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人民怀念毛泽东
正文

人民怀念毛泽东

作者:匡建华

韶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是伟人毛泽东的故乡。去年夏天,我和几个好友相约,怀着无比崇敬之情,驱车千里来到韶山冲,走进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韶山这地方,群山环绕,峰峦耸立,气势磅礴,翠竹苍松,田园俊秀,山川相趣,景色怡人。相传韶山于舜帝南巡时于此奏乐,引来凤凰起舞,后人将舜帝欣赏过的音乐称为“韶乐”,那山岭叫“韶山”,从此韶山就有了“萧韶九成,引风来仪”之说。韶山又因出了个伟人毛泽东,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享誉中外。

毛泽东的故居名叫“上屋场”。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就诞生在这儿,并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故居背靠山林,绿荫苍翠,屋前荷塘碧水莹莹。进入故居,可以看到那些经过岁月打磨的床、书桌、衣柜、方桌、板凳、神龛、大水缸、碗柜、石磨、水车、木耙等物品,在这儿留下了毛泽东的印迹。

1910年秋毛泽东在韶山读了6年私塾后,胸怀“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远大抱负,第一次走出了韶山冲。当1919年10月毛泽东的母亲逝世后才回到了韶山的上屋场。曾有媒体报道,在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曾安排人挖人毛泽东的祖坟,是当地老百姓保护才得以幸免。与蒋介石不同的是,全国胜利后毛泽东还专门指示,要好好保护蒋介石的家产和祖坟,这就是伟人的胸怀。

1925年2月毛泽东与妻子杨开慧带着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回到韶山进行革命活动,建立了韶山党支部,创办了第一所农民夜校。1927年元月回到韶山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并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在阔别家乡整整32年后又回到了他深深眷恋的韶山冲,写下了闻名于世的诗篇《七律·到韶山》。在1966年6月毛泽东又一次秘密回到韶山,在滴水洞住了11天,期间在研究、思考什么至今仍是个谜。

在毛泽东铜像广场,铜像背靠韶山峰,面向东方,身着中山装,手执文稿,上衣左侧佩有主席字样的出席证,双目炯炯,微露含笑,神采奕奕,再现了人民领袖在开国大典上的风采,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对伟人的无限思念和敬仰。

我们站在毛泽东铜像前,肃立默哀,并献上一个大花篮以示敬意。据当地人讲,1993年12月6日毛泽东铜像运抵韶山的过程中,到达江西境内的井岗山时不知是什么原因,大卡车突然抛锚,只得住了一晚。第二天大卡车却很顺利地启动上路。不少人推测,毛泽东是想看看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当上午10时,铜像抵达韶山冲时,天上出现日月同辉的天象,同时山上的杜鹃花在冬日里竞相开放。这种自然奇观也许寄托的是人们对伟人最诚挚情感。

我们在韶山几天的旅程中,每到一处都会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与敬仰,毛泽东虽然离开我们几十年了,但在人民心中并没有远去,他老人家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每当他的生日、忌日人们都会主动去他生活或工作过的地方去看他,发表文章纪念他。

我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从小读毛爷爷的书,听老师讲他领导全国人民打天下的故事,可惜没能见到毛爷爷的真人,小时候偶尔在新闻记录片中看到毛爷爷也要激动一阵子。前年我到北京,首先到毛主席纪念堂看看毛爷爷的英容。在天安门城楼上仿佛伟人那宏亮的声音仍在天安门广场回响。虽然不是节假日,也是人山人海,这让想到毛爷爷逝世的那年人们失声痛苦的场面。后来我在祖国大地上走一走、看一看,发现到处是他领导全国人民创造的杰作,至今仍在发热生辉,他写下的光辉著作,仍指引着中国前进的方向。

有人说,毛泽东和拿破仑这样的人物,几乎每隔一二十年人们对他们就会有新认识,新评价,像人类永不枯竭的精神富矿,新的开掘总是会让人有惊喜。

五千年来,从来没有一个统治者像他这样具有动员人民的伟力,是毛泽东让中国人变成了意气风发、热情滔天、敢于创造、不怕牺牲的伟大人民。没有毛泽东领导的改天换地 就没有新中国的崛起。

毛泽东打造了一支古今罕见的仁义之师,与人民鱼水情深,对敌人视死如归的铁血忠勇的人民子弟兵。他的军队,用这种匪夷所思的战法,无敌于天下。

毛泽东不仅以大无畏的精神,废除了列强权利,改写了传统规则,创立了新的国家制度。今天的中国,越来越看出这种社会体制的巨大优越性,我们只用几十年却走过了人家几百年的路。这为邓小平后来的改革开放,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古往今来只有他站在城楼上喊出了“人民万岁”,他真正热爱人民,体恤弱者。也只有他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他一生的信念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不仅无私,而且目光更为高远。时间越流逝,人民对他就会看得越清楚。敌人敬佩和畏惧他,世界和西方都尊敬他,他得罪的人们和曾经饱受艰辛的人民谅解、理解、敬重、崇拜他。这种情感与日俱增,越来越受到人民的爱戴,因为他为国家,民族和人民,曾经做出过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 19: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