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为谁工作为谁做事为谁服务?——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暨《讲话》75周年
正文

为谁工作 为谁做事 为谁服务?

——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暨《讲话》75周年

杨观粮

1942年5月2日至23日,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召开了有文艺工作者、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共100多人参加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央政治局委员朱德、陈云、任弼时、王稼祥、博古等出席了会议。更主要的是,毛泽东同志在百忙之中,通过与大家座谈和调查研究,在会上两次发表主旨讲话。次年10月19日《解放日报》正式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对后来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座谈会在当时艰苦卓绝的抗战条件下规格之高、会期跨度之长,讨论、解决的问题之多,况且时间又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召开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座谈会,从而解决了我党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长期存在的模糊不清的文艺方向、文艺政策等问题,实际上也就便解决和纠正了文艺界的风气问题,这便是这次座谈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划时代意义之所在。

后来的历史证明,通过这次座谈会,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的目光之远、胸怀之大,可以看出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强,可以看出他马列主义水平之高,更可以感受到毛泽东同志内心深处,时刻装着劳苦大众、装着工农兵群众。

谁的心里装着亿万劳动大众,苍茫大地和蔚蓝的天空就属于谁。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成熟与形成,标志着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开始,并且立竿见影,随即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全国解放以来,取得了文艺事业的辉煌成就。

延安文艺座谈会距今已有75年了。

作为后来人、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作为一名党外人士,重温毛泽东同志当年的讲话精神,必有教益。捧读家父生前阅读过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抗日战争时期·下)所载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文章,联系实际,颇有感慨。对于这篇文章,过去我专门学过,有些话语耳熟能详、背起来出口成章,但是阅历、世界观和悟性所限,当初理解的并不透彻。虽如此,《讲话》对我来说,其启蒙作用还是很大的,心中暗暗有些践行的准备。

今天重温,结合践行,思想认识上又有提高,觉得收获不小。

尽管75年来,中国社会乃至世界格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关乎文艺事业与时代的关系,又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发展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似乎有的问题还比较尖锐复杂。

但是,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结论”部分所说:“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客观存在的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譬如,有的文艺工作者已经忘记了毛泽东同志《讲话》精神和“两为方向”,其行为已经偏离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正确轨道,这是令人心寒的。尽管如此,多数文艺工作者在新形势下能够坚持和发扬党的文艺工作的光荣传统,这是令人欣慰的。

毛泽东同志当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加之建国后毛泽东同志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后来概括为“两为方向”、“双百方针”,现在仍然是我党我国的文艺政策)这些话虽然当时针对的是文艺界和其他方面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并力求解决文艺方向、文艺政策的根本问题,但是拿到当今工作、事业上来,依然有着重大意义。

确切地说,观粮是于2003年7月起,由曾经的长期的基层教育、基层新闻宣传、基层文化转而尝试涉足文艺创作的(在此之前,对文艺创作只不过是个浅尝辄止的有此梦想的门外汉)。那时在一个村子里驻村已三年,这个村三年来由乱到治,我对村上干部群众情况了如指掌,发现一位村民小组长工作性格很有个性颇受群众欢迎,为了活跃村上沉闷的气氛、巩固由乱到治的成果、也为了重温旧梦,于是产生了创作的冲动,工作之余动笔打起了腹稿、草稿,与原型人物促膝交谈并一起连夜修改、反反复复修改原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那时我还没有电脑可言,全凭手工写作,仨月之内作品成型——喜剧小品《王大先哩风格》,恰巧市文化局召开戏剧作品评选会,结果入选获奖——这是我首次正儿八经地下水搞文艺创作、搞戏剧创作,深深感到,群众就是我的老师。接着一发而不可收,很快又拿出一个国际反恐题材的讽刺小品剧本《萨达姆与本·拉登》又获群众好评。随后又与人合作写了科幻报告《地球村与太空村》,领衔组队自行创作了唱响中国歌曲《谁不爱咱大家庭》,接着又涉足百字小说(被我起名微奇小说和微奇幻小说),内容涉及古今中外以及未来。迄今有566篇,同时也创作了几十篇中短篇小说、几十篇民歌和童谣之类,兼有文为时作的各类诗歌、歌词,并收集再创民间故事多篇,且拍摄了数以万计的反映社会发展、历史变迁的图片,一律随创随发于网络平台,拥有众多免费而读的海内外读者。除此之外,还搞些调查报告、理论研究。并且有力地服务了自己所从事个工作,可谓一举多得。

一举多得的标志是:以文会友,领衔成立了影响一方的“卫水文化沙龙”;依靠群众,组建了几个农村豫剧团和文艺团体;互为平台,建立了几个乡镇文化协作单位,一道出彩……

值今,回想起来,自己都不敢相信并非科班出身的自己,在身边又没人具体帮助、指导(唯一的老师就是老乡们、群众们),孤军作战竟也能在文艺创作的道路上“走西口”、“闯关东”。是什么精神和力量在驱使、支撑着自己呢?你又不额外挣一分钱,图个什么呢?朋友们也有人这样问我。

现在,我可以回答自我和朋友们了。

自己参加工作以来,从来没有高高在上的脱离过群众。思想上、认识上,得益于对上述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学习;行动上,得益于《讲话》的启蒙和指引。能力上,源于刻苦的忍耐和日积月累;还有,创作上,我不相信什么灵感之类的东西,但我认为并且坚信:创作能力、就算包括所谓灵感吧,百分之百源于群众和生活实践,源于对群众智慧和社会生活的汲取、感悟、概况、提炼。

为群众而工作,为群众而做事,为群众而服务,为工农兵而创作。只要工农兵高兴、满意,咱就干。

现在,不是流行记工作日志、流行签约什么来者嘛,我们不妨多深入实际、多深入群众,把工作日志写在群众心坎上,当一个与人民群众签约的作家、当一个与人民群众签约的文艺工作者。

其他理论上的具体阐述,有机会的话作为专题探讨,在此从略。

——谨以此文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暨《讲话》75周年。

~~牧野大地天仙真人空名君观粮 抛砖引玉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3: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