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童年的远方
正文

总记得曾经看过一部美国电影,中文译是“不一样的天空”,也有其他译法,我偏向这个译名。在那个不起眼的小镇里,人像活在闭塞的空间里,特别是需要信息成长的小朋友,是多么渴望外面的世界故事。我曾经也一样活在一个封闭的山村里,前是山,后是山,望不断青山,虽有绿水绕村诗意盎然,但每当我抬头望天空时,心头总是压抑着,天空总是没有变动的被四周山峰剪成一个长方块,我也尽力地想象大山后面是什么地方,但也试着去爬越背后起伏的青山,但都是小孩子气坚持不了多远,走到草深无路处慌忙而返。也是听人家说的,山的后面是大冶市,西面是咸宁市,也可能是母亲关爱,童年时从未离开过她的视线,也就都无从走远。

没有电视的年代,远方的故事只有“说书人”带来,外面的世界更新只有从远方归来的乡亲嘴里得悉一二。

电影里那个小镇,每年都有长途的旅行车队经过,有时停留下来,带来一些远方信息,或一些吃的食品。一群小孩像是知道时间似的,潜伏在路两边,热情地盼望着气派的车队滚滚而来,或追赶着车队一程,如果是小时候,我想我也会追着车队疯跑,迫不期待地靠近停留歇息的车队,好奇打量。但我的那个山村,小时只有拖拉机轰轰轰地经过,司机也是当地人,没什么期待的,顶多是追着跑一程,释放下童真的兴奋。

也许是童年时对远方太多期待,也就像是压抑着欲望一样,当我能离开故乡时,外面的世界一下子让我应接不暇,无限的新奇迷着了我,心头也产生了更多奇怪的想法,也就一路走走看看,虽然去过的地方不多,但我都从书本上抚摸过它们,这样也像我的心到了一样,用大脑打量过地球上有意思的的每个角落和历史转折,也为我去旅行节约了一笔钱和时间。相对要去到某个地方,我更喜欢去想像某个地方,或从网找出某个地方的历史情感和文化传承,故很多地方没去,若让我表达成文字,可能有我独到的认识。

但还是有些让我心头一开的往事,那就是连着有几年秋天,也不知是国防测绘,还是国家农业植林。天高气爽的,山林里也没有那么多湿草,只要翻过两座山头,就可以很近距离地目睹头顶上轰轰而来的飞机,那真是兴奋之事。在山头追着飞机跑,把捡柴禾的竹篮摔得老远。那样低着飞的飞机,至今想不明白它是要做些什么?飞机上的字和拼音都很清晰可见,可惜当年不识字咯,否则现在说起,也会知道个明目了。

当自己慢慢变得有所思时,才回头打量这些记忆。弗洛伊德说,人的童年影响人的一生,可能有一定的道理,童年时的心灵都是一张白纸,写下什么就留下什么。不像现在心头那么乱,所有信息在大脑里反复擦过无数次,每个人都一样地为了世俗生活和自身价值折腾自己,当心乱了也就累了之时,才会想起童年清纯的美丽吧!我也是试着从童年记忆来分柝现在的自已,也许保持一份清纯才是生命需要的状态,这跟薛定谔的“生命在于负熵”原理相同,只有生命内部信息清晰才是健康的方向,这也是人为什么好感于朴素清沌的原因。每个人内心里或潜意识里都会对那种清纯信息的不自觉的喜好,就像看到童真的脸蛋,总让感到平静和舒服。

但我的童年更多是对远方怀念,苦于我从未离开过那个山村。后来一路有学习了解,也就知道了更多远方,且不可满足地打量和思考远方,一直把远方拉近到心头才算满足。也慢慢把我的个人远方跟其它事物的远方融成一处。

承载我生命的,有生命的远方,不停转动的地球,那是生命共同摇篮,也有远方,还有宇宙,都有远方,相对于人,这些其实不是远方,近在眼前,如果熟视无睹,也就没必要再说远方了,反成口头禅。

而我愿意为远方去寻找着什么?

生物学家运用分子学来把生命解剖到信息层面,把人追踪到海洋里一个原始蛋白细胞,但中间的环节真的就环环相扣吗?哪个生物学家能自信到或傻到认为生命真的就是他所学的那般?物理学家,微观到量子,到宇宙最小存在,大到宇宙星系,也找到宇宙诞生时的微波背景探险者,但哪个物里学家,敢说他知道的就是对的呢?因为他们同样作为人要面对的一个近在眼前却无穷远的远方,那便是心灵的世界,因为美丽也因为黑暗,才产生了解说不清的历史和伤痕!

心灵至近,才是至远的。如果至近的地方没弄明白,其他远方有可能都是时间片段的错觉。倒想起一着佛理的诗“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心灵塔下修。”

人总习惯去远方取经,去千辛万苦找灵山,却无法找到通往心灵之路。这就是问题,也许我能修飞机大炮,能造航母核弹,但却不一定能修复自己的心灵,也不一定有什么妙法找到通往之路,宗教也就有了存在的空间。再多喧哗富贵抵不住心灵一回头的自我责问,再多的努力从容,也许不经意间发现,什么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啊?

我人离不开历史的经验和情感记忆,但历史的远方又在哪里?

回想人类每次战争,近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杀戮核人,这是人类成长付出的代价吗,还是什么原因让人类需要战争。每次战争都有起因,但把起因放在历史长河上看,都是无意义的,都是借口。

应该有人类共同的心灵学来作解释,当人类普遍心灵都混沌不开时,都像找不到希望,都在经济物质上无法退步,都在心理接受上不肯回头,如是才需要各种激动人心的理论来化解突破,也许马克思那套思想理伭就是在那种压抑与突破的氛围里应运而生,他激活了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也一样为大规模的战争提控了另一套对立理论。

理论和信念成都为我们心灵支撑,但也为人提供了革命的勇气。

当时对立的两个世界理论,或真或假或多或少就产生了两种系统的心灵世界。战争的原因都是心灵的黑暗和无解,战争的结束,都是人类共同心灵的光明慢慢展现。

科学能造轰炸机,却无法造出化解人类心灵的武器,总是战累了,辩论累了,才会有所共同发现,不能再战了,但谁手里又握着妙法神通,能阻挡得住第三次世界大战一定不到来呢?也许历史的远方没有战争,而我们却一定要在没有战争之前找到解开心灵之路,这便是我理解的远方,

人类的远方在哪里,,,,

宇宙有远方吗,,,,

就让我驾着“反物质”推动的无穷能量飞船,走向远方考察去吧!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