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皮影文化 |
正文 | 记忆里珍藏的趣事,随着年龄段的变迁,难忘的画面,在春天扬起的小辫子里回顾。 在那偏远的小山村,夜幕中昏喑的纱幔后,老艺人娴熟的比划,用小竹棍挑拨的小人儿,在屏风前灵敏的表演,台前的叫好声喊成片,那些身着古装的小矮人,演绎着千古悲喜情结,或喜或悲唯妙唯肖,令人啼笑皆非,那是我对皮影最初的印象。远古的皮影文化,活跃着那片贫乏的土地,也是我儿时目睹的乡村文化生活。也许是偏僻的缘故,儿时的记忆里,唯有皮影特有的场景,让我至今回味起来与众不同。婉转的曲牌,和高昂的戏曲唱腔配音,那两米多正方形的屏风前,一场古典沙场征战剧目,清晰地展现给观众。 这是一个褪色的片段,也是我童年世界里的一段奇葩。当那上下翻滚,左右开弓的小人在屏前大现身手时,一种突发的好奇我绕到屏后,只见台后的大叔半蹲着,手指灵巧地挑着小竹竿手舞足蹈,与线穿连的剧情人物一起动,逼真的演绎,台下不时传来阵阵喝彩声。这就是皮影戏的舞台,那些剧目人物,是老艺人通过精心的描版图,然后在牛皮上刻制的手工艺品,通过精湛的工艺制作,栩栩如生的剧情人物堪称一绝。在物质贫乏的年代,人的精神娱乐是另一种境界,老祖宗遗留下的非物质文化,带给人无尽的快乐。那些提着木板凳的乡亲,在黄昏时会落绎不绝的聚集,在麦场的垛草堆旁,那些吧嗒抽起的旱烟火种,在黑暗中燃气烛波,映红了一张张兴趣的脸庞。精神娱乐的奢侈品,仅有的皮影戏,曾给那个贫瘠的年代染色了愉悦,添加了文艺色采。那个追逐打闹的疯丫头,总喜欢穿行在看戏人群中,被责怪后的沮丧,在噘起的嘴巴挂上不满。 光阴荏苒,蹉跎的岁月把童年装进镜框收藏,皮影文化停驻在幼年的印象中,在童真的角落,封存了那段独享的温馨。 那天信步街头,映入眼帘的一幕令我驻足,在年味十足的各式工艺品中,皮影工艺制品吸引了我的眼球。精致的镜框里,镶嵌着纤小逼真的皮影人物,那古装的色泽,洋溢着古朴的风尚。一个特殊的物件,勾起心灵深处的追忆,情不自禁的喜欢,我走近了皮影工艺品的摊位前,那一幅幅形态各异的皮影人物,不正是数年前灯影戏幕后,半蹲的大叔用手指撩拨的沙场征战,悍卫江土,重情重义的千古英雄吗?还有那楚楚动人的婀娜淑女,那玲琅满目的工艺制品中,傲骨寒梅也荣登皮影行列,我同样喜欢梅骨的芬芳,皮影工艺他不在局限于一种演绎的角色,他升华了,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的精髓。 热情的摊主,是两位年轻人,他们向我介绍了西府皮影工艺品的品质,皮影在当前蜕变成一种文化,成为雅士品味的工艺品,走进千家万户的厅堂,那是人们对老祖宗遗留文化的赏识,更是对经年记忆悬浮起的珍藏。为了推广这一文化遗产,他们巡回各县区销售,并为顾客量身订制相应的尺寸,送货上门。在爱不释手的纠结后,我选择了放弃收藏,那不是因为我不喜欢,是我有个奢望,希望我的收藏品融入古词的韵律,出自我笔下的词曲,让皮影承载着我的文字存在,成为我书房永恒的收藏品。当纷飞的雪花在眉坞街头扬起,二道巷北口的摊点连接成一场年味浓郁的背景,那些穿行的行人,用深浅的脚印把春天踩醒,在百花盛开的季节,皮影染色了季节的灵犀,注入了文化的底气,悬挂在高雅的殿堂,浅笑的丽影,对着形态各异的精品欣慰。 皮影文化,承载着我的儿时快乐的小舟,穿越世纪的长堤,伴随着岁月的风浪,潜进我浓妆的意识萌芽。皮影记忆,记载了一个年代的文化氛围,和一代人经历的印迹,成为收藏的精品。皮影前景,融入文化的主流,成为历史长河源源流长的瑰宝。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