年春天特意从县政府大院的草坪上,挖了两棵榕树的幼苗,带回到自己的老家,移植到屋后面的山坡地上。经过一年多来的细心呵护,小榕树已经长到一人多高,体态丰盈,英姿勃发,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我想,一个人只要坦然地面对生活,积极地经营人生,做到心无芥蒂,豁达大度,必然会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一切灾厄都会退避三舍。唯其如此,但愿这两棵苍翠碧绿的小榕树,汲取大地的营养,享受阳光的照耀,承接雨露的滋润,释放生命的能量,展现蓬勃的生命力,尽快长成参天大树,给大地增添一份美丽的新绿。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4:4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