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怀念我的手抄本岁月 |
正文 | 常常浏览网站,知道电子作品阅读非常方便,真是羡慕现在的时代,让人不用花钱,就基本上能读到很多作品。想着想着,不觉得回忆自己小的时候度过的手抄本岁月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可能没有谁会遗忘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中国大地流行的手抄本文学,现在回忆起来,就像在品茶,尽管入口苦涩,但余味醇香。 记得七十年代,我还是一个儿童,那时特别喜欢看书,喜欢买小人书,买小说,那些小说《连心锁》、《西沙儿女》、《新儿女英雄传》等,都成了我购买的对象,当然,还有姐姐们看过的没有封皮的小说《烈火金刚》《林海雪原》《红岩》等,也是我的最爱。其中没头没尾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成了我最最喜欢的小说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当时竟然借着煤油灯,一夜之间,趴在炕上,将厚厚的《西游记》看完了。早上上学,因为起床迟了,也懒得洗脸,到学校,同学们都指着我笑,我不知道为什么,原来是我的领个鼻孔全被煤油熏黑了,闹得我很狼狈。 正当我当时对红色文学疯狂喜欢的时候,另一类文学走进了我的视野,那就是手抄本文学。 记得我十一二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姐姐拿着一个本子,在煤油灯下,认真地抄着什么。姐姐已经不上学了,还在抄什么呢?怀着好奇,我走过去,要看看她在抄什么。她停下笔,让我快速的翻翻,原来是一个手抄本《梅花档案》,用大作业本抄的,大概有二十多页呢。那字迹工整不工整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我喜欢看,那神秘而夸张的情节吸引了我。姐姐催着我快给她,我却细细的看开了: 六十年代初,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携夫人郭德杰女士参加了广州商品交易会,就在这个会上,郭德杰女士莫名死去,当公安人员检查他的尸体时,却发现他的胸前别着一枚梅花。公安人员将梅花图案放大,发现里面写着一个人的名字“王光美”,为此公安机关展开了惊心动魄的侦破工作。。。。。。 后面的情节我已经忘记了。但当时那种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就也想抄下来,姐姐告诉我,她抄下来我随时可以看。第二天中午,我把姐姐抄的《梅花档案》带到学校去,向同学们炫耀了一番,顿时在班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流行风。后来这本小说在班上疯狂的传抄开了。 还有《十二张美人皮》《绿色尸体》,我已经不记得怎么传到我的手里了,反正我也抄了一本,故事情节在当时来讲,绝对称得上惊心动魄。记得,还有一本外国手抄本,名字我忘了,但故事情节至今让我毛骨悚然: 有一个老板,征募敢于在某个宅子住一宿的人,当然,你能住一宿,给你相当的报酬。有一个叫查理的穷小子晚上住在这里。他刚到这个房间,恐怖的气氛扑面而来,墙壁上挂着蜘蛛落网,落满尘土的桌子上,放着一把手枪和一本书,幽暗的灯光,更增添了这个宅子的恐怖气氛。这个小伙子,开始看这本书。书上写的是这个宅子以前住着什么有钱人,可是有天晚上,当脑中敲到十二点的时候,一串怪异的脚步声很阴森的传来,后来怎么这个宅子的主人离奇死亡。当这个小伙子读到这块的时候,墙上的挂钟敲到十二下,一阵恐怖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而来,然后是敲门声,这个小伙子对着门板,开了一枪,一股蓝色液体从门缝里渗出来,然后的情节我就忘了,反正这个房间,住一个人,死一个人。没有人能挺到第二天早上。 那个时代,还有一本淫秽手抄本《少女的心》,不过我没有看过,比我高两级的一个同学看过,他们几个男生聚在一起谝里面的情节。他们看到我来了,就不谝了。所以我最终不知道写的什么,只知道非常流氓。流氓,是我们当年对那些淫秽小说的一个很流行的统称词汇。 当时的手抄本作品,我看了大概有十几本吧。我把它叫手抄本文学,从篇幅角度看,也就不到上万字吧;从文学角度来看,文学性实在太差,根本谈不到什么文学描写、人物塑造、故事有些粗线条的感觉。有些类似于魏晋南北朝的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类志怪志异小说。可它离奇的情节,新颖的故事摆脱了三突出原则创作的革命作品,给我们单调的阅读世界带来了一线亮色。当然,当时的手抄本也不全是如我评价那般,也有个别例外,比如张扬的《第二次握手》在文革末期就已经作为手抄本,在老百姓中流行,可惜我没有看过。当文革结束后,我有幸买到这本厚厚的小说,津津有味地阅读的时候,我还一直纳闷,这么好的文学作品,这么长的文学作品,是怎么在民间传抄的?这只能说明一点,人肚子饿了,则会饥不择食;人心灵饿了,也不会计较什么叫累。我当时天真的想,如果我是女孩子,我要结婚,不要任何嫁妆,只要我的婆家给我搞到很多手抄本书和一些小说、小人书(小人书至今都是我的至爱,我在很多文章中谈到过)就够了。看看,人民的精神力量是何等的强大呀。 前几天,我和一位爱好写作的朋友聊到投稿,我们都对纸质的付稿费的作品比较钟情。可我的儿子过来了,看到我们聊天内容,大感老爸已经out了。“什么年代了,还那么守旧?在网络文学压倒一切的时代,还有哪个脑子有毛病的人钟情于纸质文学?”话语尖锐不讲团结,让人一时难以接受,但细想一下还真是这样。不说别人,就拿我们来说,一年到底能卖多少润泽心灵的书籍?我对书籍的渴望已经降到了一日三餐的程度——今天还有多少人因为饿了要吃饭?大多是因为到了吃饭的时间,象征性地吃一点。很多书籍,都是我在网上看的。而且在今天的全民炒股票般炒文学的热潮中,我对书籍的敏感性越来越迟钝。一般的正宗的文学作品已经很难让我产生阅读的欲望。以至于放寒假前,为一位作家朋友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报告文学写评论时,才发现自己的手是那么的笨拙,因为好多年已经不看或者少看报告文学了,对报告文学的现状已经知之甚少,留下的一点知识还是当年读大学时的文学概论课上,老师教的那些。为了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整个寒假我一有空,就在如饥似渴的读报告文学,最终才写完了这篇评论。 是谁破坏了我当初的浓郁的阅读趣味?是当今的文学作品太多了,太丰富了。今天看到文学作品,不管是散文还是小说诗歌戏剧,你只要一打开网站,简直像走近了琳琅满目的超级市场,让你目不暇给。看来,繁荣未必完全是件好事情,就好比人多议论多热情高干劲大,可人多的副作用也显而易见。昨天的孩子,一看见肉,就没命了;可今天的孩子不吃肉——美味过剩吧。 今天的读者,已经很难体会我们读手抄本的心情了。那么我就借这篇文章,来祭奠我那已逝的手抄本岁月吧。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